物理博士迷戀科幻小說並不稀奇,但是 全靠科幻小說吃飯過活的物理博 士,彷彿就有點「不務正業」。

從小就喜歡科學、喜歡幻想的葉李華是家中的獨生子,因為實在太喜歡科幻小說了,看到 手癢,「讀而優則寫」,就著手自己創作科幻小說。

自調科幻雞尾酒的比例

十多年前,剛到美國讀書的葉李華,開始認真試寫科幻小說,並積極參加科幻 小說徵文比賽。雖然屢投屢敗,他並不氣餒,還主動向評審請教如何改進。評審認 為他理論太多,他就反省作品中科學、幻想和小說的比重,自調出一比一比二的比例。 三年後,終於獲得張系國科幻小說創作首獎。

葉李華欣喜若狂,更加決心要以科幻為終身志業。也因為這個機緣,他結識了 科幻小說大家張系國,並追隨他一起辦雜誌、辦徵文,大力宣傳科幻小說。

擁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博士學位的葉李華回憶,他是在快要拿到博士學 位時,才發現他對科幻小說的興趣,遠遠超過對科學的興趣,而從幕後的科幻 創作者,搖身成為企圖強烈的科幻鼓吹者。「科學界少我一個人不會有損失,」葉 李華靦腆地笑說,但對於出版市場的「票房毒藥」科幻小說,如何讓它不再是小眾 中的小眾,沒有葉李華就會有很大影響。

三十六歲的他,對科幻小說有著近似宗教的使命感。為了磨練文字技巧,他研 究普通小說、字典、辭海,增加自己的用字能力。他心甘情願花四年的時間, 埋首進行翻譯工作。四年內,他每天工作十小時,平均翻譯五、六千字。開始翻譯 一本書之前,必先讀兩三遍,才著手翻譯,最後還要校對四次,終於完成十二本科 學書籍與十二本科幻小說的翻譯。

非理性的忘年奇緣

除了從張系國身上吸取內力,用來推廣科幻小說 以外,他和另一位科幻大師倪 匡,更結下一段忘年奇緣。十二年前,倪匡到台北演講,當時在服役的葉李華 鼓足勇氣,前去和「大師」對話,兩人相談甚歡;到美國之後又成為鄰居。很多人 質疑他,物理博士怎麼會喜歡倪匡那種幻想多於科學的作品,身材高瘦、長相斯文 的葉李華不諱言:「我對他的喜好,是非理性的。」

為了宣揚倪匡的小說,他甚至和朋友合資開了一家電腦公司,出版過倪匡小說 的電子書。他諳熟每一本倪匡小說,有時候倪匡還會打電話問葉李華,自己書 裡的人物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倪匡對他的創作影響最深,他們兩人還打算合寫衛 斯理的故事,「我們兩人腦波頻率很相近」。

談到科幻小說,原本有些害羞的他便滔滔不絕、眉飛色舞。葉李華自況,他是 用寫論文的精神寫科幻小說,一定要找很多資料,有了架構、結局才開始動筆 。他對文字的苛求也已經到了職業編輯的程度,字字斟酌推敲,絕不隨便。

對他而言,閱讀科幻小說最大的樂趣,是可以看到生活中完全看不到的東西( 就像一些從來沒見過的顏色),將他帶到全然不同的時間、空間和社會。科幻 「練」得愈多,想像功力就愈強,也愈能頓悟科幻世界三昧。

美麗的宿命

他舉證,艾西莫夫的小說《夜歸》, 書中世界有六個太陽,兩千年才有一次黑 夜降臨,小說發生的時間,正是千禧年到來,黑夜中的滿天星斗,逼使畢生第 一次看到星星的人都發了瘋。「有這麼美的故事,怎麼可以說科幻小說是冰冷無情 的東西?」葉李華不解地反問。

目前也在教書和做研究的他,正在兩大心願間擺盪掙扎:是要奮力寫出傳世之 作;或戮力翻譯所有西方科幻經典,將它們引介到台灣?不管如何,「台灣真 正靠科幻吃飯的,大概就只有我了。」說來淒涼挖苦,但葉李華卻毫無怨尤地栽進 自己的「宿命」。

(遠見雜誌授權轉載,一九九八年三月號,作者蕭富元,攝影陳穎玫)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