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上的魔咒

曾在《科學月刊》(www.scimonth.com.tw)上讀到一則耐人尋味的笑話:「深藍電腦擊敗棋王卡斯帕洛夫,帶給我們兩種截然不同的啟示:一是電腦的智慧終於勝過人腦,二是下棋根本不需要智慧。」雖說只是笑話,它卻點出半世紀以來,科學上與哲學上一個極其嚴肅的問題,那就是電腦是否能夠思考,又如何能夠思考。

未來世代的科技史家,極有可能將二十世紀後半稱為「電腦世紀」--雖然早已有數學家提出「計算機」的基本概念,但真正的重要發展都集中於過去五十年。從來沒有任何一門科學或技術,竄升的速度比得上電腦相關科學,以致在新舊世紀之交,電腦不但成為無孔不入的萬能工具,也成了令一般人又敬又畏的神祕器物。

在資訊知識普及、上網已成潮流的今天,網路族對電腦的認識卻有逐漸膚淺化的趨勢。對大多數人而言,電腦只是一個提供無窮資訊的界面;至於黑盒子裡的內容與機制,則不是大家關心與好奇的問題。

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實用主義當然是一大主因。除此之外,便是由於電腦科技一日千里,令人難以掌握全貌,索性乾脆一律放棄。放眼書店中陳列的電腦書籍,不是實用性的手冊,就是專業的教科書,很難找到一本能以鳥瞰的方式,對電腦整體做深入淺出介紹的科普書籍。

就這個角度而言,《電腦如何思考》或許是入門電腦世界的最佳指南。書中幾乎沒有任何難解的文字,也極力避免深奧的電子學理論與硬體方面的探討。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的解釋、生動的比喻,以及淺顯易懂的範例與圖解。

至於一般人以為非常艱澀的原理,作者也都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說明。這包括了布耳邏輯、有限狀態機、程式語言、杜林機、量子電腦、演算法、啟發式解法、圖文資訊壓縮、訊息加密、平行電腦、神經網路等題材。

誠如本書原文書名(Pattern on the Stone)的意旨,電腦的能力完全來自矽石(矽晶片)上所刻劃的圖樣(積體電路)。然而那些錯綜複雜如符咒般的圖樣,居然能夠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進而開創一個嶄新的世紀,卻是令人難以想像且難以接受的事實。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讀者掩卷之餘,能在知性層面上接受這個事實。因為正如作者所言:電腦雖然是世上最複雜的機件,但從最根本的觀點而言,其實相當簡單……電腦是由元件按照階層架構建立起來的,每個元件被重複利用。因此想要瞭解電腦,只需要瞭解這個階層架構即可。

中譯本的一流編譯水準,讓《電腦如何思考》成為一流的科普讀物。唯一令筆者不解的是,兩百頁不到的一本書似乎不必動用兩位譯者。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