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5年8月7日(日)早上8:00∼8:30
主 持 人:梅少文
主 講 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又到了跟著聽眾朋友一塊兒進入葉李華老師為我們開闢的「衛斯理書齋」這個單元了。其實這個單元在空中的開闢要感謝葉李華教授,我們利用電話連線的方式,進入了實體上的葉李華老師自己的書齋。那麼葉李華老師應皇冠出版社之邀呢,有很長一段時間要在他自己的書齋裡來改寫「衛斯理書齋」這個倪匡筆下的神奇人物,那麼我們在空中的這樣的分享,事實上也等於是亦步亦趨地跟著葉李華在作文字再創造工作當中的一個分享者,我們非常感謝葉李華教授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讓「文藝橋」的朋友先聽為快。今天我們就要繼續進入倪匡筆下的衛斯理故事裡邊的第一個篇章就是《妖火》。不過在沒有進入之前,我覺得我應該跟所有的聽眾朋友說明一下,由於拜科技之賜,我們的這個節目事實上也可以用網路收聽,透過寬頻是可以國際無遠弗屆的,各位聽眾不妨告訴你們在海外的朋友,利用電腦網路的方式,可以Live地收聽。或者,在近期我們電台的「隨選音訊」欄位裡,你也可以找到葉李華「衛斯理書齋」這個單元的聲音存檔,在在都是希望能夠跟更多的朋友來分享。現在我們就趕快進入倪匡科幻小說中,真正讓衛斯理進入科幻領域的《妖火》以及《真菌之毀滅》的情節裡。
葉:對,今天我們要講的這本書最早的時候是一大本,後來的新版變成了兩本,上個星期我們已經稍微作了一下預告,它的書名叫作《妖火》,顧名思義是妖怪噴出來的火焰。當然絕對不能夠顧名思義,這是我一再強調的,倪匡小說的書名都有一些玄機存在的。後來的新版把它拆成兩冊,上冊仍然叫作《妖火》,下冊的名字叫作《真菌之毀滅》,等一下我們可以稍微來談一談什麼叫作《真菌之毀滅》?因為這一部分剛好可以呼應倪匡是多麼地博學多聞。
梅:對,倪匡的博學多聞可能在他的這個書中的人物衛斯理身上,好像有過之而無不及耶?(葉:對。)我常常覺得他好了不起喔!又會武功,然後呢,又好像各種語言他都會,對不對?
葉:對,而且博覽群書。
梅:連方言他都會,而且呢,好像世界各地他都通行無阻。
葉:通行無阻這件事情其實在《妖火》裡邊講得非常清楚,其實上星期我們也稍微談到一下,就是在《妖火》這本書的結尾部分,他跟國際刑警要求說,能不能發給他一個非常特殊的證件,國際刑警因為衛斯理過去有一些豐功偉績,所以就一口就答應了。從此以後他拿著這個國際刑警的特殊證件,就全世界通行無阻,這是倪匡早就設定好的。
梅:嗯,就給他有幾個先決的條件,然後依著這個條件,你以後就覺得他是理所當然可以這樣了喔?
葉:對。
梅:好的,那我們趕快進入《妖火》的部分。
葉:其實《妖火》這本書在倪匡創作衛斯理系列的過程中,也算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其實我們前幾個星期也稍微提到過,我們從兩個星期之前在談的是最早倪匡寫作衛斯理的一本書叫作《鑽石花》,上星期談的是《地底奇人》,這兩本書嚴格說來都不是科幻小說,因為那個時候倪匡是打算稍微作一下轉型,因為他寫武俠寫得實在太多了,甚至有自己打自己的傾向,所以他決定把武俠改頭換面、脫胎換骨成為「現代武俠」。也就是說除了傳統武俠的情節跟人物之外,他要拿一些現代一些的科技,以及現代一些的武器穿插進去。不過他寫了這兩本書《鑽石花》和《地底奇人》之後,感覺到好像沒有他原先預想中那麼有趣,因此他決定在第三本書裡邊再加一個更有趣的元素,那就是「科幻」。所以,在《妖火》這本書裡邊,衛斯理就變成一個科幻人物,而不只是一個現代武俠的人物了,這一轉變,結果非常成功,從此以後就一直寫下去,寫了整整四十年。
梅:是,所以衛斯理的功夫也是因為他覺得不過癮,所以倪匡才把他又加了一個新的功夫,想不到的,最後能夠開花結果,是不是?
葉:對,我記得之前也提過就是幾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流傳得滿廣的,叫作〈倪匡百問〉,就是設計了一百個問題來問倪匡,其中有一個問題談到為什麼後來倪匡慢慢地幾乎可以說是把武俠小說給放棄掉了,專門在寫科幻?倪匡的回答是因為後來武俠小說不管是在臺灣或者香港都已經沒落了,這是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後來發現科幻小說比武俠小說更好寫,因為更可以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地加以幻想。我自己後來在這個答案的後面又加了一個註解,就是倪匡的小說仍然還是有濃濃的武俠味道,這也是倪匡的小說為什麼會那麼風靡中文讀者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其實還是一個可以說是變形之後的武俠小說。
梅:你這樣子的形容是滿貼切的,所以他在這個部分寫得格外地生動,隨便大筆一揮就讓你覺得相當地過癮精彩喔。好,那他加上了科幻的影子,所以我想倪匡私底下在這個部分他也要博覽群書,才能夠讓衛斯理博覽群書啊……。
葉:對,沒錯,其實倪匡非常喜歡看書,而且是隨時隨地都在收集資料,不管是看書或是每天看報紙,他每天看報紙的時間非常長,還有其他的報章雜誌、電視、電影……,他時時刻刻都在收集這些資料,只要看到有用的,絕對不是說就用筆記記下來,而是就立刻藏到腦子裡邊去。
梅:喔,當下記住,然後消化吸收。
葉:對,然後就可以根據他當時所看到的這一些新奇有趣的故事,不管是科學的知識、文學的知識、歷史的知識,然後開始來撰寫,或者說來構思這個故事,那這點其實是我最佩服倪匡的一點,因為我常常會問他說,當你要構思這個故事的時候,你怎麼有辦法去找到那麼罕見的一些資料?結果倪匡說,你搞錯了,我不是為了寫故事才去收集資料的,而是收集到資料之後才開始編故事的。
梅:喔,先有這些元素,就好像主婦先到菜市場去看菜,買了以後回來看要怎麼去炒它。
葉:對,沒錯,這個比喻非常好,而不是說今天早上先想想看我準備今天晚上做什麼菜,才到菜市場去,萬一買不到怎麼辦?
梅:對對對對,不過他的拼湊的工夫,融合消化整理的工夫是相當是一流的喔?
葉:對,那當然是靠天份的。
梅:對對對,我們就這樣子來看喔,《妖火》這個故事的情節裡邊,它用了哪些科幻的元素?
葉:如果說是科幻的元素,其實貫穿的是一個「生物科技」,就是我們現在最流行的這個名詞。
梅:一直到現在還相當火紅噯?
葉:對,可是那是四十年前,《妖火》這本書很可能是一九六三年寫的,前後不會差一年,所以說這真的是看出來倪匡真是高瞻遠矚。
梅:走在時代的尖端。
葉:真的是這樣,類似的例子我們以後可以舉出很多,在《妖火》裡面,貫穿整個故事的就是生物科技這個科幻的元素,他為了這個生物科技,倒過來塑造一個生物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張小龍」。但是倪匡特別證明張小龍這個名字,還有他的爸爸,他們兩個都是虛構的,這點其實是故弄玄虛,為什故弄玄虛呢?因為小說人物的名字當然都是掰出來的,但是,如果你要特別跟讀者強調說,其實他本來不叫這個名字,他本來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是因為他太有名氣了,所以我就沒有辦法把他真的名字寫出來,所以只好隨便幫他安一個名字,那這樣子就引起了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猜猜看這個人到底是誰呀?其實猜來猜去還是倪匡筆下的虛構人物。
梅:有意思,好,那麼比起前面的故事來說,好像這個整個故事的情節大綱比較容易講清楚,對不對?
葉:對,因為它的主軸非常明確,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張小龍這個科學家的父親,倪匡隨便幫他掰了一個名字好像是叫「張海龍」,來找衛斯理說,能不能幫我找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已經失蹤很久了,然後,衛斯理就扮演了一個業餘的私家偵探角色。結果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失蹤案件,可是越追查下去,這個情節就越不簡單,後來就變成了一個很大型的國際間諜站,然後各幫的人馬就紛紛地圍繞在衛斯理的身邊,也分不清楚誰是敵、誰是友,然後,一路追尋下去,後來衛斯理竟然到了一個海底城。我們之前也曾經談過,衛斯理的小說和○○七系列很多地方是不謀而合,幾乎不能說是誰影響到誰,比如說海底城這個情節,在○○七裡邊就不是前幾集,而是中間那幾集裡面才會有海底城跟太空城的情節,可是倪匡早在衛斯理的第三本書裡邊,就寫了一個非常大型的、高科技的一個海底城。這個海底城還牽涉到了二次大戰時候的軸心國的餘孽,就是德國跟日本的一些大將,他們眼看著這個軸心國要戰敗了,就決定把他們這個大本營從陸地搬到海底下去,然後苦心經營了二十年準備東山再起。所以說,這個幾乎是所有科幻小說的元素,能夠包含進去的,他都儘量包含進去了(梅:他通通都放進去了。),還有一些間諜的科技,那在當時一九六○年代初期的時候,大家看起來是非常高科技的,可是現在看起來當然逐漸地過時,不過這個過時其實也滿有意思的。因為我們剛剛說過《妖火》也有新版,即使是新版,也已經接近二十年了,我考據了一下,這個新版是倪匡在一九八六年,沒有二十年也有十九年了嘛,一九八六年的時候重新整理的,也就是把這一本書切成兩本書。那個時候的倪匡還做了一個苦工就是,他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然後把其中他覺得在一九八六年已經有點點過時,或者已經相當普遍的一些科技知識,特別加了一個註腳,加了註腳的意思就是提醒讀者,這本書是二十年前寫的,但是一九八六年看來的話,預言已經成真了。
梅:我想這個註腳應該是他得意的地方。
葉:對對對,可是現在時間又過了十九、二十年了。
梅:所以他可能又要來個註腳,或者你替他寫註腳。
葉:其實這裡邊的間諜科技,跟○○七裡邊的間諜科技,很多地方都可以互相呼應的。甚至我記得我曾經看過Discovery頻道,也有一個系列就叫作「間諜新科技」,其實我們的聽眾如果有興趣的話,現在光碟還找得到,因為我前幾天還從交大的圖書館又借來看了一遍,總共有三集叫作「間諜新科技」,它就把所有的這一些應該算是間諜片的電影裡邊的科技,跟真實的這一些不管是美國的CIA啦,或者是俄國的KGB他們的那些真實的間諜科技,然後大家一比較,非常非常地有意思,因為間諜用的科技永遠是走在時代的尖端的(梅:最前端。),大概間諜所用的科技過了五年、十年之後,才變成民間的科技。所以也有人說一件事情,就是所有的○○七系列電影,廣義的來說,其實也是科幻電影,因為它永遠會提到一點點最新最尖端,甚至超越了我們這個時代幾年的科技。所以○○七電影的科技也是很容易過時的,因為它是一種間諜的科技,所以間諜的科技是已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但是民間目前還享受不到的科技。
梅:沒錯,不過你講到○○七,我們可不可以來比一比看喔?我想一定很多人會想把這兩個來比一比,你剛剛說不管是誰影響誰,或是誰受誰的影響,總而言之在風格上,他們彼此之間還是可以來類比一下的吧?
葉:對呀,其實可以呀,比如像○○七這個系列,就是標準的西方的武俠故事嘛。其實倪匡以前也提過武俠小說到底是什麼意思?他把武俠小說拆成三個元素,其實說穿了一文不值,就是武加俠加小說,把武俠小說這四個字拆開來,就變成了武跟俠跟小說,也就是說,它必須要有武打的情節,但是也必須要有俠義的精神,然後呢,它必須是小說(梅:小說的方式。),如果是武俠電影的話,那就是武打加俠義加電影(梅:電影。),如果我們把這個公式套到○○七的頭上去看看他有沒有呢?他當然也有武打的動作場面,有俠義精神(梅:對對對。),然後呢,它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
梅:一點都不錯,只是東方跟西方的不同。
葉:他們兩個人都是那種獨行俠式的俠客人物,武功很好,然後全世界通行無阻(梅:走透透。),然後也都是很有語言天份,我們說過○○七自己講過他是讀外文系的,而衛斯理的話是我強烈懷疑他大學讀的是外文系,唯一最大的不同就是○○七每一集裡邊都有豔遇。
梅:對!我就想說呢,衛斯理一往情深還真不容易耶(葉:對。),那當然也有別人喜歡他啦,對不對?好,除了這個之外,當然是東方跟西方是不一樣喔,所以在整個故事的背景上來說,他也稍微有點定位吧?也不會那麼模糊。
葉:當然,其實倪匡一開始的時候,是把衛斯理定位成住在香港。可是後來越寫就越不希望把這個衛斯理定型,所以後來衛斯理系列的書常常會出現一句話:「在我居住的這個城市裡邊發生了一件事情……」
梅:是是是,讓你去想像到底是哪個城市?
葉:對,所以如果你住在香港就講是香港,住在台北就可以講是台北,甚至後來你住在上海都可以講它是上海。
梅:所以有可能就是他模擬的讓你覺得好像都跟你有點親密的關係,會覺得有些熟悉,既熟悉又陌生,我覺得這就是科幻的迷人之處。
葉:對對對,所以倪匡其實不知不覺掌握了非常非常多的小說技巧,跟科幻小說最重要的精神,但是倪匡都一再強調,其實這已經是我們在我們的節目裡邊一再強調的,倪匡說他這些東西都是渾然天成的,從來不是刻意打造的。
梅:這才可怕呢,恐怖喔,這麼厲害!好,那不過○○七他的背景倒是很清楚喔?
葉:嗯哼,他是一個英國的情報員,因為當初○○七的原作者就是一個英國人。
梅:嗯,所以這點很清楚,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附近嗎?
葉:之後,所以有人考據說,○○七如果認真考據出來的話,大概也有七十幾歲,也是很傷感情的一件事。
梅:好,我們說了這麼多,好像有點委屈了那《真菌之毀滅》。
葉:喔對,下冊的話,倪匡特別把它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叫作《真菌之毀滅》,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說過,這本書的科幻或者說科技的貫穿點,用的是生物科技,他虛構的科學家張小龍研究的是什麼東西呢?他研究的其實是讓生物的本性,或者說是生物的本質徹底改變的一種科技,現在我們看起來當然就知道是什麼科技,就是「基因改造」嘛,不過四十年前當然還沒有這個名詞,所以倪匡就寫得比較模糊。其實這也是科幻小說有趣的地方,你不用寫得非常非常仔細,因為你並不是在寫一篇論文,可是,重要的地方你必須要一針見血,這個一針見血的方式是什麼呢?一開始的時候,衛斯理在一個地方看到一個很神祕的現象,就是一頭非常兇猛的美洲豹,然後衛斯理正準備要劍拔弩張的時候,竟然看到這隻美洲豹在吃什麼?梅姊猜猜看。在吃草。
梅:美洲豹會吃草?牠不是肉食性動物嗎?
葉:當然是肉食性動物,但是,因為張小龍這個科學家把牠的內在,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謂的基因給徹底改造了,也就是把牠的習性給徹底改造了,所以牠就變成了一個草食性動物,就是說絕對不會傷害人類了。這個科技在衛斯理,甚至在作者倪匡的眼中看來,都是非常非常可怕的科技。雖然說或許用得好可以造福人類,但是倪匡在他四十年寫衛斯理的生涯之中,一而再、再而三不知道強調了多少次,這種科技是非常非常可怕的,因為一旦這種科技掌握在這種野心人士,或者說專制帝國的手上的話,那就糟糕了,他會把全世界的人類通通改造成一批非常非常溫馴的奴役。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這個科學家張小龍就被抓走了,抓到那個海底城去了。因為這個海底城裡邊的這些日本帝國的餘孽、納綷的餘孽就一心想要重出江湖,重新征服全世界,所以他們覺得用槍炮來征服全世界其實還是太慢了,所以說,如果用張小龍這種科技的話,比如說是利用哪一種生物戰劑,然後把全世界給污染了,那大家都變成了非常非常怪的一批奴役了……。
梅:是,好,一個是他的想像力,他注入了新的元素進去,一個就是我覺得他的故事情節的描述引人入勝,永遠如此喔,這就非常厲害,有的時候你真的是把故事大綱先看完了以後,喔,知道了,然後回頭再看那些值得你仔細精讀、細讀的地方,就跟著一起過癮喔,你覺不覺得?
葉:沒錯,所以呢,我們在做這個節目的時候,我也跟倪匡報備過,我說我要每個星期要談一本衛斯理的小說,然後我還跟倪匡說,你放心我不會把結局透露出來,結果倪匡竟然回信說什麼呢?(梅:透露也沒關係,呵……。),對,透露出來也沒關係,因為倪匡非常非常有信心,就像梅姊剛才講的一樣,即使把結局透露出來了,讀者仍然會看得津津有味,因為它裡邊有太多的血肉值得我們咀嚼的。
梅:對對對,再回頭仔細看那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可以很過癮,其實過程還是很過癮。
葉:所以我們今天就可以稍微透露一點它的結局,也就是《真菌之毀滅》,為什麼要叫《真菌之毀滅》?因為張小龍這個科學家,他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被抓到海底城,他絕對不肯就範。可是後來,因為衛斯理進了那個海底城之後,跟他把這個故事、事情講過,就是說他的爸爸一心想要營救他,但是,好像看來束手無策,所以張小龍就決心要玉石俱焚,要跟敵人同歸於盡,所以他就開始研究另外一種科技,也就是倪匡所謂的「真菌之毀滅」。這方面其實也是真的很佩服倪匡是博學多聞,他竟然用了一個其實凡是華人都耳熟能詳的一種中藥,它名字叫作「冬蟲夏草」,因為冬蟲夏草是一種很補很補的中藥。在這邊,倪匡也從來不會反對在小說裡邊稍微加上一點點科學知識,但是倪匡反對的是,用科學知識當科幻小說的主體,因為他覺得這樣子的話就是本末倒置了,可是如果倒過來,在故事的情節裡邊稍微穿插一點不只是科學知識,其實倪匡在衛斯理裡邊也穿插很多不管是歷史知識、地理知識……諸如此類的,還有民間的傳說,很多很多,但是讀者都有辦法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就是因為他穿插的……(梅:點。),對,都非常地巧妙(梅:還有它的比例。)
梅:所以就是虛實相間。
葉:對,所以這一段,我可以稍微唸一下,因為倪匡把這個冬蟲夏草寫得非常活靈活現,他說:
「冬蟲夏草是一種十分奇特的自然現象。以前,人們以為那是生物『化生』的結果,夏天是草,冬天是蟲,由動物而植物,由植物而動物這樣子變化來變化去。但是後來呢,細心觀察和研究的結果,知道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冬蟲夏草』本來是一種蟲,但是,冬天的時候,這種蟲蟄伏在泥土中,卻受到了一種真菌的侵襲。」
葉:然後倪匡在這邊還特別強調了一下什麼叫作真菌,它跟細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就稍微跳過去。然後,接下來:
「當這種真菌,侵襲到了這種蟲的身體之後,就會用驚人的速度繁殖,然後呢,那是幾何級數的增長,所以說當蟲子的身體內的一切,都成了特它們的這個真菌的最佳的營養的養分,於是呢,這些蟲子就死掉了,留下了一個軀殼。然後呢,這個蟲子的軀殼是被億億萬萬的真菌所聚集在裡邊,那就看起來就像一株草一樣,然後呢,就冒出了這個土面,看起來好像是土在長……裡邊長出了一個植物來。」
葉:這就是冬蟲夏草奧祕之處,它看起來好像本來是從動物轉換成植物,其實是被真菌侵蝕,然後整個的就變成真菌寄居在裡邊,然後原來的動物就死掉了。張小龍這個虛擬的科學家就想到說,他可以利用這種真菌來發展出一種武器來,但是這種武器絕對不是危害全世界,只要把這個海底城裡邊的這一些壞蛋通通消滅掉就可以了。所以呢,《真菌之毀滅》的意思就是說,利用真菌的這種繁殖的方式來製造一種生物的武器,然後跟這些海底城裡邊的敵人同歸於盡。
梅:是是是,所以他真的就在這個部分就做到了喔。那麼我想我們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如果要提醒自己重新再去回復到以前看過的經驗的話,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裡邊重要的人物,當這個人物一出現的時候,他相關的一些故事情節就會出現了對不對?因為每個故事、每一個人物出現都有他的意義嘛。
葉:對,我們上星期談過衛斯理後來的妻子白素出場了,可是很奇怪,這本書裡邊竟然沒有白素,倪匡其實也作了一個小小的交待,就是說,其實白素那段時間是跟她的爸爸,也就是白老大去了歐洲,然後還特別留了一個條子給衛斯理說,多則半年,少則三個月,勿念!所以就一筆交代過去。
梅:交代過去,交代的那麼自然,呵……。
葉:對,因為那個時候,倪匡還沒有決定衛斯理跟白素他們的合作關係要多麼密切,所以呢,先試試看讀者的口味,一本書有白素,一本書沒有白素,看看情況怎麼樣。
梅:嗯……好好玩喔,結果他試了之後,大概白素還是大家歡迎的,所以又回來了。
葉:當然,當然,後來白素從歐洲回來,還帶來了一、兩個很稀奇古怪的故事,以後我們會慢慢來講。
梅:不過在這裡的人物呢?
葉:還有一個人物是在這本書裡邊才出現,其實說來很可惜,在下一本書裡邊就死掉了。不過衛斯理幾十年來都非常地懷念他,甚至,因此跟這個新人物的兒子變成了好朋友,那他是誰呢?他就是國際刑警一個非常高級的首長,叫作「納爾遜先生」,當然這個名字或許也是假的,因為他們都是特務嘛。但是倪匡,應該說是衛斯理,跟這個納爾遜可以說是一見如故,就變成了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有非常好的私交,下禮拜我們要談到的故事叫作《藍血人》,很可惜納爾遜後來就……(梅:就在那個過程裡就不見了。)因公殉職。可是後來在那本書裡邊,他碰到了這個納爾遜的兒子,也算是西方特務的那種人物,從此他或許是愛屋及烏,就跟這個納爾遜的兒子也變成了好朋友,然後,從此以後在衛斯理的故事裡邊,都管這個納爾遜的兒子叫一個很好記也很有趣的一個暱稱叫作「小納」,小納爾遜簡稱小納。
梅:小納,又很親切。
葉:對,就好像我們上禮拜提到的那個私家偵探叫小郭一樣。所以四十年來的衛斯理系列裡面,有很多很多一直延續下來的人物,他們都有非常好記的名字,我們可以一個一個稍微提一下。
梅:是,所以通常就是好記的名字比較容易延續,因為以後叫起來比較順口喔。
葉:對呀,比如說白素。
梅:是,這就是例子。不過納爾遜應該不只是在交代以後的小納,就是他的重生、再生,他自己本身在這個故事裡也有他的重要性嗎?
葉:對,因為他出場之後,整個情勢才真正是明朗了,然後衛斯理所有的奮鬥才有了著力點,否則我們一開始說的,衛斯理是個獨行俠的人物,可是他一個人要對抗整個的可怕的納粹加日本帝國,怎麼可能。
梅:怎麼可以啊,以卵擊石是不可能的,所以納爾遜這個時候就相當重要,他賦予衛斯理怎麼樣的一個能力呢?
葉:我們應該這樣說就是,有一句中國的俗話叫作「朝中有人好辦事」,呵……,嗯,所以就是說他以後跟這個國際刑警聯絡起來就很方便,而且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他就因此獲得了國際刑警的那個特殊的證件。
梅:通行證。
葉:通行證,通行無阻的證件。
梅:這個是納爾遜在這邊合理地把這個通行的證件給了他,以後他就到哪去,你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葉:對,然後很可惜的就是,因此他也就功成身退,所以在下禮拜,其實我們已經做了預告了,就是下禮拜我們要談的叫作《藍血人》,因為我們已經考據出來了,就是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的第四本書,也就是衛斯理系列的科幻的第二本書是《藍血人》。
梅:是,好,那所以我們下個星期要談的就是《藍血人》。葉李華啊,這個《妖火》跟《真菌之毀滅》在你的《衛斯理的回憶錄》裡邊,是把它濃縮成回到它原來的一個故事嗎?
葉:當然是回到原來一個故事,因為既然是回憶的話,我可以儘量地濃縮,就當然不要把它切成兩個故事來看了。
梅:你知道嗎?當我們在空中開闢這樣的書齋的時候,越發地引起我們對於你即將要成書的「衛斯理書齋」好奇不已啊。
葉:呵……真的?這樣講我壓力越來越大。
梅:對呀,所以你知道嗎?因為你也引起我們大家參與的興趣,我們不管是新的讀者或老的讀者對於倪匡的作品喔,我們在重拾這個書的時候,也可能會給自己一個玩的心情,就是說如果我要來寫這個濃縮版的回憶錄,我會怎麼寫?或者如果我要來說給大家聽的時候,我會怎麼說?
葉:對,這就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其實這也是在網路上面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討論衛斯理的原因,所以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看一看,有很多很多網站都在、非常熱烈地在討論衛斯理的故事。
梅:是,所以衛斯理的故事一直在網路上是長銷不墜的。那麼請大家告訴大家,其實你想要上這個網很簡單,你就先上交大科幻中心葉李華的專屬網區,它會有一些很多的連結對不對?你就可以看到很多,包括你說的那個百問──〈倪匡百問〉。
葉:〈倪匡百問〉,我們幫倪匡做了一個小小的單元,因為倪匡是我們交大科幻中心的榮譽顧問。
梅:是的,好的,那今天呢,限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到這裡暫時告一個段落喔,非常謝謝交大科幻中心的主任葉李華教授,謝謝。
葉:謝謝梅姊,謝謝各位聽眾。
梅:下個星期我們就要談《藍血人》囉。
葉:對,不過我再強調一點就是,大家如果要參與《藍血人》的話,千萬不要看電影,一定要看小說。
梅:這兩個差別很大喔?
葉:差別非常大。
梅:好,謝謝您。
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