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5年7月10日(日)早上8:00∼8:30
主 持 人:梅少文
主 講 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我想如果您聽過上回我們節目的話,可能你也跟我一樣,此刻正守在收音機旁邊,等待那個期待的聲音再出現,那就是交大科幻中心的主任葉李華老師。葉李華你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梅:在這裡跟你問好之前,我想我們也應該共同要跟兩位來問好。一個呢,就是創造衛斯理的倪匡先生。
葉:對,他在美國收聽我們的節目呢。
梅:嗯,是,倪匡好。還有就是呢,創造葉李華的,應該可以這樣講吧?
葉:這樣講很科幻,(梅:呵……受科幻的影響。)很科幻的方式,不過完全正確。
梅:我特別跟葉李華商量一下,應該怎麼稱呼葉李華的母親啊。這是他的一番孝心,其實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可敬的前輩,那我還是就稱呼她,翟姊啊。
葉:對,電台都是這樣叫的。
梅:是,翟姊,妳好!好,現在我們趕快言歸正傳,「衛斯理書齋」今天要為各位展讀的是……
葉:《雨花台石》。
梅:《雨花台石》。說到這個石頭,其實我想一般人應該有一點概念,尤其現在兩岸開放以後,更容易看到這種石頭喔?
葉:對,我們還是要先介紹一下《雨花台石》這個名字,書的名字。剛才梅姊已經講過,它是一種石頭,這種石頭有一個特點,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出產這種石頭,就是中國大陸南京的一個地方,叫作「雨花台」。不過提起雨花台,其實有一段悲慘的歷史,就是二次大戰抗日的時候,南京大屠殺曾經將雨花台變成了一個大屠場。所以很多人聽到「雨花台」這三個字,總是有一點毛骨悚然的感覺。不過,雨花台石卻是一個非常非常可愛的小東西。我自己也曾經在台北的假日花市買過一些雨花台石。
梅:是,不過現在你看到雨花台石,會聯想到衛斯理的故事嗎?
葉:一定會,其實我最早接觸到這四個字,就是從倪匡的小說。後來才知道,喔,原來真的是(梅:真有這種石頭。)雨花台石,不是倪匡亂掰的。這種石頭真的是晶瑩滑潤,看起來、摸起來都有點玉的感覺,而且呢,買回家一定要用水來養著,否則會裂開而出現紋路。
梅:噯,是的,是的,你說那個紋路,裡邊那個花紋啊,你看倪匡他真有意思,他當初在創寫這個文章的時候,會不會就是:仔細地端詳這個雨花台石,然後就把它想像成一個文章啊?
葉:對,梅姊猜對了。因為倪匡自己家裡也養了一堆雨花台石,我用「養」這個字,就有點類似我們喝茶的茶壺,也說是「養壺」一樣的道理,一定要好好地保養,要時時給它換水,才能有晶瑩透明的感覺出來。倪匡家就養了一堆。我可以講一個小故事,倪匡搬到美國去已經十多年了,他在美國的時候,曾經搬過一次家。搬家前幾天我去幫忙,就先把一些貴重的東西,用自己的車子把它搬過來。結果呢,其中有一趟,倪匡是鄭而重之地抱了一個盒子跟我說:「你掂掂看這是什麼東西?我不跟你講,你猜猜看?」我拿來掂了掂,扣扣扣扣,我說啊,麻將牌!他說什麼呢,這是雨花台石。倪匡的這堆雨花台石,跟其他的雨花台石其實也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是呢,對我來說卻是意義重大。(梅:嗯,怎麼說?)因為這堆雨花台石給了倪匡寫《雨花台石》的靈感。
梅:是,這是他靈感的來源。
葉:對,這堆雨花台石他保存了十幾、二十年。
梅:嗯,好,那麼你看,我們看了半天這些紋路,我們就想不出這麼好的故事來喔。你說「養」這個字也很有意思,因為在衛斯理的這篇文章裡邊,他真的也就把這個石頭說成是活的了。
葉:對,其實像一般的科幻小說,包括倪匡的科幻小說,都有一種所謂「延伸」的概念。就是因為既然要有科學,又要有幻想,那科學是它的基礎,幻想呢,是要根據這個科學的基礎延伸出去。也就是說無論如何它會有一些超現實或者是非現實的成分,上禮拜其實我們也提過,就是科幻小說裡邊的情節,可以違背部分的科學,但是絕對不能夠違背科學精神。也就是當我們作這種延伸的幻想的時候,一定還是要有根有據,要合乎邏輯。我想倪匡他所作的雨花台石的延伸就是,他盯著自己那堆雨花台石看的時候,就想著想著說,會不會有一些雨花台石的那個紋路,比一般的雨花台石更為特殊?不但可以看得到它表面的紋路,甚至還有一點透明的感覺或者是半透明的感覺,可以看到它裡邊的紋路,這就是一種延伸的想法了。所以他說全世界只有南京才有雨花台石,是一種非常非常特殊的石頭。而在南京的雨花台石裡邊,還有一、兩小顆是更特殊的,這些更特殊的石頭呢,就創造了這個《雨花台石》的故事。
梅:是的,那麼這個故事他還分了幾個部分來說明喔,這裡邊好像發現除了衛斯理之外,還有人也跟他有同樣的好奇心?
葉:對,其實我們前幾次就談過,我們「衛斯理書齋」要先從衛斯理比較早期的故事來談起,雖然根據倪匡的創作順序並不一定是最早的。所以呢,前兩個禮拜我們談的是衛斯理的大學時代跟這個高中時代。今天的《雨花台石》呢,幾乎可以說是他初中時代的故事。他每次都是跟一個不同的同學,這次呢,是跟一個初中的同學,一起去發現這個雨花台石的祕密。這個故事還跟佛教結合在一起,其實倪匡對佛教非常地有興趣,當然倪匡自己很謙虛啦,說他自己其實不懂得佛教那麼高深的道理。但是不管是倪匡在寫科幻,甚至在寫武俠小說的時候,其實多多少少都帶了佛教的意味在裡邊。所以這個場景其實是安排在一座廟裡面,那也是江南的一個地方。這也就是新舊版本不同的地方,在舊版的書裡邊,他特別寫清楚了是揚州;新版裡面他把它去掉了,因為他覺得好像把這個名字去掉之後的話,會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不過好在我們在台灣兩個版本都買得到,如果你想看舊版的話,是遠景版;新版的話,是另外一家出版社──風雲時代,所以都可以看得到。
梅:喔,差別就是在這個有沒有說明是哪個地方是不是?
葉:如果說是仔細地逐字逐句地來比較,其實可以看得到,就是倪匡在一九八○年修改這個故事的時候,所作的一番努力跟他的心思。也就是說,他早年寫的時候那個安排是寫得比較明顯一點,後來修改的時候,反而是寫得比較隱晦一點。因為倪匡覺得越隱晦的話,越能夠發揮(梅:想像的空間越大。)想像的……對,是這樣子的。我可以說是用逐字逐句的研究的精神,把這兩個版本比較了一下,覺得非常非常地有意思。
梅:嗯……哇,葉李華,你可真是有這個科學的精神啊,呵……非常非常地認真喔。兩個版本通通都推敲了之後,那你要再繼續給它更多的隱晦不成嗎?在你的這個未來的版本裡?
葉:我的《衛斯理回憶錄》裡邊,我想大概不會了。《衛斯理回憶錄》可能會反而反璞歸真。其實之前我有跟一些人商量過,在回憶錄裡面可以講說,有一些故事當初是因為時空的條件所限制,所以不得不隱晦一點。現在的話有一些忌諱已經解禁了,所以我們可以給它明顯一點。原因是什麼呢?是距離倪匡寫作,比如說不管是《雨花台石》或是其他《影子》啊,這些故事的時間已經越來越久了,那讀者呢,對於這些時代背景,還有環境的背景會越來越陌生。所以我們必須要更突顯一點,否則的話,就變成了隱晦再加隱晦,就真的不曉得(梅:糊塗了。)對,講到什麼地方去了。所以以後我可能在這方面會作一些調整,但是絕對不會寫得太明白,這樣子會(梅:有些沒意思了。)違背倪匡的原意了,所以會稍微拿捏一點分寸啦,是這樣子講。
梅:是,這個分寸的拿捏其實就是藝術的手法了,這個真是要存乎一心了啊?(葉:盡力而為。)是,那今天我們這個口語的說書版本,不知道您要如何拿捏呀?
葉:喔,還是突顯它幾個重點。就是我們剛剛一開頭講到的就是說,這個故事的主角當然是衛斯理,但是,另外有一個主角就是那塊石頭──雨花台石。衛斯理最喜歡探索的兩大主題,其實上禮拜我們也稍微提到過,一個是外星人,另外一個就是靈魂的真相。這兩者雖然目前在科學上面都沒有定論,但是既然是科幻小說,我們當然是可以把科學當作基礎,然後呢,幻想延伸出去。所以《雨花台石》這個故事,倪匡也是把它寫成了外星人的故事。其實我統計了一下,倪匡寫的外星人真的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非常像人的,上次我們講過,跟非常不像人的通通都有。上次我們講的《影子》應該算是非常不像人的,因為它只是一個平面的影子。那《雨花台石》呢?也算是屬於非常不像人的外星人,嗯,如果把它再仔細地歸類的話,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小小外星人。倪匡寫的小小外星人還絕對不止《雨花台石》這一本書,將來我們會談到另外一本,其實宗教氣氛非常非常濃厚的,就是《天外金球》。《天外金球》這本書是跟密宗結合的。
梅:喔,所以都跟宗教有點影子。
葉:對對對。其實我說倪匡對佛教非常有興趣,佛教不管是顯教、密教,其實都曾經變成他筆下的一個主題。跟密宗相關的故事其實也不止《天外金球》,這個將來有空的話,我們可以仔細地把它分類一下。
梅:你講這次的外星人,小小外星人,你用「小小」這兩個字聽起來好像滿可愛的,但事實上未必喔?
葉:事實上未必。我們今天還是別講《天外金球》,免得叉開了,我們還是回來講《雨花台石》。其實《雨花台石》裡邊那些外星人,小到了真的是你肉眼看不見,反而就有點像是細菌的感覺。但是因為他們是一個很多很多的集體,所以算是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一個大的趨勢。什麼大的趨勢呢?就是在這個雨花台石裡邊,其實是有兩股勢力,而這一小顆雨花台石,其實就是他們的一個星球。所以這個比例的話,實在是非常非常地懸殊,我們的星球是我們的地球,大得不得了;可是呢,那些小小外星人的星球就是一小顆雨花台石而已。
梅:是,我想他可能是來自於你剛剛講到佛教,就是所謂的「一沙一世界」的那個觀念,可能喔?是,他可以小到在這個石頭裡頭就是一個世界。
葉:對,佛教有個類似的講法,比如說「須彌芥子」。其實就是說,佛教事實上是一個很平等的觀念的宗教,就是不論是大小、不論是長短,都等同視之,所以在這邊倪匡也是取了這個意思。其實倪匡寫過很大很大的外星人,大到難以想像的,而這邊剛好是另外一個極端的例子。
梅:很小很小很小,呵……
葉:對,小到肉眼看不見,只能看到他們的集體行為。他們的集體行為是什麼呢?竟然是兩派勢力在不斷地廝殺。當然這邊的話,倪匡還是必須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態度來研究這件事情。所以呢,他一開始的時候還曾經談到過,到底這個雨花台石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只有這個南京的雨花台有這種石頭?倪匡很喜歡用的方法就是先跟神話啦、傳說啦,來作一些比較跟考據的工作,然後呢,再用科學的精神跟科學的態度來解釋這種不管是神話或者是傳說的現象。所以根據傳說的話,其實雨花台石是怎麼來的呢?是在晉朝的時候有一位高僧,尊稱叫作「生公」,我們有一句成語叫作「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那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生公說法,天花亂墜」,「天花亂墜」這個成語,事實上最早最早描述的就是:雨花台石從天空紛紛地落下。那為什麼它叫作「雨花」呢?是因為看起來好像是下雨的感覺,可是因為那些石頭是五顏六色的,落下來之後,看起來就好像是雨花,或者倒過來說是「花雨」:很多一朵一朵的花所構成的一次驟雨,那種感覺。(梅:嗯嗯,這是神話的典故。)所以呢,落到那個地方去之後,那個地方就叫作「雨花台」,因為那個台上面曾經落過一次的雨花或者說花雨。這是神話跟傳說的典故,可是衛斯理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講了一句話,我要稍微念一下:
「當然不能盡信,可是呢,多少也有一點因頭,天花亂墜,化為五色石子,自然是沒有科學知識的人所說的話。」
葉:我自己加個註解喔,這是因為衛斯理年紀很輕,當時他是一個科學的捍衛者,他認為任何東西不能夠實證的話,就是不科學的。可是衛斯理越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卻對於科學跟玄學界限的尺度,拿捏得就越不一樣,就越來越有包容性了。所以這句話是代表衛斯理比較年輕的時候(梅:年輕時候的想法。)
葉:好,我們繼續下去:
「如果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可能是一顆流星,化為隕石,穿過地球的大氣層,變成千百萬塊小的隕石粒,落在雨花台這個地方。當萬千隕石粒墜下,不正像是天上的花朵紛紛下墜嗎?」
葉:所以他就用很巧妙的一句話,把這個神話跟傳說跟科學的推論結合起來。也就是因為這樣子,他根據他這個推論,就自然而然地推論到說,既然這些雨花台石是從外太空來的,那就很可能會攜帶有外太空的生命。其實這一點跟最近的一些天文學最新的發展也不謀而合。現在的天文學家其實花了很大的心力在尋找外星的生命。其中有一個方法,當然不是唯一的方法,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根據天空落下來的隕石,看看裡邊有沒有任何的有機物。當然不會像倪匡寫的這樣子,那麼活靈活現說裡邊有一團生物在那邊還做生死的交戰,真正的科學現在是是看看這些落下來的隕石上面有沒有有機物,那怕是燒焦的有機物都沒有關係,只要是能夠化驗出來它是一些有機物的結構,那就很可能代表這塊隕石在外太空的時候,曾經沾染過生命的一些現象。所以呢,等於說是科學跟幻想慢慢互相可以印證,互相就感覺起來是不謀而合。但是我一向喜歡提倡的,就是說,當我們看科幻小說的時候,心中一定有一把尺,也就是一定要記住它幻想的成分,事實上是相當大的,所以絕對不能夠照單全收。
梅:對,照單全收變成是科學的答案,那就糟糕了。
葉:對,可是呢,它的科學的精神只要拿捏得好的話,對於真正的科學是一個很好的指標方向。比如說倪匡講到說:隕石上面可不可能攜帶生命?我們可不可能從隕石上面來分析出外星的生命?其實這是最廉價的一種科學的研究,比你派一艘太空船飛到火星去研究火星,不知道要廉價多少?等於是一種守株待兔的方式。事實上,大家如果去查一些跟火星相關的資料,科學家真的收集到很多塊從火星墜到地球上的隕石,甚至其中有一塊,還真的是有了一個生命的跡象。幾年之前,還是美國柯林頓總統當政的時代,柯林頓總統還特別為這塊隕石開了一次記者會。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其實上網去查一下,(梅:還是可以查得到的,是是是。)還是可以查到這方面。好,這是科學的部分,我們還是回到這個科幻的部分來。
梅:是,因為科學的部分你畢竟還是會想:那隕石怎麼可能像雨花石這麼漂亮啊?
葉:嗯,對,科學跟幻想彼此之間要有一個拿捏(梅:噯,對對對。好,繼續。)倪匡的想像就是說,這塊石頭它裡邊有很多的小小的外星人。但是呢,這些外星人在這個隕石裡邊旅行,卻還不斷地在內部作很慘烈的鬥爭。這段話其實也寫得很精彩,我利用時間還是很快地唸一下,因為不唸實在是太可惜了。衛斯理第一次看到這個雨花台石裡邊的情形是這樣子,他說:
「我看到,紅色的部分,有著許多紅色的細絲,想擠到透明的那一部分來;而在那透明的一部分,則有許多乳白色的細絲,在和那種紅色的細絲迎拒著、糾纏著,雙方絕對不肯相讓。有的紅絲或是白絲,斷了開來,迅速消散,但立時又有新的紅絲和白絲,補充上去,繼續著同樣的廝殺和糾纏。」
葉:寫得其實非常地慘烈。
梅:嗯,很生動。
葉:對,雖然我們看不到每一個小小外星人長得什麼樣子,但是我剛剛提到,它的集體行為就是兩派,你可以說是紅派和白派,在彼此地在廝殺。它的結論是什麼呢?就是說其實這些小小的外星人,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天體已經毀滅了,他們不得不逃難。他們逃難的工具是什麼呢?就是一顆雨花台石,他們把自己通通都鑽進雨花台石,然後脫離他們自己的星體,到外太空逃難去了。不知道經過多少時間之後,墜落到地球上。可是倪匡覺得他們實在是非常非常地可悲,為什麼可悲呢?就是他們自己的母星,自己原來的星球都已經毀滅,他們已經變成了宇宙中的難民了,結果呢,在逃難的過程中,竟然還分成了兩大派。
梅:對,在這種情況之下,還不能團結。
葉:對,其實倪匡常常喜歡用這些手法來比喻,就是來諷剌「人性本惡」的概念。可是呢,倪匡並不是一個對人性完全絕望的作家,所以他總是覺得人性有醜陋的一面,卻也有光明的一面。所以這個故事的結尾其實還是滿光明的,細節我們來不及討論了。結尾是這樣子,衛斯理拿著那塊石頭準備要去美國一個非常非常精密的化學實驗室去化驗,結果竟然在海關的時候就被沒收了。然後那個石頭可能發揮了一些無形的影響力,讓那個海關就帶著那個石頭要跑掉,可能是讓這個石頭有一個重生的機會。可是這個海關雖然說好像是他的精神被那個雨花台石裡邊的那些小小外星人給控制了,可是他卻利用他最後一點點的心靈神智,在跟那些雨花台石裡邊的小小生物在抗爭。到最後,那個美國的海關發現他實在掙脫不了那些小小外星人的控制,他就決心自我毀滅。他就帶著那個雨花台石,到了一個廢棄的礦坑裡邊去,把自己給炸死了,也等於說是把那個雨花台石給消滅了。我為什麼要講這一段呢?因為剛好要呼應到了倪匡的結論,結論其實非常精彩,他就說了這個,他說:
「人類無論如何,」就像我剛說的,「雖然有醜陋的一面,但是也有高貴的一面,這種高貴的品質呢,在這個美國的海關人員的身上表露無遺。」
最後一個結論是這樣子:
「地球人還是有希望的,我們或者不至於要逃難離開地球,或者也不至於在逃難的工具之中,再互相地彼此殘殺。」
葉:然後呢,最後的結論是:「但願如此!」
葉:要留給我們非常多的想像空間。
梅:想像空間,是的是的。好,葉李華老師,你講得實在是非常地精彩喔……
葉:我是因為非常地投入,一講到倪匡就煞不住車,呵……
梅:對對對,滔滔不絕,但是還是條理井然。雖然是前後這樣子提綱挈領地抓一點東西,但是你還是可以知道你的脈絡喔。所以我想可能你的這樣子的講述,會喚起很多曾經是倪匡迷,曾經看過衛斯理關於《雨花台石》這一篇的朋友們,一定有很多精彩的回憶吧。
葉:對,而且是美好的回憶。
梅:一定是回憶,對對對對對。那麼像這樣子的回憶呢,其實我們也要感謝葉李華教授,他現在正在作衛斯理的文字的回憶錄。然後在他成書的過程當中,我們文藝橋的朋友非常有幸,能夠在空中分享聲音的說書形式的摘錄。在我們聽這個摘錄的同時,你想想看,這個原作者倪匡,也跟我們一起在收聽耶,那感覺多麼神祕啊!
葉:對呀,對我來說是多麼美好的一種感覺。雖然壓力很大,但是還是很美好。
梅:對,我覺得這樣子的感覺,你會講得更投入,會不會呀?
葉:對,會更起勁。
梅:嗯,是呀。好,那麼我們趕快就預報我們下一回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衛斯理的哪一段呢?
葉:好的,我們還是要把衛斯理年輕跟早年的故事,先通通地作一個整理,所以呢,我們講過他大學時代的故事,講過他高中時代的故事跟初中的《雨花台石》。下禮拜呢,我想講的也是他的應該算是初中時候的故事,不過呢,這幾個故事卻是倪匡在比較後面的時候才整理出來的。原因是那個時候,倪匡的兒子在辦一個雜誌,所以邀他老爸寫稿,因為這個雜誌是給少年看的,所以呢,要求他老爸一定要寫少年衛斯理,所以那本書呢,就叫作《少年衛斯理》。
梅:是,好,你看有意思吧,因為這樣子的原因,所以又成就了讓我們認識了少年時候的衛斯理。那麼經過了葉李華的整理之後,他的成長歷程就可以由年輕到中年到老。噯,衛斯理一共到幾歲的時候,在倪匡的筆下?
葉:嗯,倪匡寫衛斯理前前後後總共四十年的時間……
梅:是,那衛斯理停留在什麼時候?
葉:呵……所以這個就很難講了,因為我講了之後,很多人會覺得很傷感情,我們覺得我們還是把衛斯理……(梅:還是別說了。)跟女生一樣,把他的年齡稍微這個……(梅:隱蔽,呵……。)對,隱蔽……
梅:好,這就是可愛的地方,有好多好多的想像空間啊,好,那我們就預報下一回要說的是……
葉:就是《少年衛斯理》。這個有兩個版本,在香港的版本,名字叫《少年》兩個字;在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的叫作《少年衛斯理》。倪匡在序裡邊寫了一句話非常非常有意思,說:「少年時代的衛斯理,已經非常衛斯理了。」
梅:嗯,嗯,很有道理。
葉:對,已經非常有衛斯理的精神了。
梅:嗯嗯嗯,衛斯理的精神是透過倪匡把它創造出來的。各位朋友,你看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您聽了我們今天節目,覺得很有趣,想要回味,或者想一探究竟的話,或者你也有葉李華一樣的追根究底、科學的態度跟精神的話,那麼你就可以把兩個不同的版本找出來,看看倪匡當時是怎麼樣讓那個具體的揚州變成隱晦的某處?然後呢,我們還可以看看衛斯理少年不同的版本是怎麼呈現的?然後在不久的將來,皇冠就會集結成冊,把葉李華筆下的《衛斯理回憶錄》成就在聽眾、讀者的面前,對不對?
葉:對,我正在努力呢,好辛苦啊。
梅:呵……這個辛苦是值得的。
葉:最甜蜜的辛苦。
梅:噯,是。那麼今天我們就到這裡暫時告一個段落了,謝謝!
葉:謝謝梅姊,謝謝各位聽眾。
梅:交通大學
葉:科幻研究中心。
梅:科幻研究中心的主任,葉李華教授,謝謝您。
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