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組曲》──中文科幻的里程碑


  張系國(1944-)遊走科學與文學兩大領域近四十載,是一位具有多重身分的文化人。本行學的是電腦科學,他卻自幼熱愛文、史、哲,十幾歲即開始文學創作,不到三十歲已是台灣著名的小說家。由於多元文化的背景,張系國樂於嘗試各種不同的文類,因而在中文科幻混沌初開的那段日子,他扮演起披荊斬棘的拓荒者角色。一九六九年,他以老練的小說功力,寫出自己第一篇科幻作品<超人列傳>,從此便與中文科幻結下不解之緣。

  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張系國以醒石為筆名,在聯合報副刊發表了九篇科幻短篇。隨後加上在中國時報副刊發表的<歸-1>,於一九八○年十月結集為《星雲組曲》一書。

  這十個短篇的篇名與旨趣如下:

<歸>:以科幻筆法描述作者心目中的中華邦聯
<望子成龍>:以喜劇筆法寫遺傳工程
<豈有此理>:以鬧劇筆法寫生物工程
<翦夢奇緣>:預言「夢幻天視」,即網路版的虛擬實境
<銅像城>:一座未來城市的滄桑史
<青春泉>:輪迴轉世的悲喜劇
<翻譯絕唱>:「禮教吃人」的詼諧科幻版
<傾城之戀>:穿越時光的愛情科幻
<玩偶之家>:機械人取代人類的警世科幻
<歸>:化腐朽為神奇的愛情科幻

  其中兩個<歸>一頭一尾,也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張系國向來喜愛玩弄(而非賣弄)小說技巧,一生樂此不疲,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

  在創作這些科幻短篇的同時,張系國還在進行另一項大工程:十二個短篇組成的《遊子魂組曲》。結果,這兩本《組曲》都成功體現作者所謂的「鑽石短篇小說群」:以一組相互呼應、補充、協調甚至尖銳對比的短篇為基石,搭建一座具有長篇小說規模的雄偉建築。就《星雲組曲》而言,無論是科幻因素、敘述方式、故事情節、寓意旨趣等等,十個短篇都沒有重複或雷同之處。然而彼此獨立的十個故事串在一起,卻勾勒出從廿一世紀到兩百世紀的未來世界。難能可貴的是,這個未來世界不但是個有情天地,而且華人的戲份恰到好處──從事中文科幻創作時,張系國總是以世界公民的胸懷,巧妙結合中西文化。雖然標榜要有「中國風味」,但那只是為了避免淪於殖民地;在他所建構的科幻舞台上,從未出現任何形式的大漢沙文主義。

  這十個短篇由於各有各的特色,很難比較相互間的優劣。假如硬要突顯其中幾篇作品,根據一些客觀的標準,以及作者本人的認知,最精采的應該是<銅像城>、<傾城之戀>與<歸-2>這三篇。<銅像城>是以標準的史筆寫成的虛擬歷史,描述外星城邦「索倫城」數千年的興衰。全篇沒有任何對白,全靠史詩的氣勢吸引讀者一句句讀下去。作者刻意在文末加上「摘自『索倫古城觀光指南』」幾個字,不但做到自圓其說,更倍增這篇小說的藝術價值。<傾城之戀>光是題目便耐人尋味,而且也是以一段愛情作故事主軸,不過雷同處到此為止,那只是「向大師致敬」的一種遊戲。故事中的「傾城」乃是上述的「索倫城」,而那對戀人更是相隔一千年的時光。<歸-2>也算是個科幻愛情故事,然而科幻因素完全壓縮到舞台背景裡,主戲則集中在垂垂老矣的男女主角身上。在這篇小說中,張系國使用他最拿手的那種帶著淡淡哀愁的文字,輕巧地撥弄讀者的心弦,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鑽進他所經營的感情世界。本篇也有「向大師致敬」的明顯跡象,不過致敬的對象卻是安徒生童話。

  由於張系國的「正業」是電腦科學系教授,因此許多人想當然爾,認為他的科幻小說屬於科學家所寫的「硬科幻」。事實上恰恰相反,張系國一生所創作的科幻小說,短篇也好長篇也罷,嚴格說來全部屬於「軟科幻」的範疇。以《星雲組曲》為例,無論是<歸-1>裡的海底探勘、<豈有此理>裡的生物工程、<翦夢奇緣>裡的全球網路與虛擬實境、<玩偶之家>裡的機械人等等,其中的科學一律點到為止,全靠文學想像力來推演故事的情節、驅動筆下的人物。

  在磨利科幻之筆後,張系國更上一層樓,以<銅像城>、<傾城之戀>這兩篇為藍本,前後花了十年的時間,寫成中文科幻史詩「城」三部曲:《五玉碟》、《龍城飛將》、《一羽毛》。中文科幻一代宗師的地位,自此屹立不搖。

  附註:《星雲組曲》之後,張系國又出版過三本短篇科幻小說集:《夜曲》、《金縷衣》與《玻璃世界》。這三本書雖然不乏佳作,可惜就整體成績而言,皆未能超越《星雲組曲》這本經典。

  延伸閱讀:
張系國《五玉碟》台北:知識系統出版公司,1983年
張系國《龍城飛將》台北:知識系統出版公司,1986年
張系國《一羽毛》台北:知識系統出版公司,1992年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