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斗的神話
世紀級科幻大師艾西莫夫一生寫過無數科幻小說,無論是長篇的未來史詩,或是短篇的雋永小品,篇篇都是膾炙人口的科幻佳作。然而在艾氏半世紀的科幻生涯中,有一個故事卻佔有獨一無二的地位,那就是他出道不久所創作的<夜歸>(Nightall)。
<夜歸>這個中篇是艾氏的第三十二號科幻作品,發表於一九四一年,當時他才二十一歲。據艾氏自述,在<夜歸>之前,他發表的科幻小說從未造成任何聲勢,但一九四一年九月<夜歸>在科幻雜誌刊出後,「大家突然對我刮目相看,科幻界終於注意到我的存在。」
西方大多數的科幻迷,都公認這篇小說是艾氏最精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更是科幻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許多的票選活動中(包括一九六八年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的會員票選),<夜歸>也都高踞中短篇的榜首。雖然艾氏曾經表示,他自認小說技巧愈老愈純熟,理應有超越<夜歸>的中短篇創作,但<夜歸>確實是一部經典作品,其光芒自然永遠「纏繞」作者,而且歷久不衰。
艾氏自己或許並不「死心塌地」承認<夜歸>是他最好的中短篇,但絕對肯定它是寫作生涯上的一個分水嶺。例如他自己的版權公司,即命名為「夜歸公司」(Nightfall,Inc.)。此外艾氏的作品雖然極為豐富,但基於種種原因,改編成電影的卻少之又少,唯有<夜歸>早在十多年前就搬上大銀幕,由此可見艾氏對這個故事的重視程度。
艾氏晚年健康狀況甚差,到最後根本寫不了長篇小說。聰明的出版商遂突發奇想,建議他選出最心愛的中短篇科幻當作骨架,和另一位美國科幻名家席維伯格(Robert
Silverberg)協力,擴充成有血有肉的長篇科幻小說。艾氏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夜歸>這個故事。不久之後,中篇<夜歸>便「升級」為長篇小說《夜幕低垂》(英文書名未變)。據席維伯格自己透露,艾氏對這次的合作非常滿意,認為席氏完全掌握了中篇的精神,於是兩人再接再厲,又以這種方式創作出《醜小孩》與《正子人》兩本精采萬分的長篇科幻。
(在艾氏過世近十年後,《正子人》也終於改編成電影《變人》。)
* * * * * *
這篇小說最大的特點是故事的獨創性──幾乎是一個空前絕後的題材,看不到其他科幻故事的任何影子。艾氏當年的靈感,源自本書所引用的「卷首詩」,也就是美國哲學家愛默生的那段話。不過精靈古怪的艾氏,卻又偏偏設想了一個顛覆愛默生原意的故事,對照之下,令人感到反諷的趣味十足。
故事發生在位於銀河系某處的凱葛行星,由於天上有六顆太陽此起彼落,凱葛星人從來不知黑暗為何物,更不知道宇宙中還有其他星體。不過大約每隔兩千年,基於天體運行的巧合,這個世界會失去幾小時的光明。對於一輩子活在白晝的凱葛星人而言,黑暗的降臨、星斗的出現無異於世界末日。
在另一次「夜幕」即將降臨的前夕,幾位頂尖科學家預測到了這個天象。不料支持他們的唯一證據,竟然是某神祕教派所掌握的古老經典。傳說中這部經典是上個「世代」的實錄,記載了這個世界的輪迴宿命。世人斥為荒誕不經的祕教典籍,在天文學家與考古學家眼中,卻記錄著不為人知的末日之謎!而這些近似神話的紀錄,是否真能帶給凱葛星人一絲希望?
這正是艾氏的科幻風格。博學多聞的艾氏(請參見附錄「艾西莫夫小傳」)最拿手的便是將宗教、哲學、歷史、神話通通融入科幻小說,因此他的科幻世界包羅萬象、熱鬧滾滾,絕不是個硬梆梆、冷冰冰的國度。
* * * * * *
在《夜幕低垂》英文版的最前面,兩位作家寫了一個簡短的聲明,大意如下:
凱葛世界是個異星世界,我們並不希望讀者把它跟地球聯想在一起。書中人物會說你我所熟悉的語言,是因為我們已將凱葛文字「翻譯」成讀者都看得懂的詞彙。因此,無論是「車子」、「電腦」、「雙手」或是長度單位,都應該做如是觀。
雖說有這樣的聲明,然而為了營造異星氣氛,原文還是用了一些古怪的詞彙,讓讀者得以享受「既熟悉又陌生」的科幻魅力。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保持這種特殊的魅力,我也盡量在中文裡尋找「既熟悉又陌生」的相對詞彙。例如:黯黮(Darkness)、星斗(Stars)、遮蔽(eclipse)、啟示書(Book
of Revelation)、光明使徒(Apostles of Flame)等等。至於六顆太陽的名稱:火精(Onos)、赤蓋(Dovim)、金鉦(Tano)、金鑼(Sitha)、曦軒(Trey)、曦輪(Patru),則是取材自太陽的眾多中文別名。
* * * * * *
自從十年前替《幻象》翻譯完中篇<夜歸>,並收到艾氏來信鼓勵之後,我就一直努力將艾氏的科幻經典有系統地介紹到中文世界。《夜幕低垂》的出版,對我個人而言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