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中難以置信的主題


二十世紀西方科幻文壇有三位鼎足而立的世紀級大師,他們是羅勃•海萊因(Robert Heinlein,1907-1988)、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以及亞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1917-)。在這三位大師的眾多作品中,除了科幻不可或缺的機關佈景,偶爾也會出現屬於科學邊緣的主題。仔細咀嚼這些異類的科幻作品,反而能夠帶給我們一些意想不到的啟示。

(一)

海萊因是美國人,中學畢業後進入美國海軍學院。後來由於感染肺結核,無法繼續服役,遂於一九三四年以中尉退伍。一九三九年,他寫了生平第一篇小說<生命線>(Life-Line),就此展開其「科幻先生」的寫作生涯。

海萊因小說中的主題,其實很多早已有人寫過,但他是第一個將這些主題寫得栩栩如生的作家。例如「未來史」雖然並不新鮮,可是到了海萊因手上,卻化腐朽為神奇,創造出一番新境界。海萊因作品涉及的主題極廣,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科幻題材。在硬科幻方面,他寫過外星人、異次元、機械工程、自動化、基因改造、原子能、複製人、時光旅行等等,其中最重要的要屬太空旅行與外星殖民。而在軟科幻方面,則包括長生不老、語言學、法律、犯罪學、經濟學、哲學、性愛、心靈感應、神祕主義等等。

不少科幻作家常常濫用「心靈感應」這個主題,導致整篇作品的「科幻內在邏輯」支離破碎。海萊因卻能以科學的精神、冷靜的態度,對這種人體潛能做保守的探索。

例如在《探星時代》(Time for the Stars,1956)這本書中,作者便將「心靈感應」發揮得淋漓盡致。本書故事背景為探星時代初期,人類剛剛乘太空船飛出太陽系,開始找尋其他的行星。由於光速的限制,太空船和地球根本不能利用電波通訊,否則一個訊息來回要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於是,經常發生於孿生子之間的心靈感應,成了解決星際通訊問題的唯一方案!

(二)

艾西莫夫是猶太裔美國人,於一九四八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四○與五○年代,他的作品以科幻為主,重要科幻著作泰半在這個時期完成,包括「基地」三部曲、「帝國」三部曲,以及「機械人」系列的《我,機械人》、《鋼穴》與《裸陽》。六○與七○年代,他的寫作重心轉移到各類科普文章及書籍,從天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到生物、基礎醫學,幾乎涵蓋了自然科學所有的領域。八○與九○年代,艾西莫夫又重拾科幻這個最愛,將過去經營的許多故事串聯成完整的科幻史詩。

艾西莫夫的成名作是二十一歲時發表的中篇科幻<夜幕低垂>(Nightfall,又名<夜歸>)。這篇小說最大的特點在於獨創性,它幾乎是個空前絕後的題材,沒有任何科幻小說的影子。故事敘述一顆附近有六個太陽的行星,其上居民不知黑暗為何物,不過大約每隔兩千年,由於天體運行的巧合,這個世界會失去幾小時的光明。對於一輩子活在光亮環境的居民而言,黑暗的降臨無疑是世界末日;眾人無一倖免,通通嚇得喪失神智。因此這個世界的文明,總是以兩千年為一個成住壞空的週期。

在另一次「夜幕」即將降臨的前夕,幾位頂尖科學家預測到了這個天象。不料支持他們的唯一證據,竟然是某神祕教派所掌握的古老經典。傳說中這部經典是上個「世代」的實錄,記載了這個世界的輪迴宿命。世人斥為荒誕不經的祕教典籍,在天文學家和考古學家眼中,卻記錄著不為人知的末日之謎……

(三)

克拉克是英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英國皇家空軍擔任雷達教官。他自幼即對尖端科學極感興趣,天文學及太空科學尤其是最愛,他寫了很多這方面的科普書籍及文章,對於宣傳太空旅行簡直不遺餘力。除了寫作之外,他還製作電視科普節目,對於西方世界的科學普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獲得聯合國及許多國家頒發的學術獎項。

一九六四至六八年,克拉克與名導演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1928-1999 )合作,拍攝了一部舉世聞名的科幻經典之作《二○○一: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在電影殺青時,克拉克也寫出了同名的長篇小說。許多年後,他陸續為這本書寫了三本續集,分別是《二○一○:太空漫遊》、《二○六一:太空漫遊》、《三○○一:太空漫遊》。如今在全球科幻迷心目中,此一「太空漫遊系列」已經成了克拉克的代名詞。

相當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克拉克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科普科幻作家,又是一位硬科幻小說的基本教義派,篤信科技與人性都具有無窮的潛力,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卻不時出現「神/魔」的形象與意象。例如在《童年的終結》(Childhood's End ,1953)這本書中,地球被一群外星人征服,可是等到這些外星人現身後,地球人卻對他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各民族古老神話中的魔鬼(例如撒旦),就是照著他們的形象塑造的。不過根據作者的解釋,並非這些外星人曾在古代造訪過地球,而是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不受時間的限制,能在時間軸上來去自如;我們的祖先接收到源自未 來子孫的意識訊息,才會蘊育出那些魔鬼形象。故事最後則打破了神與魔的界線,原來這些貌似魔鬼的外星人身負重任,征服地球的目的是為了「渡化」地球人。

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書中赫然出現「玩碟仙」的橋段。雖然克拉克藉著書中的角色,說明「碟仙」的驅動力乃是人類的集體潛意識,可是他仍然不放心,生怕遭人誤會與非議,最後竟然在版權頁註明「本書內容不代表作者立場」!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