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先生的科幻喜劇
與艾西莫夫及克拉克齊名的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1907- 1988)生於美國密蘇里州,成長於堪薩斯州的首邑堪薩斯城,是三位科幻巨人中唯一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高中畢業後,海萊因進入美國海軍學院,一九二九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分發到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華盛頓號」上。後來由於感染肺結核,無法繼續軍旅生涯,遂於一九三四年以中尉退役。
退役後面對生活的壓力,海萊因做過中學教師、果農,甚至還開過銀礦。一九三九年,看到一本月刊上的最佳業餘小說徵文啟事,他靈機一動,想到何不在寫作上尋找出路,遂創作了生平第一篇小說<生命線>(Life-Line)。不過最後他並未拿去參賽,而是投到當年美國科幻教父坎貝爾(John
Campbell,1910-1971)主編的雜誌《震撼科幻小說》(Astounding SF)。坎貝爾相當欣賞這篇作品,於是在科幻教父的鼓勵下,海萊因以三十二歲「高齡」展開了他的科幻生涯。
海萊因一生總共完成三十幾部長篇科幻,在科幻文學發展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同行甚至戲稱他為「科幻先生」(Mr.
SF)。他不只在題材範圍上開疆闢土,更在寫作技巧上探索新境界,創造出一種令人驚嘆的真實文風。讀他的科幻小說,能得到身歷其境的感受,這正是他的作品極受歡迎的原因。
海萊因筆下的科幻主題,其實很多早已有人寫過,但他是第一個將這些主題寫得栩栩如生的作家。例如「未來史」雖然並不新鮮,可是到了海萊因手上,卻化腐朽為神奇,創造出嶄新的境界。海萊因作品涉及的主題極廣,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科幻題材。在硬科幻方面,他寫過外星人、異次元、基因改造、原子能、複製人、時光旅行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太空旅行與外星殖民。而在軟科幻方面,則包括長生不老、語言學、法律、犯罪學、經濟學、哲學、性愛、心靈感應、神祕主義等等,但最重要的當數未來史與政治這兩大主題。
科幻先生於一九七五年榮獲第一屆科幻大師星雲獎,一九八八年五月八日逝世。
* * * * * *
太空探險是科幻小說的典型題材,而且是個永遠寫不完的題材,一代代的科幻小說家總是能夠推陳出新。無論是太空船、目的地或是外星生物,都擁有無窮無盡的自由度,不必擔心跟前人有雷同之處。然而翻閱過去一百年的西方科幻,太空探險故事不是嚴肅就是悲壯,鮮少有作家以輕鬆幽默的筆法處理這個題材。原因倒是不難理解,因為無論是想像或是現實(例如阿波羅計畫),太空探險本來就是一項嚴肅悲壯的行動,總是讓人聯想到「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能夠突破舊有的窠臼才是大師,也唯有大師才敢嘗試顛覆傳統。海萊因不愧是二十世紀英語文壇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他這本描述行星際探險的《滾石家族遊太空》,便是一部幽默風趣的上乘科幻喜劇。
本書主角是一個七口之家。石家祖孫三代個個都是天才,尤其天才的則是其中一對孿生兄弟:石雙雙與石對對。這對十五歲的雙胞胎可算是主角中的主角,幾乎搶了全書三分之二的戲份。不過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石家一家七口的鮮明性格、獨特才華都能有充分的發揮。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一律使用間接的表現手法,透過對白與行動,讓各個人物展示各自的特點與特色。
除了人物刻劃入微,海萊因還發揮了高超的敘事技巧,以自然流暢的筆法貫穿全書,幾乎像是在寫一部紀實遊記。然而整個故事卻又高潮迭起、伏筆連連,讓人忍不住一章章讀下去。石家原先住在月球市,由於覺得月球生活太無聊、太嚴肅,便買下一艘二手太空船,由爸爸擔任船長,媽媽擔任船醫,祖母擔任輪機長,開始了他們的太空探險。火星是他們的第一站,小行星帶是第二站,土星則可能是第三站……一直要探險到宇宙的盡頭。
雖說是個太空探險故事,本書仍然探討到一個嚴肅的人文主題,那就是個人自由與社會規範的矛盾。不過海萊因卻用輕鬆的方式,將這種脫離社會規範、追求個人自由的行動,寫成一部生動有趣的太空流浪記。
海萊因能夠享有「科幻先生」的美譽絕非僥倖。《滾石家族遊太空》雖然以輕鬆幽默為基調,描寫太空航行的文字卻是一絲不茍,完全有航太科技的科學根據。例如書中多次提到的「發射窗口」與「轉移軌道」(雖然並未使用這兩個名詞),便是行星際旅行最基本卻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開開心心讀完這本天才家族的太空遊記之後,讀者也無形中上了一堂基礎天文學和一堂基礎太空航行學,這正是科幻小說寓教於樂的最好例證。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