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明日」與「今日的明日」


●昨日的明日:科幻裡的科技史

  科幻作品本身即為一種預測,總會有接受檢驗的一天。等到這一天來臨,只可能出現兩種結果:預測成真或落空。然而無論成功或失敗的科幻預測,就實用角度而言,都有值得深究的學術價值。成功的例子自不怠言,可是失敗的例子為何也有用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足以當作借鏡,避免後人重蹈覆轍。

  讓我們先來探討成功的例子。只要比較一百年來的科幻史與科技史,即可將科幻夢想成真的案例,大致歸納成下列三種模式:

一、客觀預測:科幻小說家根據蒐集到的資料,利用近似「未來學」的方法,客觀推論出某些科技的未來發展。例如戰車、飛機以及登月火箭的發明都是必然的科技趨勢,因此在它們問世之前,十九世紀的科幻作家早已根據當時的相關科技,想像並描述它們的誕生。

二、間接影響:史上第一艘核能潛艦名為「鸚鵡螺號」,與十九世紀著名科幻小說《海底六萬浬》中的潛艦同名──這絕對不是巧合,卻也並非該書作者「硬科幻之父」凡爾納未卜先知,而是美國核子海軍為了表彰凡爾納的高瞻遠矚。因此我們不難想見,一九五○年代參與建造「鸚鵡螺號」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有多少曾受到凡爾納的精神感召。

三、直接影響:核彈(俗稱原子彈)有許多位催生者,其中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是關鍵人物之一。西拉德曾公開宣稱,自己對核彈的信念來自「軟科幻之父」威爾斯的科幻小說《世界解放》。因此我們可用一個簡單的關係表,來說明核彈誕生的流程:威爾斯 西拉德愛因斯坦羅斯福總統曼哈坦計畫廣島與長崎。

  談完成功的模式,接著就該來分析失敗的案例。凡是科幻構思,都必須與(該作品)當時當代的科技結合再加以延伸,這幾乎是不變的規律。不過即使是博學多聞的科幻大師,成功與失敗的預測也幾乎各半。這究竟是為什麼?從大方向來分析,至少有如下三個原因:

一、說服力的侷限:有時為了顧及讀者或觀眾的接受度,科幻作品的預測刻意避免過於大膽,以免反而減弱作品的說服力。與科幻小說相較之下,科幻電影通常更為保守,這是由於電影為大眾娛樂,必須畫地自限才能確保票房。因此之故,科幻電影的折舊率相當驚人,比較誇張的說法是,大多數科幻電影逃不過「今日科幻片,明日爆笑片」的命運。例如一九五○年代科幻片中的機器人,以今天的眼光看來,就十分臃腫、十分笨拙、十分可笑。

二、外推法的侷限:任何一個科幻構思,都必須根據既有的科技加以延伸,也就是需要使用外推法當預測工具。就科學方法的層次來說,外推法是歸納法與演繹法的綜合產物──先以歸納法整理既有的資訊,再用演繹法推估未來的趨勢。不過「歸納」在此可能掛萬漏一,「演繹」則有可能忽略某些未知因素,使得外推法先天上帶有不準確的因子。科幻作品繼承這個有缺陷的基因,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三、大時代的侷限:任何人的視野都受限於本身的時代,科幻作家頂多看得比較遠,絕不可能對科技的軌跡一覽無遺。因此科幻預測難免主觀,也難免受到時代氛圍的影響。例如在一九四○至六○年代,西方科幻作家特別喜歡探討「遠未來」,而在那些虛構的未來世界,許多科技先進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唯獨電腦仍然都是龐然大物。換句話說,當時幾乎沒有人敢在筆下發明個人電腦,更遑論筆記電腦或隨身電腦。

●今日的明日:科幻裡的未來學

  未來學的鼻祖不是別人,正是上述那位「核彈發明人」威爾斯。到了廿世紀,科幻文壇更不乏未來學的代言人。例如擁有「太空先知」、「同步衛星之父」美譽的英國科幻大師克拉克,亦曾寫過一本未來學名著《未來的輪廓:探索可能性的極限》。正是在這本書中,克拉克提出他著名的三大定律:

一、如果一位年高德邵的科學家說「有可能」,幾乎就能確定他說對了。但如果他說「不可能」,猜錯的機會卻非常高。

二、想要知道可能性的各種極限,唯有跳到不可能的範圍去尋找。

三、足夠先進的科技皆無異於魔法。

  從本文諸多例子中,不難看出科幻與未來學只有一線之隔;兩者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甚至可說相輔相成。例如科幻作品中那些尚未成真的預測,其實都是未來學最佳的研究素材。最後,讓我們以條列方式,列舉兩者的相同與相異點。

相同點之一:兩者同樣真心關懷未來,同樣對科技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

相同點之二:兩者同樣重視「過去」。在科幻作品中,常常將過去的元素重新包裝,再賦予科幻新意(「星際大戰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未來學中,則是將歷史當作預測未來的借鏡。

相同點之三:兩者都必須使用外推法。科幻是「結合當時當代的科技並延伸之」,未來學則是以「鑑往知來」為指導原則。

相同點之四:科幻文學始終不算主流文學,而未來學的學術地位也一直妾身未明,兩者可謂難兄難弟。

相同點之五:科幻因素的特點是「現在尚未出現,未來則有可能」,未來學的研究對象則必須符合「尚未存在,卻很可能即將來臨」。

相異點之一:未來學是一門社會科學,科幻則屬於廣義的藝術。

相異點之二:科幻作品不一定要客觀,也不一定以準確預言為目的。未來學則必須盡量客觀,不得有任何主觀的介入。

相異點之三:未來學分為許多分支,包括科技未來、環境未來、經濟未來、社會未來、政治未來等,有些分支與科幻關係密切,有些則稍嫌關係薄弱。

相異點之四:未來學一定要研究未來,科幻作品的時代背景則可包含過去與現在。而即使在以未來為背景的科幻作品中,「未來」也不一定是該作品的重心。

相異點之五:未來學具有實用主義傾向,不會研究幾千、幾萬年後的「遠未來」。但在科幻作品中,「遠未來」則始終佔有一席之地。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