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的哲學家

  艾西莫夫堪稱廿世紀的傳奇人物,他不但是一位全能通俗作家,更是舉世聞名的世紀級科幻大師。在其科幻代表作「基地系列」中,他創造了一位同樣充滿傳奇的人物──「心理史學之父」謝頓。最有趣的是,「基地系列」的故事是從謝頓死後五十年講起,也就是說真正的主角竟然是個死人──這正是科幻小說的趣味所在,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縛。原來整個「基地」未來一千年的發展,都在心理史學的算計之中與規劃之內。謝頓雖死猶生,仍然藉由類似錦囊妙計的全像錄影,不時指導著未來數十世代的子民。

  耐人尋味的是,艾西莫夫晚年似乎愈來愈認同這個筆下人物,而他也的確與謝頓一樣,對人類的未來有著高瞻遠矚、悲天憫人的關懷。「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正是大師胸懷的最佳寫照。

  曾經有人讚美艾西莫夫是「廿世紀讀者心目中的全能作家,廿一世紀人類心目中最具靈視的哲學家」。是的!艾西莫夫雖死猶生,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文章反而愈陳愈香。

  因此在廿一世紀的第一年,《你要不要被複製》中文版出現得正是時候。這本科普文集非但沒有在跨越世紀之際落伍,反而由於時間的考驗,更突顯作者是一位自由穿梭時光的科學哲人。我在此要特別建議出版社,不必忌諱本書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反而應該在各篇開頭標出寫作年分,而且要標示得足夠醒目。這樣一來,讀者便能自行判斷預言成真的比例,自然會對尚未應驗的預言充滿信心。

  許多人都會寫科普文章,卻很少能像艾西莫夫寫得那麼平易近人、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立論精闢且一針見血。例如在本書第一、二部分,艾西莫夫便高舉理性的大纛,以尖酸卻不刻薄的筆法,毫不留情地向美國的反智人士宣戰。從這些文章中,我們看到在「黑暗大軍」的包圍下,一座理性燈塔如何繼續發熱發光,抱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盡情駁斥那些惑眾妖言(包括美國前總統雷根的教條,以及一些美國神棍的創世神話)。

  博古通今的艾西莫夫下筆總是旁徵博引,以宏觀的角度做全面性觀照;他最喜歡根據歷史發展的脈絡,指出人類未來的正確走向。在艾西莫夫眼中,理性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後的憑藉,人類的進步史就是一部理性發達史。因此任何反理性的言論,都是他口誅筆伐的對象。這位廿世紀的「謝頓」或許並未發明心理史學,卻以理性為中心思想,為廿一世紀的子孫指出一條明路,這正是本書第三、四部分的主旨。

  未來學(Futurology)必然會是廿一世紀的顯學之一,艾西莫夫雖然從未標榜自己是未來學家,卻對未來各個層面極為關切。因此在本書中,收錄了二十篇專論未來世界的文章,構成第六部分的內容。這些文章的涵蓋面極廣,大至未來的太空殖民,小至未來可能的收藏品,都是他津津樂道的題目。其中,<你要不要被複製?>談的是近年來最熱門的主題,假如不註明的話,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一九七九年寫成的文章。

  人類要有進步,就要不惜「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艾西莫夫雖然不認識梁啟超,卻隨時隨地都在宣揚這個真理,因此即使在第七部分「生活點滴」的散文中,我們都看得到他的苦口婆心。例如<文字處理機與我>就是以自嘲的筆法,敘述他自己如何從打字機「升級」到電腦的艱辛過程。而在<拼寫的問題>中,艾西莫夫竟然大逆不道地討論英文拼字的簡化(例如將night改為nite)。雖然他自己的英文造詣出神入化,仍不諱言這種語文有不少缺點;雖然他自己可能在感情上、習慣上無法接受簡化英文,卻仍然基於理性的判斷,指出這是英語成為世界語必經的陣痛。

  本書總共收錄艾氏六十二篇文章,每篇都值得好好討論一番,不過由於篇幅有限,只好點到為止。最後我想說的是:過去十年來,我致力將艾西莫夫引進中文世界,早已將這項工作視為終身職志。然而受限於時間與資源,我的引介一直偏重「科幻作家」艾西莫夫。欣見這本《你要不要被複製》的出版,讓華人讀者開始認識艾西莫夫的另一面:科學推廣者、理性主義代言人、未來世界的哲學家。

附錄:艾西莫夫基地系列(依故事序,括弧中為出版年分)

基地前奏(Prelude to Foundation,1988)
邁向基地(Forward the Foundation,1993)
基地(Foundation,1951)
基地與帝國(Foundation and Empire,1952)
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1953)
基地邊緣(Foundation's Edge,1982)
基地與地球(Foundation and Earth,1986)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