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什麼?為了什麼?

  「電流」這個名詞可說是家喻戶曉,任何人都可能偶爾提到這兩個字。事實上,電流卻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因為真正在電線裡流動的是「電子流」。或許大家都在國中課本讀過類似的話,只不過仍有印象的人想必少之又少。

  電流和電子流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其實兩者差別不大,只是方向剛好相反而已。既然如此,那又為何從科學家到水電工,都一律使用電流而不用電子流呢?答案非常簡單,只是因為積習難改。且說早在電子發現之前,科學家就把電線比喻成水管,把其中的假想流體稱為電流,並將它定義為「正電」的流動;等到有人發現在電線中流動的其實是帶負電的電子,時間已經過了一百五十年,早已追悔莫及了。換句話說,今天我們使用「電流」這個概念,全是為了遷就當初的錯誤定義,而只有在需要指出這個錯誤的時候,才會特別請出「電子流」來以正視聽。

  這樣子包庇歷史錯誤,對科學到底有沒有危害呢?這必須從兩方面來分析。就科學研究和發展而言,應該是不會有任何影響,因為科學家都知道電流是虛擬的想像物,使用這個名詞只是為了遵從科學語言的慣例。當他們說到或寫到「電流」的時候,意思一律是指「電子流的相反方向」,而聽到或讀到的科學家也都能心領神會。另一方面,若從科學普及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情勢或許就沒有那麼樂觀。一般人不會像科學家那樣熟悉電流和電子流的分別,即使在學校學過什麼是電子流,也不會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而在離開學校之後,終其一生都難再有機會接受正確的觀念。

  諸如此類的例子在科學文獻中為數不少,而當科學語言轉換成白話文的時候,它們就會造成一般人的困擾和誤解。比方說在一些科普文章中,作者常常喜歡借用工程學的概念來解釋自然現象,這樣做雖然有言簡意賅的功效,卻很容易誤導年輕學子和讀者大眾。舉例而言,在討論人體生理結構的文章中,就常會出現「XX是設計來保護YY」的說法,例如「腦膜是設計來保護大腦」、「軟骨是設計來保護底下的骨骼」。這樣的句法雖然簡潔有力,其中隱含的概念卻完全違反演化論。因此雖然它清楚地解釋了生理功能,卻也導致對生命本質的重大誤解。

  提到演化論,其實在許多相關的書籍和文章中,也經常出現類似的誤導敘述。例如討論保護色的時候,有些作者會這麼寫:「昆蟲為了躲避天敵,而演化出和環境十分接近的保護色。」在這個句子中,最大的錯誤在於「為了」兩個字。根據正統的演化論,生物的演化是百分之百隨機的,絕對沒有任何目的,既然沒有任何目的,又怎能用「為了」這種句法呢?事實上,在演化學家心目中,上述句子的真正意義是:「某些昆蟲剛好演化出接近環境的顏色,以致能夠躲避天敵而存活下來;那些沒有演化出保護色的,則已遭到天敵殺害而全部絕種。」將這兩個句子互相比較,我們就不難看出「為了」的用法是多麼簡潔,卻又是多麼危險。





Copyrightc 199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網站瀏覽方面的問題請洽網站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