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好的梅話說」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7年4月19日(四)晚上10:00∼11:0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魏嘉華

梅:我是梅少文,在這美好的時刻,跟您一起分享「好的沒話說」。能夠借助電話連線的方式,跟人在新竹書房的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電話連線,好的沒話說;在夜幕低垂的此刻,能夠享受兒時枕邊故事一樣的興味,好的沒話說;在這時刻,能夠分享作家倪匡他的說故事本領,好的沒話說;當然在這同時,我們可以分享到一些背後秘辛,那更是好的沒話說!葉李華你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晚安!

梅:很高興一個星期能有一次在空中跟你相聚。不過如果要如實每一次在空中有進一步分享,我覺得對於新朋友來說,可能有一點做功課的壓力,因為有的時候倪匡這一集作品就好長好長,你得花很多時間把它看完,也因為這樣,我們越發覺得這節目的珍貴,我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掃描、進入倪匡書中堂奧,當然是拜「衛斯理書齋」之賜,葉李華、葉教授在空中,為我們築起一座進入倪匡衛斯理殿堂的橋樑,是吧?

葉:目的就是希望我們的聽眾朋友聽過之後,會忍不住把這本書好好翻一遍,我相信,不管老讀者、新讀者,都會從書裡面得到不同的趣味。節目中我總喜歡談一談書裡邊的、背後的故事,因為我覺得,聽過節目再看這本書會別有一番風味,會有一種立體的感覺。

梅:是的。說到背後故事,我們也感謝葉李華教授,這些年來因為在空中開闢書齋,讓我們聽眾朋友能夠進入葉李華的書齋,感受到他如何努力把倪匡作品重新整理,讓現代人在比較短的時間裡,就可以進入精采內容,同時,我們也分享到他再創作的喜悅過程。我覺得,好像您為我們開了一扇窗,看到書齋裡的你,是怎麼樣來思考、怎麼樣來重新整理,所以當《衛斯理回憶錄》成書之後,我們是第一個先睹為快的人,因為我們先聽為快。

葉:對!我很喜歡跟大家分享自己研究倪匡的心得,因為倪匡書裡邊好玩的、知性的、感性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梅:是的。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就不贅言,趕快進入今天節目的精采內容。每一次對我來說,更重要的功課就是中間銜接的音樂,我非常高興今天這個作品,讓我馬上就會聯想到,欸!有一種音樂,透過聲音,似乎可以傳達某一種訊息,想不到倪匡對於木頭還挺有研究的!

葉:今天我們要談的這本書,書名叫做《還陽》,它的特色是裡面談了很多中國古代的木造建築工法,但是背後的故事是這樣子的:倪匡曾經很謙虛地告訴我,他通通是臨時查書的。可是,即便真的像他所說,他是臨時查書的,他寫起來還是活靈活現,不做第二人想。

梅:是啊!講到木頭,常常可見用木材製作樂器,透過聲音,傳達訊息。

葉:我還以為梅姊要我們聽聽敲梆子的聲音!

梅:當然各種戲曲裡都有拍板之類的,像你說的梆子腔,也是要有的,對不對?可是今天我們還是不能在音樂上有太多的著墨,否則的話,就本末倒置了。它故事本身太精采了!所以我覺得倒不如從一個點,繼續發展下去,而且我自己還蠻高興選了這樣的音樂,因為這些材質、木材都是多年的老木頭。

葉:喔?剛好呼應到我們今天的故事!

梅:是的,今天故事裡邊會講到好多好多老木頭,為大家介紹一些古琴曲,用一些明朝、清朝,甚至於宋朝的古琴彈奏。

葉:我們要不要先聽一段?先聽為快?

梅:好的,我們就先聽一首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旋律曲。

(音樂)

梅:親愛的朋友,您現在聽到的是台灣台北漢聲電台調頻廣播網,每逢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十點到十一點,由我梅少文在這為您服務的「好的『梅』話說」。每逢星期四的此刻,我們用電話連線的方式,進入了葉李華教授在新竹的書房,一窺他在倪匡羽翼下做衛斯理系列作品的再創作。每一本《衛斯理回憶錄》集結成冊之前,我總是讓我們的聽眾朋友先聽為快。今天我們進入倪匡《還陽》作品,裡邊特別強調一個地方,叫做神木居,就是這些老木頭變成整個故事主軸,由於這個原因讓我聯想到,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樂器──木材關係到整個作品的樂器--古琴的音樂,來做銜接的鋪陳。葉李華,我們剛才聽的這曲子,我相信你也聽過吧?

葉:對!有點印象,但是叫不出名字來。

梅:「陽關三疊」「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琴歌,就是一邊談古琴一邊唱的歌,它一共有三疊。我們現在聽到的是吳昭教授他用明朝的琴,叫做風雷的琴,來彈的。「陽關三疊」這曲子最早出現在文字譜的也是明朝的時候,所以你看,這是很有歷史淵源的。

葉:難怪我剛才好像聽出來有絕句的味道。

梅:是。木頭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看古琴啦,箏啦,都是個長條,上面有不同的弦,然後在上面按、彈、滑等等。古琴是七根弦,所以它也有名字叫做七弦琴,它所用的木頭會大大影響到它的聲音,因為它是用上面跟下面兩塊木頭,中間是中空的,這兩塊木頭,有一面是很鬆的,另一面是很堅實的,再加上裡邊的空間,形成了聲音的迴盪,所以會造成不同的趣味,當然形式還有大小之分等等,這個說起來就是很大一篇了,我們今天不能喧賓奪主,主題還是要在倪匡這個作品。講到長篇累牘大談特談,事實上在講故事,如果內有長篇故事時,以前說書的會說,今天說不完,且聽下回分解!

葉:有時候下個樓梯便是下一個月了。

梅:呵呵……沒錯!所以我說倪匡好像得到其中真傳,有的時候他還真是能夠吊胃口啊!

葉:反正他的故事是連續性的,但是他把它切做一個一個的單元。事實上這本書在倪匡的系列裡邊已經算是短的了,因為這已經是倪匡後期的作品,他這時幾乎都控制在七、八萬字之間。他早期的作品甚至有將近二十萬字的。

梅:早期作品剛出版時,都是用連載的嗎?

葉:對!剛開始時,都是在明報連載的,連載了差不多三十年才結束。現在我們所講的,比如《還陽》,還有前幾個星期講的陰間系列,倒是沒有連載,是直接出書的。

梅:是,所以他這個時候也就更可以控制他的字數。所以有的時候,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空,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創作方式。比方說,葉李華你會有這樣子的構想,想把倪匡多年來不同的作品類型,集結在某一個字數裡,重新整理,要尊重原創者的精神跟內涵,還要有自己的發揮空間,這就是再創作,也是因為現在篇幅影響一般人的閱讀,好像大家不太容易有那麼多的時間,把一個大長篇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看完喔?

葉:那倒是真的,我自己也是一樣。

梅:是的。所以你現在把它重新改寫,有沒有自我設限,一篇在多少字以內?

葉:跟出版社之前就談好了,盡量不要超過十三萬字。我最近馬上要出版的第四集已經到了這個上限了!我的責任編輯已經開始叫苦連天,說:「啊!好擠好擠啊!」

梅:哈哈哈!你是說整本書的字數嗎?

葉:對!我這次特別跟她要求通融,能不能讓我接近十三萬字上限?她說:「好吧!試試看!」

梅:我跟你說喔,你還可以跟出版社要求通融,我們廣播就沒辦法啦!時間一到,喀,就關掉了!

葉:有道理,所以如果要多講,要講快一點才行。

梅:對,所以就時間長短的拿捏,我現在可不可以給老師做一個考試?

葉:試試看吧!

梅:雖然這個故事已經濃縮到比連載時的長篇要短得多了,但裡邊還是有很多引人入勝的地方,你不能跳著看,一定要一鼓作氣,一頁一頁地看下去。

葉:但是我們可以跳著說。

梅:是,我們跳著說,有句成語,叫做「一言以蔽之」,如果用「一言以蔽之」,老師你會說《還陽》說的是什麼故事呀?

葉:我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

梅:太厲害了,三個字就搞定了!

葉:它講的是某一種特殊的「植物人」。既然是科幻小說,大家就千萬不要想到普通所謂的「植物人」。它是一個非常科幻的「植物人」,因為最後談到了「植物人」,所以前面談了很多的木造建築理論,這樣前後就非常一致、非常一貫了!

梅:是。這個有意思,你講「植物人」,我們會想到不能動、躺在那兒、蠻辛苦的生命,對不對?可是你說的,在這書裡的「植物人」,卻讓我們好奇到不行啊!

葉:之前,我曾經分析過倪匡小說裡跟生命科學相關的著作有哪些,我歸納出,在衛斯理系列裡邊,竟然就有兩種不同的「科幻植物人」:《還陽》裡是第二種了;第一種出現在我們很早講過的書,叫做「第二種人」,裡邊談到的也是植物人。今天這本書,從科幻的角度來說,是跟之前談到的「第二種人」相互呼應,我把它們叫做「植物人之一」跟「植物人之二」,不過這兩種植物人都是所謂的「科幻的植物人」。

梅:是。我想黃梅調很流行的時候,我們都有印象,七仙女故事裡邊,七仙女要董永娶她時,他就要那棵樹、那個啞木頭說話,讓它證婚。

葉:在中國神話裡邊,一切東西都可以成精的。

梅:對!結果這個啞木頭真的就開口了,所以他就不得不娶了她。這一類的故事在神話傳說裡邊很多,大家也看得津津有味,我想這可能是我們中國傳統故事裡的一種精神吧?倪匡在這裡善加利用,還加上科學精神,說得有模有樣的,真的好有意思喔!

葉:對,倪匡很喜歡把一些古代神話或者傳說,用科學眼光重新解釋,這樣一方面有神話傳說的幻想成分,另一方面又有科學比較紮實的根基,兩者融合在一起,就是標準的科幻小說了!

梅:是的!那麼倪匡在《還陽》作品裡邊所塑造的這個「植物人」,到底是怎麼樣的「植物人」呢?。

葉:《還陽》這個書名聽起來,好像跟我們之前花了五個星期時間講的陰間系列有關係,因為剛好陰陽相對,好像去了陰間之後回來,就變成「還陽」了,倪匡在自序裡就特別聲明:不對。他是跟讀者開了一個玩笑,這個「還陽」跟前面的陰間系列完全沒有關係。他是這樣寫的,我很快唸一下,他說:
「一看到《還陽》這個書名,老讀者一定會想到陰間系列的續集,不對!這不屬於陰間系列,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可是它叫《還陽》總是要有它的道理啊!它真正的結論是:我們剛剛提到的「植物人」,事實上是孕育在一棵大樹裡,就是神木裡邊有一男一女,他們身體裡有動物的基因也有植物的基因,是動植物的基因混合在一起,可是他們當時還是處於比較接近植物的狀態,怎麼讓他們從比較接近植物的狀態變成比較接近動物的狀態,讓他們變成一個動物性的生物,很接近人類,有言行舉止,這個過程,倪匡把它叫做「還陽」。

梅:這很有意思喔!我們現在朗朗上口的所謂「基因」、「DNA」,他在這地方真的是大大討論這個問題了!這是幾年前的作品?

葉:《還陽》這本書是1992年8月寫完的。很好玩的就是,倪匡在序言裡邊還提到了一件事,他說他的序言是1992年8月16日寫完的,他那時人在香港,可是他加了一句話:「自三天前開始的大震撼再延續」。倪匡迷會很想知道1992年8月13號,16號之前三天,到底有什麼大震撼呢?之前我也覺得莫測高深,最近終於想通他所講的到底是什麼大震撼,因為去年他又經歷了類似的大震撼。1992年8月,倪匡從香港離開,前往美國旅居整整十三年,所以他講到的大震撼是所謂的要搬家、要移民的大震撼。他去年從美國又搬回香港,也是經歷了整整一個月的大震撼。

梅:真的,平常我們要搬個家都辛苦死了,他還要從一個州搬到另外一個州。

葉:所以說《還陽》這本書還有一個歷史意義,就是這本書是倪匡在香港所寫的衛斯理系列最後一本,接下來,也就是下星期我們要談到的那本書,叫做《運氣》,「運氣好壞」的「運氣」,是倪匡在美國所寫的第一本。

梅:是。既然提到運氣,我要在這裡請大家告訴大家,如果您是第一次轉到我們漢聲電台的頻道,我相信您會因為以下內容而願意駐足的,如果您願意繼續停留在我們的頻道,我保證你會覺得非常精采,而且以後每到這個時候您都會願意跟我們一起來分享,因為葉李華、葉教授在倪匡科幻小說裡邊,可說是不做第二人想的研究學者專家,而且還是再創作的高手。我想下面就再欣賞一段古琴音樂,之後我們就要進入《還陽》!

(音樂)

梅:說起這首「瀟湘水雲」,喜愛國樂的朋友們應該都不會陌生,今天我們聽到的是清朝的琴譜,徐祺的琴譜,查福熙他所寫的一個譜子,我們聽到的琴是用明朝的琴來彈的,感覺上好像時空錯亂,也一如這個小說《還陽》當中的男主角。

葉:對!他也有時空錯亂的感覺,好像回到古代,進入一個古代建築物,碰到一個古代美女。

梅:是!這個人名字取的好好玩,叫「自然」。

葉:很好玩的是,有讀者跟我反應說,他本來名字不叫「宋自然」,叫「宋天然」,在幾本書之後突然變成「宋自然」了!,問我是怎麼回事,我說大概是「宋天然」這個筆劃不太吉利,所以倪匡決定改一個很接近但是又不是的名字。

梅:好,我們閒話表過。整個故事在寫這個木頭植物人他的還陽過程,但是我覺得,光是木頭這個部份,倪匡就寫得太精采了,令人拍案叫絕。這個宋自然可以到這樣的一個地方去,竟然我們在史書上又看不到,非常奇妙!

葉:這就是倪匡的功力!他可以完全虛構一段史實、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建築物,讓你看完這本書之後,在感性上不得不信以為真。

梅:對啊!感性上信以為真,實際上又沒有,他還能自圓其說,說它表面上看起來不怎麼起眼,是不是?很奇妙的事情喔!好,關於木頭這個部份,他描述得非常精采,老師你願不願意跟我們敘述幾段?

葉:好的,我來試試看。其實這我不太在行,不過,從小說技巧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他是用了一個層次漸進,出場氣勢慢慢進入高潮,也就是說他描述這個建築師宋自然,一開始接觸這個建築物時就愣了一下,因為在現在的環境裡,很少能看到這樣的木造建築。從外寫到裡邊,越寫就越神乎其技。光是外面看到的一圈欄杆,就已經很不得了了!為什麼呢?因為通常欄杆跟籬笆差不多,古代木造建築其實不太講究的,沒想到倪匡是這樣寫的,他說:
「那一圈欄杆每一根木柱竟然都發出異樣的暗紅色,近乎赭色的光芒•」

梅:赭就是朱紅色嘛!

葉:對,有經驗的人只要一看到木料發出了什麼光芒,就可以知道是什麼木料,宋自然是專家,所以一看到,他就屏住了呼吸,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眼就認出來那是紫色的紫棗木。棗木是上乘的木料,分很多種,黃棗木、灰棗木是中下級的棗木,但還是上乘的木料,用來製造細巧的用具或者家私,價值已經極高,最高檔的是紫棗木,通常是用來做最高級的傢俱,可是在這個建築物裡邊,也就是這個神木居裡邊,竟然是用來作籬笆!

梅:真是不能想像喔!

葉:這就很像武俠小說裡邊的烘托方法,一開始的時候,某幫派出來一個小嘍囉,你以為他真的是小嘍囉,沒想到,他一道出姓名,居然是個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人物,可是在這個幫派裡邊,他竟然只是一個小嘍囉,你就立刻肅然起敬,因為小嘍囉都這樣了,那這個幫派的首領又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武林高手了!

梅:對啊,對啊!除了這個之外,踏進屋裡頭,光是那個地板也嚇人啊!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家中有木質地板,可是他這個地板,如果是新舊相識一到他的大宅參觀,就會發現他在書房門外更換鞋具,否則會損壞地板。所以他就強調這個地板材質,除此,這個地板的硬度還是很夠的,地板的厚度也是挺嚇人的,這個部份也請你來說一下!

葉:它最主要講的是地板的質料,當然是因為木料很好,所以說真的捨不得踏上去,要小心愛護,這也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主角,或者說這個主人,多麼珍惜這一棟幾乎可以算是古蹟的建築物。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這一段,而是更下面的一段,講到了木工的工法。

梅:嘿!「一拍即合」!

葉:對!「一拍即合」!這個故事背後又有一個故事,那就是倪匡本人以前也學過木工,而且是無師自通。他有一天忽然想到,做木工應該是一個很有趣的休閒娛樂,就買了很多書,買了兩套不同的工具。哪兩套呢?一套是西式的、非常現代化的工具,另外一套是標準中國傳統木匠的工具,交互運用,自得其樂。當然裡面還發生很多很好玩的事情,有機會我再講好了,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子,所以他對於剛才梅姐講的「一拍即合」這樣的工法,非常熟悉。有一段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說:
「中國木工藝之中最出色的,是所謂的用『榫』來接合」。

梅:那個字好像念「損」!

葉:喔,抱歉!「榫頭」的「榫」!
「把不同的木料緊密的接合在一起,形成隨心所欲的組合,大至宮殿小至抽屜,無不稱心」
然後他又開始掰了一下,說相傳魯班祖師爺把榫的工藝發揚光大,總結成了七十二種接榫法,這七十二種又分成上、中、下,這個細節我就不講了。最重要的是,有一種叫做「月牙榫」,在七十二種裡竟然排名第三名,因為它特殊的形狀,通常我們講到榫頭,都是長方形的,但是這個竟然是月牙形的。倪匡說,過程是要先在接合的木料旁邊鑿出月牙形的彎洞,洞的大小要視接合的木料大小而定,然後再用堅硬的木料製成榫,先插入一邊木料之中,再拿起另外一邊的木頭湊上去,發出決定性的一擊,就把兩塊木料接合在一起了。這個月牙榫最困難的程序就是最後的一擊,講究的是一下子就接上去,不做第二次發力,內行人稱之為『一拍即合』。

梅:對,因為這一關最難,所以叫「過鬼門」。

葉:對,如果不能「一拍即合」,就有點鬆了,你拔出來也不是,再敲也不是,大概整個木料就要廢掉了!

梅:說到接合,其實我們現在看老房子或者買老家具的時候,會特別留意接合處,哪怕是抽屜也要打開看它是用榫頭接法,就是一陰一陽這種接法,還是用釘子釘的,對不對?我不曉得光是接榫頭,還有那麼多種!

葉:是不是七十二種,我們不知道,可能這是倪匡有點渲染,但是無論如何,種類一定相當繁多,當然也會分成功力高低不同的上、中、下。

梅:是。不過我想,這個地方他既然這樣寫,可能還是有所本吧!他有很多地方,講得清楚的,通常都是有所本的!

葉:對,沒錯!我只是說,到底有沒有七十二種,就很難講了!

梅:如果聽眾朋友有興趣,也像葉李華老師一樣,有學者追根究底精神的話,你可以去翻看典籍,查查魯班。欸,魯班這個書,還有沒有啊?

葉:這個也很難講,通常華人總喜歡找一個最響噹噹的人物當祖師爺,在這方面,大概最響噹噹、最古老的人物就是魯班了!

梅: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好,說到這些,還有一件事,我想對於現在的朋友來說,可能更熟悉:這一陣子開始流行沉香、沉香木,不知道葉李華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或者你自己平常也點香?

葉:我聞到那個香味會有點過敏。

梅:我原本也這麼認為,後來發現,其實香有好壞之分。

葉:比如說檀香木作成的家具或是扇子的那種香,不是用燒的,它自己自然散發出來的...

梅:喔!那個你是可以接受的?

葉:對!這本書裡邊也提到了,他說用桉來做床,有安然酣睡的效果。

梅:對,還有文字學,連這個桉字他都好好解釋一下。

葉:倪匡說漢文造字,頗有內涵,木字再一個安字組成了桉,就已經說明了桉木有安神的作用!

梅:對啊!真是好奇妙的事情!

葉:這是從中國古典角度來講的,接下來他又換了一個角度,用科學角度來講,說衛斯理知道桉木就是尤加利樹,還特別把它的拉丁文學名寫出來,又抄了一段科學解釋,說桉木樹皮跟樹葉都可以用來製藥,可以退熱,可以寧神,所以也許真的有辦法讓人安睡,這就是互相呼應,也是倪匡最拿手的!

梅:所以我覺得在空中「衛斯理書齋」這個單元裡,我們不但可以領略到倪匡的小說功力,還順便可以知道很多平常不太容易了解的常識跟見聞,對不對?

葉:因為倪匡很喜歡旁徵博引,而且旁徵博引得不著痕跡,你完全感覺不到他在賣弄。倪匡自己學問相當淵博,他這淵博的學問並不是用很系統的方式讀來的,而是經年累月看報章雜誌,甚至上網看各種書籍,不知不覺就學到很多東西,信手寫來就讓大家自自然然吸收到各種不同的知識。之前我也提到過,孔子講我們讀《詩經》能夠學到很多東西,甚至能夠學到很多自然科學的知識,叫做「多識蟲魚鳥獸之名」。

梅:所以各位聽眾朋友,我們在每個星期四的此刻收聽漢聲電台「好的『梅』話說」節目,跟著葉李華教授,我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把倪匡積累的一些見聞,一次享受個夠,這真是「好的沒話說」呀!

(音樂)

梅:這首「鷗鷺忘機」是清朝的琴譜,所使用的琴是宋朝的八寶徽,由名琴人吳昭彈奏。各位朋友,我們能夠在星期四的此刻,在漢聲電台的頻道,聽到葉李華教授在空中為我們開闢「衛斯理書齋」,能夠在這個時段裡一起分享屬於倪匡科幻小說的創作,的確是好的沒話說;而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透過葉李華教授的旁徵博引,透過他在學術方面的鑽研精神,讓我們看到很多即使是翻開倪匡本人作品也未必能夠一窺的背後堂奧,也的確是好的沒話說;更難得的是我們能夠在葉李華教授《衛斯理回憶錄》成書之前,分享到他成書的心路歷程,先聽為快,更是好的沒話說。在這裡我要說的是,如果聽眾朋友您現在正在路上開車,準備南下的話,我們北部`頻道是一零六點五,你進入中部`之後,就請轉到一零四點五,進入嘉南,請轉到一零一點三,如果是高屏,就是一零七點三,如果您到東部去的話,台東是一零五點三,花蓮是一零四點五,玉里是一零七點三。葉李華?

葉:嗯!

梅:剛才讓你休息一下,下面的時間就交給你啦!這本書裡邊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都會讓我們有很多的聯想,光是木頭我們就想到這麼多喔!它裡面還提到一個對我來說也是蠻有興趣的,它提到用元曲來比方,本來我看到前面一句,哇!好殺風景喔!你應該知道我說的是哪一句了吧?

葉:我知道,我知道。

梅:蓊鬱的樹木的確是很享受的事情,但你把它砍下來之後,用木材製作一些東西,就好像跟木頭的屍體在一起,好像完全沒有美感了!

葉:對!倪匡的說法是說,建造這座屋子的人並不喜歡樹木,他喜歡的是樹木的屍體!

梅:我的天啊!用屍體來說,真是沒意思!

葉:如果這樣說的話,古琴也都是樹木的屍體了。

梅:就是嘛!不過我覺得還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還魂再生,所以他說那個「植物人」「還陽」的概念,其實是蠻有意思的。

葉:對!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接下來我想分享的,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倪匡小說裡邊有各種不同的知識。在這本書裡邊,他真的是發思古之幽情,裡邊談了至少兩首元曲的內容,後面還談到了一些京劇裡邊包拯的橋段,那段我們可能就必須略過去了。但是,我們可以好好聊聊元曲,因為在我的印象裡,元曲風格跟唐詩、宋詞不太一樣,它比較俗一點,但是也比較清新,我們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清涼有勁」。我總覺得唐詩稍偏陽剛,宋詞偏陰柔,元曲比較陰陽相濟。我聽說,元曲裡邊最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是一個很短的曲牌,叫做《天淨沙》,馬致遠還寫過一曲叫做《秋思》。我剛剛講的什麼《天淨沙》啦、馬致遠啦、《秋思》啦,可能大家印象還不夠深刻,我想請梅姊幫大家把《天淨沙.秋思》唸一下,大家就會說:喔!原來就是這一首!

梅:我們從小就會背的喔!「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葉:對。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聽的是「小橋流水人家」,到了國中時,老師才告訴我們那是以訛傳訛的結果,應該是「小橋流水平沙」。為什麼呢?因為小令非常短,馬致遠當初寫的時候不希望有任何一個字是重疊的,如果寫「小橋流水『人』家」的話,跟「斷腸『人』在天涯」就會變成兩個「人」字了!當初我的老師還特別跟我們分析為什麼這首曲這麼精采,最重要的就是前面三句話完全沒有動詞,全部都是名詞的堆疊,「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也就是說他用了九個名詞就構成了一幅非常有意境的場景,彷彿在我們的眼前!所以我從小到大一直都覺得在元曲小令裡邊,大概再也沒有任何一首的意境可以超過《天淨沙.秋思》了。沒想到竟然在《還陽》這本書裡邊發現,倪匡居然引用了另一首元曲,也是《天淨沙》,曲牌雖然一樣,內容不一樣,我感覺從創意來說,幾乎跟剛才梅姊念的《秋思》不相上下。剛才提到過《秋思》這首元曲,馬致遠當初寫的時候是絕對不要讓任何兩個字重複使用,偏偏就有人反其道而行。(葉註:其實「西風」應改為「淒風」,才能避免和「夕陽西下」有重複的「西」字。)

梅:偏偏就是疊字。

葉:對。這是另外一個作者,叫做喬吉,這首《天淨沙》我想還是請梅姊幫我們唸一唸。

梅:好!雖然時間有限,還好這是疊句,我們就很快地唸完,「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葉:倪匡自己也非常喜歡這首曲。

梅:我覺得這首曲很有意思,因為它能唱,很有音樂的旋律。

葉:對,所以在小說裡邊,就講那個女主角,叫做黃芳子,也叫黃蟬,一邊彈著古琴,一邊唱這個曲子。

梅:是的,我現在找不到人來唱,也許聽眾朋友當中有人可以唱的喔!說到這裡,我想我們要徵詢一下聽眾朋友,我們長期以來每一次節目作完以後,就會把聲音檔放到我們的隨選音訊,緊接著又會進入葉李華老師的科幻網站上,然後做文字的重新整理,之後刊出,可是我們竟然缺了過年的那一集,不知道有沒有哪位聽眾朋友您把它錄下來了?

葉:我來說明一下,過年的那一集是二月二十二號,我們談的是《圈套》這本書。其實在此之前,也發生過一次,只發生過一次,就是《支離人》,非常感謝有一位很忠實的老朋友後來就用電子郵件寄給我了。

梅:我們這次也希望同樣有這樣的好心人、老聽眾。

葉:因為如果缺了一集,真的感覺非常遺憾。

梅:最後的時間就請老師為我們預報下一回的吧!

葉:好的!剛剛已經稍微提過,下一次我們要談的這本書叫做《運氣》,「運氣好壞」的「運氣」。《運氣》風格又跟《還陽》完全不一樣,這個故事是比較接近推理小說的寫法。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先看一看,我們下禮拜再好好分析!

梅:好的,有這樣的機會在空中跟大家一起來分享,我自己覺得我的運氣很好,能夠遇到這麼好的聽眾,還有這麼好的貴賓--葉李華教授。他的時間幾乎都是讀秒的喔!所以我們必須要掌握時間,雖然是用電話連線的方式,但是我想在感覺上還可以喔?要謝謝老師把他家的電話線都重新整理...

葉:大概是我跟梅姐長期合作,所以比較有默契。

梅:這也是長期的累積,當然還要靠聽眾朋友您的支持了!好,我們今天節目就進行到這裡了,謝謝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

葉:謝謝梅姐!謝謝大家!

梅:「好的『梅』話說」,我是梅少文,明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