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好的梅話說」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7年3月22日(四)晚上10:00∼11:0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魏嘉華
梅:我是梅少文,在這美好的時刻,趕快歡迎我們的主講人,也就是在空中為我們開闢衛斯理書齋的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葉李華你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晚安。
梅:我們衛斯理書齋,一個個系列分門別類整理,「苗疆系列」總算告個段落了,今天要進入另外一個名字聽起來有點恐怖的系列了。
葉:是的,我們未來這幾週要講「陰間系列」。聽這名字有點恐怖,但是我必須澄清一下,其實它沒有大家所想像的那麼恐怖,基本上它還是一個科幻故事,只是倪匡用”陰間”這兩個字把它包裝了。為什麼要在節目一開頭就要趕快澄清呢?因為我們的節目是晚上十點到十一點,我們很擔心有聽眾聽到「陰間系列」,趕快轉台,那就太可惜了。
梅:我跟你說,我以前就是這樣。我很膽小,所以有關恐怖的事情,我就是不聽、不看。看恐怖電影時,必須遮眼睛又摀耳朵,所以乾脆就不進去了。
葉:有人覺得,看恐怖小說或者電影,就像吃東西加辣椒一樣,這樣才夠刺激。
梅:天啊!你會喜歡看嗎?
葉:我…還好,因為很少有恐怖片能夠嚇到我。
梅:你都很理性地看它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是不是?
葉:真的是這樣子的。倪匡有一些短篇小說專門寫鬼故事,皇冠出版社就出了四本。除了皇冠出版社出的這幾本外,我以前還蒐集過香港的版本。倪匡一再強調,鬼故事和恐怖故事是不一樣的:鬼故事可以恐怖,可以不恐怖,甚至可以很溫馨;但是恐怖故事,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一定要嚇到你才算是成功。
梅:沒錯。
葉:所以,倪匡的「陰間系列」應該是一個不恐怖的鬼故事,甚至嚴格說來,它裡邊跟本沒有鬼。其實,即使是鬼魂之類的題材,在衛斯理筆下,就像我們之前說的,也會變成科幻主題。
梅:既然是這樣子,大家可以很安心地聽。今天我們打算要介紹兩個故事。
葉:對。我們之前也解釋過為什麼要一次介紹兩個故事,最主要是因為,我們書齋自從搬到晚上時段後,有完整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好整以暇來講,所以凡是碰到倪匡寫書寫成上、下兩集的,我們一律都一次把它講完,這樣才有連貫性。
梅:有整體感。
葉:我們之前講過《錯手》跟《真相》,還有《探險》跟《繼續探險》,今天這上、下集小說的名稱更有意思,上集叫做《從陰間來》,下集叫做《到陰間去》。兩個書名非常對稱,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上、下兩集。因為這是第一次談「陰間系列」,所以我想花一點點時間,把「陰間系列」先稍微做個介紹。
梅:好的。
葉:倪匡在寫「陰間系列」時,同時也在寫「苗疆系列」,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現象。衛斯理145個故事成系列的不多,但是,在倪匡創作的中、晚期,他竟然同時寫兩個系列。為什麼我們沒有根據倪匡的寫作順序來講,最主要的原因,我上星期講過,是因為現在這個順序所根據的是我自己整理出的編號,從1號到145號,我把倪匡曾經在香港明報連載的故事先講,之後才講明報沒有連載、直接出書的那些故事。我上星期還講過,希望以後這個編號能變成大家都採用,像古典音樂一樣編號統一,否則,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編號,那就眾說紛紛紜了。我為什麼特別強調我自己的編號比較適合,主要是因為,我查過很多網站,即使是專門收集倪匡小說的網站,他們的那些目錄都會掛萬漏一,不是「掛一漏萬」,是掛萬漏一喔!也就是說,他們也收集了100多本,但是總會漏掉幾本,我覺得很可惜。我自己的這個145個編號,我可以保證,絕對沒有漏掉任何一個故事。我們上禮拜所講的《禍根》,是明報連載的最後一個故事。我們再講一項它的幕後花絮,那就是,其實明報還沒有連載完《禍根》。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陰間系列」,當然也完全沒有在報紙上連載過,是直接出書的。倪匡還跟我講過,這幕後也有一些花絮。
梅:喔…,聽你的節目很有意思欸,可以知道很多幕後花絮啊!
葉:我覺得我們要研究衛斯理,當然不能不研究倪匡。所以我每次都是把衛斯理這個筆下人物,跟創造衛斯理的作者倪匡,同時加以分析。我覺得這樣相互對照是最有趣的。後面可能說來話長,我建議我們先休息一下。
梅:好的。
(音樂)
梅:好啦,已稍微休息一下了,現在可以仔細聽您告訴我們怎麼回事啦!
葉:好的。我們之前講過兩遍到底「陰間系列」有哪幾本書,我很快地再幫大家複習一下:「陰間系列」,倪匡自己也在書裡寫過,總共有五本書,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從陰間來》、《到陰間去》,第三本是《陰差陽錯》,我之前講過,那個字倪匡說不應該唸「陰ㄔㄚ陽錯」,第四本是《陰魂不散》,第五本是《許願》。這五本書構成所謂的倪匡「陰間系列」。好玩的是,大家如果看一下我的「衛斯理故事年表」編目,在我的網站上很容易找得到的,在《許願》完了之後,緊接著一本書居然叫做《還陽》。倪匡在《還陽》的序裡邊特別提到,大家如果看到《還陽》這個書名的話,一定會覺得這是「陰間系列」的續集。因為去了陰間,死了之後又活過來,這不就叫做還陽嗎?其實倪匡開了一個玩笑,這個《還陽》跟「陰間系列」毫無關係。「陰間系列」雖然有五本書,但是倪匡一來寫得意猶未盡,二來有一些謎題還是沒有揭曉,所以隔了幾本書之後,他又寫了三本書,可以算是「陰間系列」的續集。一般人會覺得這幾本書跟「陰間系列」好像有點關係,但是也沒有講得很清楚。我最近在整理這個系列的時候,覺得還是應該把它定名為「陰間系列」續集,會比較有連貫性。這三本書我給的編號是102、103以及105,書名都是兩個字:叫作《將來》、《改變》以及《闖禍》。這三本書可以算是「陰間系列」的續集,可是它們強調的,並不是陰間,而是另外一個主題,倪匡把它叫作「思想儀」,儀就是儀器的儀,我們可以把這三本書叫做「思想儀系列」。
梅:是,很好玩。
葉:接下來我們還會再講到另外一個系列,就是「轉世系列」,也有三本書,不過這就跟「陰間系列」毫無關係了,所以我們今天先做一下預告,從現在開始,我們會連續講四次「陰間系列」,包括今天這一次,然後跳過幾本書再講「思想儀系列」,也就是「陰間系列」的續集。我剛剛提到的那個幕後的花絮是什麼呢?這是我猜的,我沒有跟倪匡仔細考據過。上次我們講過,倪匡的《禍根》,很可惜,沒有在明報連載完,因為有一點點不愉快的事情,倪匡有點賭氣。之前,我非常好奇一件事情,就是「陰間系列」五本書的前三本書非常特別,在衛斯理145個故事裡可說是絕無僅有的特別。怎麼特別呢?倪匡一直都是用第一人稱來寫衛斯理故事,很多讀者不知不覺中會把倪匡跟衛斯理畫上等號,覺得衛斯理是一個真人,就是因為這個第一人稱的魅力跟魔力,但是,《從陰間來》、《到陰間去》以及《陰差陽錯》竟然是用第三人稱來寫的。很多倪匡迷看了之後都一愣說,怎麼會這樣子呢?我當然也是這樣的想法。所以很多年以前,有機會的時候,我就問倪匡,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說過,倪匡求新求變,不斷尋求路數,可是這三本書用第三人稱,如果說是一種嘗試的話,絕對是一個失敗的嘗試。等一下我會分析為什麼是失敗。我不太相信倪匡會做這種失敗的嘗試,因為倪匡講過,倪匡小說第一個讀者就是他自己。他每寫一行字,他自己就讀完這一行,他一邊寫,一邊在檢視,或者說一邊在做品管。倪匡講過說,如果連他自己看都覺得無趣的話……
梅:都覺得不滿意的話,他怎麼可能…
葉:讀者就更會覺得無趣。所以,只要是習慣看衛斯理小說的讀者,看這三本書,看這第三人稱,都會覺得有點隔靴搔癢,說得更難聽些,我還曾經用「味同嚼蠟」這四個字。我們看倪匡小說、看衛斯理故事,看了幾十年了,現在突然出現第三人稱,真的很不習慣。所以,很多年前我就問倪匡,到底是怎麼回事,倪匡很簡單地告訴我說,是版權問題。
梅:喔,這跟版權有關…。
葉:版權有點問題,所以他只好尋求突破,改用第三人稱來寫。後來,版權問題解決了,才又回歸到第一人稱。我把這個答案,跟倪匡上次在《禍根》序裡邊講過換了一個出版社的話,連在一起,大概就把拼圖給拼出來,真相呼之欲出了。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個第三人稱的寫法也是倪匡一種求新求變的方式,只不過在此的求新求變是為了要解套。我覺得倪匡迷應該要包涵一下。
梅:包容。
葉:應該要好好包容這件事情,倪匡實在是不得已,才用第三人稱寫這三本書。好玩的是,我剛剛說過,倪匡在寫「苗疆系列」時,也同時在寫「陰間系列」,一直在交替進行,所以他在我們上次提到的《禍根》裡,稍微提到「陰間系列」的一些前因後果了。我稍微唸一下,算是對上次的一個補充。
梅:好。
葉:倪匡說:
「《禍根》裡邊其實已經提到說,和陰間謎團有關係的記述已經有了《從陰間來》、《到陰間去》、《陰差陽錯》三個,然後很快就會見到的是《陰魂不散》,那些故事有的用第三人稱來敘述,在《陰魂不散》之後,故事的發展由謎團到而到神秘陰間之謎逐漸揭露,已自然融而為一。再以後的發展,自然也不必一分為二,那麼就都用第一人稱,大家都熟悉的我了。」
梅:是。
葉:所以說倪匡很能自圓其說,他在這本書裡告訴大家,因為這些謎團背後有一個謎,所以他不得不用第三人稱來寫,等到這個謎團逐漸揭曉了,就不必一分為二,可以融而為一,又回歸到第一人稱了。我相信很多讀者第一次看這個,都會覺得一頭霧水,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很多謎團必須要用第三人稱來寫?
梅:知道後面的因素,就可以理解了。
葉:我這樣幫大家分析一下,大家就會恍然大悟了。我最近在準備寫「衛斯理回憶錄」第五集,裡邊就必須討論到這個「陰間系列」,我就一直在頭痛著,怎麼幫衛斯理自圓其說,怎麼解釋為什麼在145個故事裡邊會有三個故事用第三人稱。前幾天,我已經想到了一個答案。
梅:是嗎?
葉:至於這個答案是不是最終的答案,我還不確定,如果我以後是肯定的,是要用這個方式解套的,我再跟大家宣佈好了。這應該不是賣關子,因為這只是我暫定的答案。
梅:是,你自己都還沒有肯定,還在思考。
葉:還沒有肯定,嗯。
梅:這個過程當中,我看你也做了很多修補的工作。
葉:只能算是補,修的話非常少,因為就像我一再講的,我不希望,也不喜歡改動倪匡原來的設定。我總是幫他想各種的理由補缺失,很多讀者看完我的三本書之後,已經知道我的目的跟我的心願。
梅:是的,令人敬佩。好,我們再休息一下,聽一首周杰倫的歌曲之後,我們就進入主題吧!
葉:好的。
(音樂)
梅:親愛的朋友,您現在聽到的是漢聲電台調頻廣播網,每逢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十點到十一點,由我梅少文為您服務「好的梅話說」。每星期四,我們感謝交通大學科幻中心的主任葉李華、葉教授。在他全心投入把倪匡「衛斯理系列」重新用另外一個方式改寫成書的同時,他也在空中開闢了衛斯理書齋,讓我們感覺好像進入了葉李華的書齋,去看他怎麼樣把這些案頭文字重新又鮮活起來。好,我們就開始進行倪匡的「陰間系列」囉!
葉:好的。今天要講的兩本書很有意思,兩本書的序完全一樣,很短很短的兩段話,既然很短,我就把它通通唸出來,他是這樣寫的:
「這個衛斯理故事不用第一人稱記述,小說的寫法千變萬化,曾看過通篇用用第二人稱『你』寫的,很特別,用第幾人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說本身好不好看,請大家看了之後說說看。」
這是倪匡在1991年七月時所寫的自序。當然它的幕後花絮不會在書裡寫得很明白,讓讀者覺得好像他只是換了一個花樣。我剛才說隔靴搔癢或者是味同嚼蠟是很嚴厲的批評,那是從一個衛斯理迷的角度來談這個感覺,因為我們對衛斯理的第一人稱實在太熟悉了,所以看到倪匡用第三人稱來寫衛斯理,會覺得隔了一層。至於倪匡說小說本身好不好看,我把這兩本書看了很多遍,得到的結論是,小說本身還是很吸引人。故事真的滿精采,唯一可惜的就是沒有用衛斯理第一人稱來敘述。其實倪匡在下筆的時候也知道這個限制,知道如果用第三人稱來敘述衛斯理,可能讀者比較不能接受。我在最近一次研究的時候,特別注意倪匡是不是因此盡量避免讓衛斯理出場,盡量用其他方式來敘述這個故事?我發現還真的是這樣子。尤其是前面一本書《從陰間來》,倪匡遲遲不想讓衛斯理出場,這樣的話,他就可以多花一些筆墨來描述這個故事的幾個配角,也就是衛斯理的幾個朋友。用這種敘述方式有一個好處,因為倪匡在寫第一人稱的衛斯理故事時,一開始也都是用這種筆法,讓你捉摸不定,到底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衛斯理的習慣是,雖然是自己在寫,但是一開始他通常很少寫他自己,都寫一個別人或者是寫一個場景。所以一開始的幾段文字,可說是第一人稱,也可說是第三人稱,等到衛斯理出場之後,就變成了「我」──也就是第一人稱。之前我們也討論過,有師大國文系教授批評過倪匡的小說,怎麼可以人稱跳來跳去。我看了那篇評論,心裡暗笑那位教授大概只看了倪匡一、兩本書,所以他沒有注意到這是衛斯理故事一貫的風格。可是《從陰間來》就很特別,一開始的時候,幾乎可以說前面一半的篇幅,將近半本書,衛斯理都沒有出場,出場的都是他的幾個朋友。倪匡挖空了心思,想衛斯理有哪幾個好朋友可以出場,來替他撐場面。後來倪匡決定用三個人,在衛斯理系列裡舉足輕重地位的三個人,這三個人我們之前都提到過,梅姊可以回憶一下:其中一個人,叫做黃堂,是個高級警務人員,黃堂的前任是杰克上校,這個上校失蹤了之後就是黃堂來接替這個位子;還有一個比黃堂出現更早的,叫做小郭,他本來是衛斯理開的公司裡的一個職員,後來自立門戶,去開了一家偵探社,這個偵探社業務蒸蒸日上,所以衛斯理每次有需要查訪的事情,都拜託小郭出馬;還有一個是跟衛斯理非常像的人物,但是倪匡每次都會把他寫成東施效顰,叫做陳長青。陳長青也滿有本領的,也很有推理能力,腦筋也很好,學問也很大,但是跟衛斯理一比,就比下去了。陳長青是一個滿可憐的人物,不知不覺被倪匡寫成了丑角。更好玩的是,陳長青這個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消失了。我們幾個月以前談到過一本書叫做《生死鎖》,這本書到最後,陳長青就上山去學道,從此再也不會回到凡間來了。倪匡為了要讓陳長青也能夠出現在這個故事裡邊,還特別強調一件事情。怎麼說的呢?他是這樣寫的:
「這個故事是陳長青上山學道之前發生的,直到現在才補報出來的原因是,事情實在太怪異,有許多謎團怎麼想都想不通的緣故。」
這又是倪匡的自圓其說,告訴大家說,「陰間系列」開頭的這幾個故事,是差不多十年前發生的,直到現在才寫出來的原因是因為謎團現在才逐漸揭曉,現在才想通,之前沒有想通,所以一直沒有寫出來。可是,即使倪匡做了那麼多的努力,但是整個「陰間系列」的時間順序,還是有一點混亂。大概在一個月以前,我接到一封讀友來信,他真的讀得很仔細,這就是我自嘆不如的地方,我本來以為我讀倪匡小說已經讀得很熟了,但是自從「衛斯理回憶錄」出版之後,我陸陸續續收到好些讀者來信,跟我討論一些很細很細的問題,我真的嘆為觀止。這封信很有意思,所以我要花兩分鐘唸一唸。
梅:好。
葉:他說:
「葉教授,重看「陰間系列」留意到倪匡已忘了很多以前作品的創作時期。《從陰間來》說,一連串事件發生在原振俠自殺陰謀時期,在1990年左右吧,但也在《生死鎖》(1985年前陳長青學道,甚至在溫寶裕出現之前)。《到陰間去》提到那些事件是發生在《追龍》1983之前,又,《陰差陽錯》又提到,那個時候衛斯理說他已經遇到了報應事件;1988年陳長青當時亦存在。到底「陰間系列」發生在哪些故事之間,希望你能在將來的作品中得到解答。」
我收到這封信之後,我還真的仔細考據過他所說的每一個年代,我後來發現真的非常不簡單,他用了很多間接的方式,把每個年代都推出來,跟我得到的結果是一模一樣的…
梅:厲害、厲害。
葉:真的很厲害,我只好回信告訴他說,我將來寫到「衛斯理回憶錄」這段的時候,我一定會想辦法。至於到底要怎麼樣想辦法,我現在還正在「現在進行式」。
梅:是,所以還不便說?
葉:多多少少可以想到一些辦法啦,但是是有一些困難,就像我剛剛說的,這個問題也包括了為什麼這三本書要用第三人稱來寫,目前都在蘊釀一些答案。所以大家看「陰間系列」的時候,對這個時期不要太認真。倪匡只是很希望在這系列中把這些人物都湊在一起。倪匡在書裡邊講過,小郭和陳長青這兩個衛斯理的好朋友,在「陰間系列」裡邊才第一次見面。他為了要寫得趣味,故意說這兩個人雖然都是衛斯理個別的好朋友,但是他們兩個八字不合……呵呵。我現在來唸一下好了,很好玩,他說:
「小郭和陳長青在這天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是他們對對方都已相當熟悉,本應一通姓名,就十分投契才對,因為他們都是衛斯理的朋友,在衛斯理那裡知道不少有關對方的事。」
沒想到兩個人八字不合,怎麼看都看不對眼,怎樣也沒有辦法變成好朋友,兩個人還常常彼此鬥嘴。當然這也是為了要增加小說的趣味性。《從陰間來》裡邊,有一個對讀者來說是一大福音的就是,既然用了第三人稱,總要寫一點不一樣的東西,裡邊最精采的一段就是,倪匡用第三人稱描述衛斯理住宅周圍的環境,這是我最高興見到的。因為在此之前,用第一人稱來描寫自己的住宅也是滿奇怪的。另外一個滿奇怪的,就是衛斯理從來不照鏡子,我也跟大家講過,所以他也幾乎沒有描述過自己到底長得怎麼樣子。
梅:透過第三人稱就可以了。
葉:對,這三本書裡也沒有講,但至少把他的家稍微講了一下。這一段大家在書裡邊找得到,因為比較長,所以我就只唸其中一小段:
「那條靜僻的街道並不長,呈三十度角向上斜,伸到盡頭,是在一個山頭上。所以屋子的一面,是對著山腳下許多建築物,景觀美麗,視野很廣。」
也就是說衛斯理家是在一個山坡上面,一棟獨門獨院透天建築。後面倪匡又多做了一些描寫,描寫他家裡的擺設。我也把這段敘述跟其他的衛斯理故事稍微做了對照,發現完全符合。我曾經在「衛斯理回憶錄」第一集《錯構》裡邊,想把這段放進去,本來也寫了,後來就刪掉了。
梅:為什麼?
葉:因為有點不自然,以後有機會還是會把它放進去的。
梅:想辦法在最合適的時候,就讓它出現了。
葉:嗯。
梅:你剛剛講的,有一段,我覺得倪匡這樣做是對的:雖然是第三人稱,但是他並不讓我們知道,真正的衛斯理長得什麼樣子。因為每個人都已經有自己想像當中的衛斯理了。
葉:對,或許這就是衛斯理小說拍成電影,但是好像都沒有非常轟動的原因。
梅:對,我們每個人都已經很主觀,有自己的想像。
葉:所以,如果叫我來幫衛斯理編個劇本,我會讓電影裡邊的衛斯理從頭到尾都蒙上面具。
梅:對!不要出現,不要用真面目見人,呵呵。
(音樂)
梅:欣賞完了孫燕姿的演唱《開始懂了》,我們現在要繼續聽葉李華、葉老師告訴我們衛斯理在「陰間系列」的下一本書,《從陰間去》。
葉:接下來就是《到陰間去》。上一本書沒有講這個陰間是什麼!下一本書講了,但是故意誤導讀者,讓讀者以為好像可以通過一個廢棄的礦坑或者隧道,就能夠一路下到陰間去,其實這完全是倪匡故意用懸疑的手法來誤導讀者。因為,直到這本書結束,真相才終於大白,倪匡所謂的陰間並不是傳統的靈界陰間,而是一個非常非常高科技的陰間。怎麼說呢?應該要說,這又是外星人闖的禍。後面幾本書會提到這個陰間的確是外星人闖的禍,也就是說這個陰間是一個高科技的陰間,是外界用不知名的力量,用高科技的方式所建立的。建立的目的是為了要收集地球人的靈魂,或許是要加以研究,倪匡在這邊做了很多開放式的結局,因為這兩本書還沒有講完。《到陰間去》一開始的時候,讓大家覺得好像通過一個陰森森的隧道、礦坑,一直下去就可以到陰間,結果不是那麼一回事,這個陰間其實是一個跟地球或者跟我們的世界不一樣的空間,你可以倏忽來去,砰一下不見了,砰一下又回來了,這個來回的手法,倪匡在「陰間系列」裡邊用了好幾次,效果還不錯。在《到陰間去》裡邊,倪匡特別安排衛斯理和白素去了一趟陰間,在後面幾本書裡邊,衛斯理自己又去了一次。衛斯理去的時候,他蠻驚訝地說陰間怎麼是長這個樣子,答案就是因為這個陰間是高科技的陰間。大家看《到陰間去》,看到這段描寫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會不知不覺地想到一部電影,《駭客任務》。為什麼呢?最主要是因為《駭客任務》的英文片名叫做MATRIX,M-A-T-R-I-X。在電影裡邊翻譯成”母體”,可是《駭客任務》之所以英文叫做MATRIX,其實是用一個雙關語,搞不好是三關語也不一定。因為MATRIX在數學上面講的是一個排得方方正正的矩陣,或者說是一個方方正正的陣列。大家如果想到《駭客任務》裡邊有些場景,裡面真的有很多東西排得方方正正的。倪匡在這裡邊也有類似的描述,在這邊順便強調一下,這本書是寫在《駭客任務》之前。他看到什麼呢?,我來唸一下,因為是第一人稱,所以倪匡是用第一人稱來描述衛斯理跟白素說:
「他們看到的景象,是他們以前從來未曾見過的,所以難以有現成的形容。他們看到,在他們面前,像是有一本極大的,打開呈扇形的『書』,至少有十公尺高,有許多頁。每一頁都是黑色的——那是一種十分深沉的黑色,而在黑色之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亮點,每一頁上,至少有上千萬點!那些亮點的明暗程度不同,若是只看其中的一頁,倒是有點像晴空之夜看天上的星,可是要密集得多!」
唸完這些話,大家應該可以想到,為什麼我說這個描述非常像是方方正正的陣列,MATRIX。
梅:是。
葉:因為他說很像一本一本的書,每一本裡面都有密密麻麻的小亮點,每一個亮點其實就是一個人的靈魂。所以我說這是高科技的陰間,大家千萬不要害怕。至於為什麼有那麼多地球人的靈魂會被藏在這個高科技的陰間裡邊,當然要在後面幾本書裡慢慢揭曉。這邊只是一個開場白,所以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故事,把這個所謂高科技的陰間先介紹出來,倪匡在後面三本書裡邊,還會好整以暇地來講陰間的故事。我們剛剛提到過,裡邊的角色很重要,不過因為是用第三人稱來寫的,衛斯理跟白素的戲份不能太多,所以這兩本書,如果說有男女主角的話,可以說並不是衛斯理跟白素,而是另外兩個人。這裡邊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那個女主角。這個女主角第一次被倪匡介紹出場的時刻,就是「陰間系列」。這個女主角在倪匡後面的書裡邊非常重要,重要到什麼程度呢?重要到直到倪匡的封筆之作,《只限老友》,我的編號145號,都出現了這個女主角。她的名字叫什麼呢?叫做李宣宣,宣就是宣布的宣,沒有草字頭,李宣宣。倪匡把她描述成一個大美人,大家可以隨便想,要有多美就有多美…呵呵。大美人在倪匡的小說裡邊屢見不鮮,可是倪匡就有一個本領,不同的美人有不同的描述,讓你覺得雖然都是美人,還是有很多個別差異。這個李宣宣,因為她一開始是一個明艷照人的明星,或許大家可以把她想成現在最紅的林志玲也可以。將來在「陰間系列」裡邊還會出現一個角色,我會建議大家把他想成姚明。
梅:喔,那個體育健將。
葉:對…因為個子非常高,等到下一、兩本書我們講到的話,再講一下誰可以呼應到姚明。所以,我們今天講的這兩本書,貫穿這兩本書最重要的人物,是李萱萱這個非常神秘,根據倪匡的說法是來歷不明,的超級美女。她到底是什麼身分?要一直到很後面才逐漸揭曉。在這兩本書裡邊,我們只知道她是一個陰間使者。陰間使者,如果用兩個字來描述的話,就是「陰差」。但是這個陰差,是不是後面那本書《陰差陽錯》裡邊的陰差,答案是:不是。根據倪匡的說法,這個高科技陰間派出不止一個陰差,陸陸續續來到地球上,或者說來到陽間,李宣宣只是其中的一任。她的身分真的非常神秘,但是在這兩本書裡邊並沒有寫得很清楚,所以倪匡覺得以後可以大加發揮。我剛剛提到了男女主角,李宣宣當然是女主角,男主角呢?是李宣宣的先生,他是一個醫生,叫做王大同。為什麼他們兩個會結婚,背後有一個很大的陰謀,或者說是有一長串的故事,也是到後面才慢慢揭曉。還有就是,我剛剛說貫穿這個故事的是李宣宣,但是也可以說,我們有一樣東西可以把這個故事貫穿,甚至把整個的「陰間系列」貫穿,那就是從所謂的陰間──當然是從這個高科技的陰間──帶來的一個寶物,倪匡故意把它寫得有一點點靈異的味道,不過通通經過科幻包裝,叫做「許願寶鏡」,可以對著它許願望的。「陰間系列」的第五本書叫做《許願》,也就呼應了這個許願寶鏡,後來倪匡一發不可收拾,覺得陰間寶物,光是一個寶鏡還不夠,又創造了另外兩個寶物,這個以後我們會介紹的。為什麼我會說「陰間系列」意猶未盡?因為後來倪匡又寫了三個續集,《將來》、《改變》跟《闖禍》,叫做「思想儀系列」,我們才知道,不管哪一樣陰間寶物,都跟所謂的思想儀有密切關係。我們有一些聽眾朋友還沒有看這些書,所以有些地方我不想講得太詳細,免得損了大家看書的興致。
梅:沒錯,呵呵…。
葉:只是幫大家做一些分析跟整理,這樣大家比較能夠進入「陰間系列」。細節的話,我們還有好幾集可以慢慢討論。
梅:我們現在就來聽聽孫燕姿的演唱,《慢慢來》。
(音樂)
葉:我們剛剛講過,因為是一個系列故事,所以倪匡留了很多開放式的結局。在這兩本書的最後,也就是《到陰間去》的結局是怎麼寫的呢?非常有意思,就是陰間的使者李宣宣又回到陰間去了,從此不知所終。倪匡是這樣寫的:
「整件事告一段落了,白素很懷念李宣宣,不時發問似地自言自語說:她在陰間,怎麼生活呢?李宣宣不現身,這個問題自然也沒有人能夠回答了!」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這個陰間使者,神秘的超級美女李宣宣,在故事的結尾又回到陰間去,從此消失無蹤。她的先生怎麼辦?整個的故事,我剛剛說是他們兩個人來貫穿,答案是:她的先生死了一次然後又活過來,死去活來。他怎麼能夠死去活來呢?他們兩個結婚本來是有一個陰謀,但是日久生情,李宣宣還是很愛王大同,所以王大同死了之後,她回到陰間把他的靈魂找回來了。可是經過這一番折騰之後,王大同不再是一個有名的醫生了,他變成醫院裡一個病患。什麼醫院呢?精神病院,令人不勝唏噓。最後還有一點時間,我想做一個簡單的預告、說明:根據我們的編號,《到陰間去》是93號,緊接著是94號《少年衛斯理》,我下個星期要講的《陰差陽錯》是95號,我們跳過《少年衛斯理》,因為我們早就講過這本書了。我們衛斯理書齋前面幾集,沒有按照倪匡的寫作順序來講,而是把衛斯理最早的中學、大學的故事先講一講,讓大家先熟悉衛斯理的成長過程。我們雖然要跳過「少年衛斯理系列」,不過在這邊順便講一下,「陰間系列」跟「少年衛斯理系列」幾乎是同一個時期的創作,根據倪匡的習慣,這幾本書要互相呼應一下,所謂的呼應就是說,雖然故事可能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總要有那麼一兩樣東西或者一兩個插曲彼此呼應。這邊要呼應的是什麼呢?是《少年衛斯理》裡邊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叫做鬼竹,那鬼竹到底跟鬼有沒有關係呢?答案是毫無關係,而是一個非常高科技、搞不好也是外星人留下來的一個儀器;在「陰間系列」裡邊,鬼竹也稍微被提到了一下;到最後在「思想儀系列」裡邊才真相大白,原來這些東西都同出一源。我們還有好幾個禮拜的時間可以好好地為大家來分析。
梅:太好了。今天我們的節目就進行到這裡了,聽眾朋友,相關的資訊或者是想知道更多的話,可以直接上葉李華的網站,就可以瀏覽以前曾經有過的,對不對?
葉:對,我們的逐字稿還在陸續進行中,不過我們的聲音檔幾乎全部都上網了。
梅:好的,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告一個段落了,謝謝交通大學科幻中心的主任葉李華、葉教授。
葉:謝謝梅姊,謝謝大家
梅:「好的梅話說」,我是梅少文,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