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6年8月13日(日)早上8:00∼8:3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我是梅少文,海峽兩岸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很高興又能夠在這個時候再度跟您天涯共此時,同時我們也感謝我們這個單元的主講人,也就是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在空中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可以僅僅只是案頭,也可以是無邊無際的書齋。葉李華、葉教授您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早安。

梅:葉李華在空中為我們開闢了「衛斯理書齋」,算起來,好一陣子了喔。

葉:對,超過一年了。

梅:哇……真是。葉李華、葉教授在這書齋裡,創寫《衛斯理回憶錄》──倪匡科幻中心主角之一的作品,而且已經集結成冊,我們很感謝他讓我們「文藝橋」的朋友,在成書的過程當中,有機會能夠先聽為快,一起分享。

葉:其實應該倒過來說,我們在做書齋的時候,也激起了我很多新的靈感。

梅:所以也滿有意思的,當您成書的時候,所有聽我們節目的朋友,也彷彿有一些參與感跟某一種程度的成就感,因為有很多的過程我們都參與了。好,說著說著,今天我們要進入倪匡作品的另外一個領域《茫點》了。

葉:對,我們上次預告過的《茫點》。很巧的是,《茫點》跟我們上次介紹的《搜靈》,有一個主題是可以貫穿的,那就是日本。這兩本書都談到了日本文化。我們在《搜靈》結尾的時候,因為時間的關係,有一點東西沒有談得很仔細,有點意猶未盡。我們談到日本這個民族,他們如果運用科技製造出科技產物,通常都會相當巨大,或者非常高大,也談到東京鐵塔這個例子。剛好今天《茫點》這本書裡,其中有一個場景就發生在東京鐵塔上面,所以我們可以借這個機會再稍微複習一下,順便把上次沒有講完的,仔細講一講。日本的科技產物常常是非常巨大,當然日本也有一些非常小、非常精巧的科技產品,可是,如果要跟別人比大,他們一定是大過對方,比如說我們上次談到的東京鐵塔和巴黎艾菲爾鐵塔相比。

梅:是。

葉:東京鐵塔蓋得比較晚,它是在一九五八年落成的,巴黎艾菲爾鐵塔是在十九世紀末,兩者相差將近七十年的時間。我在演講或者上課的時候,就常常會請聽眾或者同學猜一猜:到底巴黎鐵塔跟東京鐵塔哪一個比較高?通常大家都很猶豫,不敢猜,我就提示一下:大家想想看,巴黎鐵塔跟東京鐵塔哪一個造得比較晚?通常我們都會感覺東京鐵塔比較晚,我說:如果東京鐵塔造得比較晚,它造得又沒有像巴黎鐵塔那麼高的話,日本人為什麼要造那個鐵塔呢?

梅:是呀。

葉:這就是他們的民族性,就是……

梅:一定要後來居上。

葉:對,無論如何要後來居上。我查了一下資料,其實也並沒有高多少,才高了八點六公尺,呵……

梅:呵……好歹高了。

葉:對,一個是三百三十二點六公尺,一個是三百二十四公尺,剛好差了八點六公尺。另外一方面就是,如果從壯觀的角度來說,當然艾菲爾鐵塔比較壯觀,既然壯觀這方面比不上巴黎鐵塔,東京鐵塔更要比它高一點才行。

梅:是。

葉:我們上次講《搜靈》的時候,也提到過「大和號」戰艦,這是一個史實,日本人在二次大戰的時候,曾經造了一、兩艘巨艦,最有名的是「大和號」戰艦,另外一艘同期的戰艦是「武藏號」,這兩艘可說是古往今來、空前絕後最巨大的戰艦,比德國同一時期的「俾斯麥號」戰艦還要大、還要長一點。我為什麼敢說空前絕後呢?因為類似這種大戰艦的概念,自從航空母艦出來之後,就落伍了。日本人在這方面的確是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可是,就是因為它已經落伍了,所以無論是「大和號」或者「武藏號」在二次大戰的時候,其實並沒有什麼好的表現。《搜靈》既然是幻想小說,當然要更高一級,所以倪匡創造了一個虛構的戰艦,叫作「天國號」,比「大和號」還要巨大。從這邊我就聯想到,其實還有一些日本科技所創造出來的東西,也是巨大的──嚴格說來不是現實的科技,而是幻想的科技,也就是說,在日本的科幻作品裡,它們所創造出來的這些產品,也相當巨大。在這邊也舉兩個例子,一個就是機器人。

梅:對。

葉:日本人的機器人,尤其是在動畫或是漫畫裡的機器人,特別大。很奇怪,這種幻想中的巨大機器人文化,在西方世界幾乎沒有。現在因為文化交流的關係,偶爾也會稍微影響到了好萊塢電影。比如兩年之前有一部電影叫作「機械公敵」,有一個橋段裡,為了呼應日本的巨大機器人,也推出了巨大的機器人。另外,跟機器人很接近的另外一種科幻作品,就是怪獸,日本的科幻怪獸也是相當巨大。

梅:巨大無比。

葉:甚至變成了舶來品,正式輸出到好萊塢去了,那就是「酷斯拉」,呵……

梅:噯!對啊。

葉:當然除了酷斯拉之外,日本的這一些巨大怪獸還有整個系列,但是,真正正式輸出到好萊塢的,就是這個酷斯拉。

梅:還有「大金剛」。

葉:對,我常常會說好萊塢拍的酷斯拉,等於是一種翻譯作品,跟日本買了版權之後,重新用美國文化改拍一遍。類似這種情形滿多的,今天趁這個機會,我們可以順便介紹另外一部電影,它基本上也可以算是科幻片,叫作「跳越時空的情書」。

梅:「跳越時空的情書」。

葉:對,七月底上映的。兩個大明星演的喔,「基努李維」跟「珊卓布拉克」演的。它是一部翻譯韓國人的電影。我說翻譯的意思就是說,正式購買版權,就好像我翻譯艾西莫夫的作品一樣。

梅:是。

葉:韓國人「全智賢」幾年前演了一部電影叫作「觸不到的戀人」,竟然就被好萊塢看中了,把版權買過去,重新改拍了一遍。

梅:就是這個電影啊?不是吧?

葉:這是一部非常軟調的科幻片,既然我們在推廣科幻,總是要提一提。另外一個類似的例子,跟科幻沒有關係的,就是「七夜怪談」。「七夜怪談」也是從日本的「七夜怪談」,輸出到美國,變成了「七夜怪談西洋篇」。

梅:哇!我看你說這些都是如數家珍,真是搞不清你什麼時候有空看?

葉:嗯……

梅:不過可以提供給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空時找來看一看。

葉:當然,尤其是兩種文化的比較,非常有意思。

梅:對。

葉:我們來做一個小小的結論。

梅:好的。

葉:在我看來,日本人會透過科技或者是透過幻想來創造那麼多巨大的產物,很可能跟民族性裡一個集體的潛意識有關係,那就是,日本人的身材比較矮小,所以……

梅:補償心理。

葉:對,補償心理,既然我先天生理上個子比較矮小,那我透過後天科技所造出來的東西就要比你們大一點。

梅:不過它也有小而精緻的那一面,有很多很體貼的小產品,你可以看到它的細緻跟體貼喔。

葉:那當然。

梅:這兩個反差是非常大的。

葉:對,日本人其實相當走極端的。將來有機會的話,我們可以再談一談日本文化是怎麼樣走極端。

梅:是,所以你說它的集體潛意識影響很大。

葉:對。

梅:好,我們要回頭來看看你已經成書的作品,《衛斯理回憶錄》的第一冊《錯構》,裡邊整個架構跟營造空間,我會聯想到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作品。

葉:當然,我是故意的,之前準備撰寫《衛斯理回憶錄》的時候,我碰到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怎麼切入?還有,怎麼做一個結局?萬事起頭難,我曾經憑空想像了好幾個月,一直想不到一個好的切入點跟好的結局。中間的話,非常簡單,因為中間就是在發生的過程中,新的故事跟舊的故事不斷交替。但是怎麼切入?我想了很久,後來,索性把心一橫,根本不去想了,我就暫時把這個問題擱在一邊,開始做另外一項功課,把倪匡的一百四十五個衛斯理故事,從頭到尾複習一遍。沒想到,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嚴格說來是花了半年的時間,從頭到尾複習了一遍之後,竟然就有頭有尾,通通出來了,呵……

梅:這樣子喔。

葉:對。

梅:太有意思了。

葉:在複習的過程中,給了我很多靈感。我在這邊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小小的心得,就是說,我們很難憑空冒出什麼樣的創意,總是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不斷刺激,來來回回,就真的會冒出一些靈感。所以,我從來不覺得靈感是從零……

梅:從無到有。

葉:總是要有一點點有所本的。

梅:是。

葉:《衛斯理回憶錄》開頭跟結尾的有所本的「本」就是倪匡自己本來寫的東西。其實也好,等於不假外求,畢竟《衛斯理回憶錄》是倪匡小說的衍生物,我不希望放進去太多我自己的東西,不希望天外飛來一些太突兀的新構想。所以,我跟我的讀者保證,《衛斯理回憶錄》雖然可能要寫十冊,但是最後結局我都已經想好了,大結局的答案絕對在倪匡的小說裡可以找得到,只是要看怎樣發揮,才能有新舊交替的樂趣。當初我就打定主意要借用《茫點》這個故事的架構,甚至包括了它裡邊的一些場景和裡邊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之前我們也介紹過,《錯構》裡邊有一個美女醫生,她是精神科的醫生。

梅:是。

葉:這位美女醫生是倪匡所創造的。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個美女醫生在倪匡後來的小說裡,曾經不斷出現過,但是,她的名字總共出現了三個版本,她……

梅:你這個學者就是不同喔,還要像這樣地研究、分析?

葉:倪匡說他自己最不喜歡翻書,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小說就是小說。當我整理這個回憶錄的時候,倪匡自己曾經囑咐過我,有一些小小矛盾的地方,要把它給……

梅:整理一下。

葉:整理一下。

梅:合理化一點。

葉:對,看能不能自圓其說,用任何的理由都可以。後來就整理出來,這個美女醫生在《茫點》,就是今天我們談的《茫點》這個故事裡,她的名字叫作「梁若水」,可是,倪匡寫著寫著就變成了「冷若水」,稍微冷了一點了,呵……從涼到冷了。到了後期的作品裡邊,索性就叫作「冷若冰」了,把她寫得越來越冷。

梅:其實都是一個人。

葉:對,其實都是一個人。所以我在小說裡,無論如何要想一、兩個辦法把它自圓其說。後來根據讀者的反應,覺得我掰的理由還不錯。我覺得有些時候,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說碰到這種問題,絕對不能夠閃躲。

梅:一定要面對。

葉:對,而且要正面面對。所以我就索性把《錯構》第一章的回目叫作……

梅:開宗明義就說了。

葉:開宗明義就叫作「冷若冰與梁若水」,有一個倪匡迷看了之後,擊節讚賞,他說還沒有看到小說裡任何一個字,光是看這個回目就已經吸引他了。

梅:是。

葉:他自己是倪匡迷,所以他知道怎麼回事。

梅:他也知道中間的變化。

葉:他就很想知道,我怎樣自圓其說。

梅:哎呀!有意思,拍案叫絕。好,那我們待會兒就進入主題囉。

(音樂)

梅:好,現在我們就趕快把時間再交還給葉教授。

葉:好的,我們一定要特別強調一下,這個《茫點》不是盲目的「盲」。如果只是盲目的「盲」,太具象了,就太沒有倪匡的味道了,所以倪匡創造了一個名詞,叫作「茫點」,茫然的「茫」,就帶一點抽象的意味,而且意涵更深遠了。《茫點》講的是什麼呢?我也不必賣關子,因為倪匡在序言裡就已經強調過了,《茫點》這個故事是說,人腦是科學裡的一個茫點。倪匡認為,人生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煩惱?就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大腦並不了解。倪匡在序裡講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人,實在很笨,連是真是幻這麼簡單的事情,都難以作出判斷。」

為什麼呢?因為任何的東西只要騙過我們的大腦,我們就會覺得它是真的。

梅:這倒是真的耶。

葉:倒過來說,如果一樣真的東西,我們大腦沒有辦法接受,我們就覺得它不存在。

梅:對,我們就沒有辦法覺察它的存在。

葉:這就叫作茫點。倪匡就根據這個概念構想出一個非常精彩,而且篇幅非常大的故事。倪匡更得意的是,他在這個小說裡做了一個實驗。根據我的觀察,倪匡在寫小說的過程中,一直不斷求新求變。《茫點》這個故事裡,他怎樣求新求變呢?他竟然在正式故事開頭之前,寫了五個前言。倪匡是比較老派的作者,他不叫前言,他把它叫作楔子,還很得意地說,很多小說都有楔子,尤其是章回小說,像《儒林外史》,或者《水滸傳》,可是一本小說有那麼多楔子的,似乎不多見。

梅:通常一本開頭都有一個呀,對不對?

葉:對呀。

梅:「木」字邊,然後再一個契約的「契」。

葉:對,楔子其實就是小說的序言。

梅:序言。

葉:或者是前言,比較古典的章回小說叫作楔子。倪匡在這邊做了一個實驗,他竟然寫了五個楔子,而且,這五個楔子看來彼此完全不搭軋,呵……

梅:還沒有進入主題就那麼多……

葉:有一個楔子講的是殺手,有一個楔子講的是太空人,有一個講的是圍棋國手。

梅:喔!天馬行空啊,完全不同啊。

葉:看似天馬行空,但是在這種千絲萬縷的情況之下,卻能夠……

梅:連上,連上線。

葉:對,到最後,透過《茫點》這個故事,把這五個楔子通通貫穿了。

梅:哎喲,那就不簡單了。

葉:這也是倪匡求新求變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是滿得意的。

梅:這也是一種創新的寫法。就好像我們要講故事,在講故事之前,我就先告訴你這個,又告訴你那個,東南西北扯了一大堆,結果它們都是有道理的。

葉:其實這也是跟讀者開玩笑。倪匡常常會說,寫作是一件很孤單的事情。為什麼孤單呢?因為它跟其他的表演藝術不一樣。如果站在舞台上面演戲、唱歌、說相聲,由台下的掌聲立刻就會知道觀眾的反應;但是寫小說,尤其之前網路還沒有出現的時候,要得到讀者的回應,還要等一段時間。

梅:對,等很久。

葉:所以……

梅:真的很寂寞。

葉:倪匡說,他在寫作的過程中,總是要想一些有趣的遊戲自娛娛人。

梅:有道理。

葉:這也是他求新求變的原動力。

梅:原因之一,他要自己先快樂嘛。

葉:對,倪匡真的很喜歡他自己的作品,有時候我跟他聊起他的作品以及他筆下人物的時候,他聊著聊著都會哈哈大笑。

梅:他是自得其樂。

葉:真的自得其樂,但是……

梅:有兩種樂趣。

葉:難得的就是,他在自得其樂之餘,一定還能夠娛人。

梅:娛人。

葉:絕對不會光是他自己耽溺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

梅:所以他的快樂是快樂他自己,把自己當成一個讀者的快樂,也當成一個作者的快樂。

葉:對,所以他能夠成為一個很成功的通俗作家,這一點是很不簡單的。所以說他……

梅:樂在工作。

葉:倒過來說,他的眼光非常準,他知道什麼樣的東西讀者會喜歡看,他自己也會覺得寫起來津津有味、很有意思、很有樂趣。

梅:真是不簡單。好,我們就趕快進入主題吧。

葉:好。

梅:楔子完了?

葉:我們剛剛已經講過,整個故事的貫穿是人腦本身是一個茫點,科學上的茫點。

梅:你只要讓腦子相信就行了。

葉:對。這個故事前後非常一致,在我心目中的評分表裡,這本書絕對是九十分以上的作品。

梅:哇!

葉: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外星人,呵……之前我們也講過了。

梅:呵……對。

葉:倪匡的小說裡如果沒有外星人,通常都會特別精彩。這個故事,不但沒有外星人,前後還非常連貫,雖然五個楔子看起來彼此根本不相關,但是到最後,而且是在最後一、兩頁的時候,整個都集中起來,才終於爆發出來。這個故事……

梅:吊足了胃口。

葉:對,你也可以把它視為是一個偵探推理故事,因為在這個故事裡,竟然衛斯理的妻子白素,在東京犯了一個謀殺案,被關起來,而且有好幾個證人親眼看到白素進行這個謀殺案,把一個無辜的人從窗戶旁邊給推下去,摔死了。衛斯理當然不相信這件事情,他堅決相信他的太太是無辜的。可是要怎麼證明呢?所以,衛斯理必須要跑到東京去,想盡辦法證明他太太是無辜的。

梅:是。

葉:到最後,是一個讓讀者拍案叫絕的答案。這個答案不禁讓我想起我自己最喜歡看的一個影集,嚴格說來不是科幻影集,但是也有很多科幻的味道,之前我們好像也曾經介紹過,叫作「犯罪現場」,英文叫作「CSI」。我看這個影集已經看了整整六、七年了。它裡邊談到了各種不同的法醫學跟鑑識科學,完全透過科學辦案的方式抽絲剝繭,讓真相大白。直到現在,電視上都還在演,它已經分了三個不同的系列:一個是拉斯維加斯的系列,一個是邁阿密的系列,一個是紐約的系列。每一集我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梅:是。

葉:倪匡在二十幾年前,大家對於法醫、鑑識科學都還沒有概念的時候,他竟然能夠想到用這種方式來寫一個偵探推理小說,而且到最後的結局,完全符合法醫學的概念,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

梅:是,真是不簡單。好,倪匡不簡單的事情還真是太多了。噯!說著說著,我們節目也已經要接近尾聲,有沒有要補充的地方呢?

葉:這個故事實在太龐大了,想補充什麼,都沒有辦法塞得進去。

梅:千言萬語。

葉:所以,我只想補充一件事情,《茫點》這個故事在我的心目中,可以在倪匡小說排在前十名,甚至可能可以排在前五名。

梅:喔?第一名是什麼?《尋夢》?

葉:《尋夢》是倪匡心目中的第一名。

梅:倪匡心目中。

葉:我心目中的第一名是《黃金故事》。

梅:《黃金故事》。

葉:所以,不管有沒有看過《衛斯理回憶錄》第一集,都一定要看一看《茫點》;如果看過《衛斯理回憶錄》第一集《錯構》,那就更要看《茫點》才能夠知道……

梅:來龍去脈。

葉:對,知道倪匡原著是怎麼寫的。我只是抽取裡邊最精華的部分放在《錯構》,就造成滿大的震撼力了。

梅:是。

葉:我之所以寫《衛斯理回憶錄》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拋磚引玉,希望勾引出大家看倪匡原典的興趣。

梅:是,當然你的作品是再創作,不過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大家都說原版總是比較吸引人的,你要再版,要怎樣做出你自己的味道,又要讓通曉原版的人還喜歡,還真不容易。對你自己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耶。

葉:對呀,盡力而為。

梅:好,我們預報下一回的。

葉:下回的題目很有趣,就叫作《神仙》,我們來看看衛斯理怎麼樣碰到一個神仙。

梅:謝謝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

葉:謝謝梅姊,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