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6年4月30日(日)早上8:00∼8:3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還有葉李華、葉老師您早。

葉:梅姊早,各位聽眾大家早安。

梅:是,海峽兩岸的朋友,我們此時此刻能夠在空中,借助葉李華、葉教授的帶領,進入「衛斯理書齋」,實在非常幸福,也是一個星期的期待喔。今天在節目進行之前,首先我要向葉李華、葉教授道一聲恭喜。

葉:謝謝。

梅:所有長期收聽這個單元的朋友,大家也會覺得很有參與感,也共同開心,那就是《衛斯理回憶錄》的第一冊出版了!

葉:對,千呼萬喚,總算出版了。

梅:是,真是恭喜恭喜再恭喜!

葉:謝謝,呵……

梅:各位聽眾朋友,你可以聽得出來,葉李華今天的聲音是掩不住的興奮。

葉:盡量掩住一下吧,因為我們今天談的不是《衛斯理回憶錄》。

梅:好,不管怎麼說,這本書終於問世了,這是很多人都很期待的。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錄音的此刻,我還沒有看到成書的樣子,不知道老師你願不願意簡單形容一下?

葉:拿到書的朋友都跟我說:這本書的美術設計非常有質感。我自己對美術設計是一竅不通,所以這方面我是很放心地交給皇冠出版社的編輯,請他們全權負責。據我所知,他們花了很大的工夫,把整個的版面設計一而再再而三地修來修去,到最後覺得很滿意了,才定案。有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跟其他一般書的封面設計、整體感覺都不太一樣,作為科幻小說,那個封面設計是很適合的。各位聽眾如果有興趣,上網去看一下,現在所有網路書店上面,都有這本書的封面圖檔,和一些簡單的文字介紹。

梅:文字的說明,你就這樣子說明啊?它的色調、它的構圖、主要的東西是什麼呢?它用什麼素材呢?

葉:不是太花俏,這本書封面是上下兩種不同的顏色:上面是接近紫色的藍色,下面是黑色。因為這本書的名字叫……

梅:神祕。

葉:兩個字,叫《錯構》。兩個字滿大的,上面跟下面各擺一個字。

梅:上下各一個字。字……

葉:滿酷的感覺。

梅:是,字的顏色呢?

葉:字的顏色比較白一點,但是它是有點摸得出來的立體感覺。

梅:立體感覺。字本身是帶一點模糊的感覺?

葉:不會太模糊,書名不能模糊。

梅:我是說字的感覺,什麼體?

葉:就是一般的細明體,或者仿宋體。書名那兩個字倒是沒有什麼太花俏的地方。

梅:好,就這麼單純,但是好像讓你很想一窺堂奧,這顏色的本身,就構成了一種神祕的、想要探索的感覺喔。我想內頁有很多的文字跟構思的過程,我們聽眾朋友有共同參與的興奮。

葉:對,耳熟能詳。

梅:好,詳細的情形大家要自己親見才為真。我們趕快進入今天的主題,今天我們介紹的是?

葉:《沉船》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很精彩,而且內容非常豐富,很難提綱挈領,或者擷取其中某一段,所以我想就不如請我們的聽眾朋友自己去看吧。今天我倒是想談一談這個故事其他一些有趣的相關議題。比如說倪匡在一九八六年改版的時候,幫這個故事寫了一篇序,他通常寫序字數不會太多,可是他特別偏愛《沉船》這個故事,所以《沉船》的序寫得比較長一點。更好玩的是,《沉船》這個故事剛剛開始的一、兩頁,倪匡一九七○年代當年寫的時候,他竟然用了美國一個科幻影集來切入。這個科幻影集是以時光旅行為主軸,它的第一集裡,談到了有史以來最有名的沉船故事。如果問任何一個人:第一個令你想到的沉船是哪一條船?我想大概一百個人裡有一百零一個都會說是「鐵達尼號」。

梅:是。

葉:尤其在,大概一九九七年那部風靡全世界的電影「鐵達尼號」拍出來之後,鐵達尼號更是家喻戶曉。有些事滿弔詭的,鐵達尼號當初聲稱是一艘不可能沉的最巨型客輪,沒想到首航的時候就沉沒了。如果我們用科幻的角度來設想鐵達尼號一直都是一帆風順地航行在大西洋兩岸之間,到現在為止,它還是會沉沒了,因為已經將近一百年了,它不可能繼續航行,在世人的心目中,大概也不會留下那麼深刻的印象。所以它的沉沒反而造就了它的不朽。

梅:真的是,這是怎麼說呢?好,在這次的作品裡,倪匡序言裡就作了這段描述,您說他寫得比較多一點,占用了稍微多一點篇幅,他說的最主要就是鐵達尼號?

葉:一開始就是鐵達尼號,所以我們就從鐵達尼號開始談起。倪匡在一九八六年的序裡邊說:

  「《沉船》這個故事,一開始就提及了鐵達尼號沉沒的事件,現在來校訂,看起來是很新鮮,因為最近這艘沉船(鐵達尼號)已經被發現,潛艇攜帶的攝影機,把巨大的船身內外,清清楚楚地拍攝了下來。奇怪的是,並沒有發現數以千計的遇難者的屍體,使這件事情的神祕性又增加了一重。」

我特別強調,這是一九八六年修訂版的序。我去查了一下,倪匡講到我們終於能夠重新目睹鐵達尼號的真面目,是在前一年、一九八五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深海潛水的科技已經越來越發達,雖然人類本身還沒辦法潛下去,但是已經可以用無人的(梅:儀器。)潛水艇,帶著攝影機下去,把鐵達尼號的位置找出來,而且把它的裡裡外外都照得很清楚。這一段,所有看過電影「鐵達尼號」的聽眾朋友應該都記憶猶新。電影「鐵達尼號」一開始,就是真實的鐵達尼號沉沒在海底的……

梅:那個是記實的錄影喔?

葉:對,那是真的。一九八五年的時候,我們發現鐵達尼號沉沒在三千八百公尺深的海底。從一九八五年到現在,又過了整整二十年,但是人類的科技仍然沒有辦法把鐵達尼號打撈上岸,這是目前唯一的遺憾。我們雖然能夠看到它的殘骸,甚至可以讓小鷹潛水艇帶著機械手臂抓出一點東西來,但是就是沒有辦法把它整個打撈上岸。我覺得,有雄心壯志的人絕對不在少數,總有一天,鐵達尼號的殘骸一定可以從三千八百公尺深的海底打撈上岸。有趣的是,很早以前就有人在科幻小說裡作過這種預言:總有一天鐵達尼號會被打撈上岸。我們今天就順便談一下這本科幻小說。這本科幻小說書名,因為還沒有中文翻譯版,我暫時把它翻譯成《深海的鬼魂》,英文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一九九○年的一本科幻小說。作者鼎鼎有名。我常喜歡說,在二十世紀的西方科幻界有三大科幻大師,我自己最熟悉的是「艾西莫夫」,我談過很多次了,另外還有兩位:其中一位叫「海萊茵」;另外一位叫作「克拉克」,《二○○一:太空漫遊》的作者克拉克。《深海的鬼魂》是克拉克在一九九○年所寫的一個長篇科幻小說。克拉克最喜歡的題材:第一個是太空探險,第二個反而是海底探險,因為他自己是業餘的潛水員。他對海洋的知識非常豐富,對於海洋的描寫、海洋的探險都能夠寫得栩栩如生。他在一九九○年的時候就想到,鐵達尼號已經沉沒了很久,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它的殘骸了,當深海的科技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人類會有辦法把它打撈上岸。科幻小說總是要作一些有趣的預測,他就預測,在鐵達尼號沉沒之後整整一百年,人類就有辦法把它打撈上岸。我去查了一下,鐵達尼號到底是哪一年沉沒的?答案是一九一二年沉沒的,剛好是民國元年沉沒的。克拉克預測在西元二○一二年的時候,距離他寫這個小說二十二年之後,也就是距離我們現在六年之後,人類就有辦法把鐵達尼號打撈上岸。因為它是一艘船的殘骸,所以把它叫作深海的鬼魂,我覺得也是滿名符其實的。不過,科技發展到現在,我想克拉克的這個預言可能會槓龜,呵……六年的時間大概還來不及。

梅:呵……還來不及。

葉:他在一九九○年作的這個預測算是比較樂觀的預測。我在幾年前,幫天下文化策畫科幻系列的時候,曾經考慮過出這本書,等到把這本書的原文本買過來看一看之後,我發現,他是一九九○年寫的,預測了很多一九九○年代的科技,在二○○一年、二○○二年來看,就顯得有點過時了。過時,不是說它的預測槓龜,而是說,就算它的預測成真了,也會過時。科幻很有意思,你作一個預測,大家或許會有期待,或者會有警惕,可是,不論你的預測成真或者成假,事過境遷之後,大家都會覺得平淡無奇了。以一九九○年代觀眾的角度,來看一九九○年的這本《深海的鬼魂》,會非常驚訝,因為克拉克在一九九○年的時候,在這本小說裡邊就預測到:十年之後會有所謂的千禧蟲事件,就是電腦要度過二○○○年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一般人通常都是在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年的時候,才聽說過千禧蟲可能會作怪。可是克拉克他,一來是預測,二來是收集資料很豐富,在很早以前就能夠把這一些科技未來的發展,通通都融入他的科幻小說裡邊,不愧為大師。

梅:對。不過,你講到事過境遷,這一類的作品,總有一天,不是都要事過境遷嗎?

葉:對呀,這就是科幻小說悲哀的地方。所以我每次在演講或者上課的時候,如果談到一部科幻電影或者一本科幻小說,它的預測已經事過境遷了,我都會跟我的聽眾或者同學說:請務必以(梅:當時。)當時讀者或觀眾的心情,來觀賞電影或者閱讀小說,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梅:對,你回顧它的預言,真的成真,就不得不佩服它的前瞻性。

葉:真的是這樣子。像倪匡在一九八六年,修訂他自己過去二十幾年所寫的衛斯理系列時,他有些時候一邊修,一邊忍不住還加了一些註解說:噯!這件事情被我預言到了;有些時候也會說:啊!這件事情預言錯誤了,調侃自己一番。

梅:寫這種作品的人絕對是大膽假設啊。噯!你說,一件新聞或者歷史事件,看在不同創作者的眼裡,它就會發展出很多不同的想像。像當年的這個影集,到後來變成我們熟知的一部電影。

葉:「鐵達尼號」。

梅:對,其實早先也有一些影集拍得不錯,也是因為這個事件?

葉:對。倪匡在《沉船》這本書的第一頁裡邊就提到了,他為什麼會提到鐵達尼號呢?原因就是,這個故事叫作《沉船》,雖然衛斯理的沉船和鐵達尼號毫無關係,但是因為,我剛剛說過,人類最熟知的沉船就是鐵達尼號,所以衛斯理務必要把鐵達尼號搬出來,如果直接討論鐵達尼號,又很沒有衛斯理的風格,因為鐵達尼號只是一個歷史事件,所以倪匡就發揮了他的巧思,在第一頁裡邊就談到了,並不是真實歷史裡邊的鐵達尼號,而是在他那個創作時代不久之前,倪匡所看過的一個科幻影集裡邊的鐵達尼號。

梅:所以說,真真假假,這影集裡也對他造成了影響跟啟發。

葉:對,這一段非常精彩,我一定要唸一下。名義上是衛斯理說的話,不是倪匡說的話,因為這是衛斯理的第一人稱,衛斯理說:

  「最近,美國一家電視公司攝製了一個科學幻想性質的電視影片,涉及到時光倒轉,其中有一段以鐵達尼郵輪撞冰山沉沒的事件來作為題材。大意是說,有兩個現代人,由於「回」到了幾十年前,忽然發現自己在一艘大郵輪上面,繼而發現那一艘郵船竟然就是鐵達尼號。」

衛斯理繼續說下去:

  「這兩個人自然知道鐵達尼沉船的大悲劇,於是他們大為恐慌,找到了船長,告訴船長說,他們的船會在某時某刻撞冰山而沉沒,船長,當然不信,而且,還把他們兩個人當作瘋子給關了起來。

  但是,不幸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就像歷史所記載的一樣,鐵達尼號終於撞上了冰山。」

好,這是衛斯理轉述他所看到的科幻影集裡的故事。緊接著筆鋒一轉,完全不一樣了。衛斯理接著說:

  「這是設想很奇的一個故事,但是,這樣子的故事如果由我來寫,我一定要將之稍作更改,改成什麼呢?改成那兩個人向船長一說,船長開始不信,後來終於相信了,於是,改變了鐵達尼號的航線,結果反倒撞到了冰山,正如歷史所記載的那樣。」

所以我說,筆鋒一轉就可以顯現出,倪匡也好、衛斯理也罷的想像力,不但不輸給美國這些編劇,反而更勝一籌。所有談時光旅行的故事裡,最有趣的一點就是:你怎麼改變歷史?如果只是改變了歷史,讓結果跟我們的歷史不符合,那太容易了。時光旅行的故事最難寫的地方就在,你必須說服你的讀者或者你的觀眾,歷史改來改去,到最後還是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所知道的歷史。幾乎是一個規律或者定律,最高明的寫法就是,你要把它寫成:裡邊的主角經過千辛萬苦,設法改變歷史,結果無巧不巧地,竟然完成了一段歷史。這是時光旅行寫得精彩的不二法門。

梅:所以,最後你一定要自圓其說到你現在看到的實際狀況,它一定要回到原點來。

葉:對,自圓其說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我們所知的歷史……

梅:你不能否定我們現在的這個歷史。

葉:不能被改變。不管中間的過程多麼曲折離奇、多麼九死一生、千辛萬苦,到最後,一定要回歸到我們歷史。所以,倪匡就是反其道而行,他說如果他來改編這個故事,一定會說這兩個人經過時光隧道到了鐵達尼號,後來發現它非撞不可,就跟船長說你一定要改變航道。一開始的時候船長當然不願意,到最後,總算被他說服了,可是就是因為改了,所以撞上冰山。鐵達尼號撞冰山這件事情其實也是很……

梅:這是事實嘛。

葉:很奇怪的事情。

梅:喔?

葉:理論上來說,是不太可能的。一九九七年那部電影裡,也作了不同的詮釋。它是以愛情故事來凸顯整個悲劇,我記得有一個鏡頭,我自己覺得很有意思,剛好呼應了倪匡這個說法,它說男女主角在親熱的時候,吸引了船員的注意,所以船員就反而沒有看到冰山,總是要自圓其說一番嘛。

梅:噯!也不是不可能啊。

葉:對呀,所以說是自圓其說是很重要的,只要能夠說服你的讀者或者是觀眾,就可以了。

梅:好,這是一個想法的自圓其說。對於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他的寫作的技巧可以幫助他自圓其說,對不對?我們來談談倪匡的寫作技巧吧。

葉:這本書裡邊有很多的寫作技巧,第一頁裡邊談到時光旅行的鐵達尼號,只是倪匡隨便運用了一下他的技巧,來跟讀者來分享一下。這本書裡邊真正的寫作技巧,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故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之間衛斯理的敘述停掉了,然後,衛斯理說:以下必須要用白素的一段敘述來取代。什麼敘述呢?是白素所寫的一大段日記。為什麼呢?讀者看下去立刻就知道了,原來衛斯理竟然發瘋了,所以那段時間對衛斯理來說,他的記憶是一片空白。所有的衛斯理故事幾乎都是第一人稱所寫的:衛斯理知道什麼、衛斯理記得什麼,就可以寫什麼;衛斯理如果不記得什麼,當然寫不出來。

梅:寫不出來囉。

葉:如果衛斯理不記得……

梅:他瘋了,那怎麼辦呢?

葉:對呀,如果衛斯理不記得什麼,或者是衛斯理沒有看到什麼,他竟然寫出來的話,感覺起來就像第三人稱(梅:對呀。)前後就不一致了(梅:是呀。)他為了自圓其說,就必須告訴大家,下面的話因為衛斯理沒有記憶,只好請白素出馬,如果用白素第一人稱來寫,味道又不太對,所以借用白素的日記抄一大段。

梅:記實,哎呀!太有趣了。

葉:對,衛斯理竟然在這段時間發瘋了,變成了一個無藥可救的瘋子。為什麼會發瘋呢?大家如果去看《沉船》這個故事,就會知道,衛斯理在海底的沉船裡邊,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景象,他是怎麼樣也不會預料到,在古代的沉船裡邊,竟然會看到那樣子的……我只能說東西,賣個關子,他就嚇得發瘋了。當然白素很心疼,一直很細心照料他,希望奇蹟出現。後來奇蹟果然出現,為什麼呢?因為衛斯理是系列小說的男主角,奇蹟如果不出現,故事就講不下去。

梅:講不下去了,呵……

葉:只好再用了一次無巧不成書的定律,讓衛斯理不小心摔了一跤,反而把他的精神病給治好了。

梅:他又活回來了。

葉:對,這一段,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們就回頭講我的《衛斯理回憶錄》第一冊,裡邊也呼應了這一段,就是衛斯理的失憶跟發瘋。既然叫作回憶錄,有回憶這件事情,就必須要告訴我的讀者:衛斯理為什麼要回憶?所以,一、兩年前我就絞盡腦汁在想:衛斯理回憶他一生的動機何在?既然是衛斯理,他的動機一定要不同於一般人,我絕對不會讓衛斯理老年的時候躺在搖椅上面,對著他的兒孫來回憶他過去一生,那就太稀鬆平常了。我也是借用了倪匡這種反其道而行的方式,既然我要寫回憶錄,要回憶,反其道而行,回憶就變成了失憶,就是因為失憶,所以必須要把記憶給找回來,因此就有了回憶錄。其實這……

梅:這也是你的自圓其說。

葉:對,萬變不離其宗。很多時候,如果用反其道而行的所謂逆向思考模式,很多的難題會迎刃而解。

梅:迎刃而解,是的。好,所以在葉李華的《衛斯理回憶錄》裡,屢屢可見這樣的技巧喔。當然衛斯理多多少少,不知不覺,就會摻雜了倪匡,好像他就是他的代言人;倪匡有很多的想法,是藉著衛斯理的話表達出來。

葉:對,他們兩個有些時候是一而二、二而一。

梅:好像分身哪。

葉:當然有些地方也是不太一樣啊,比如說衛斯理的身高比倪匡高很多,呵……

梅:這可能是他自我期盼的吧,補償他實際的不足,他自以為的不足。

葉:倪匡常常跟我們開玩笑說:千萬不要說我著作等身,那等於罵我個子矮。因為倪匡寫的書實在太多了。

梅:他實在很幽默耶。噯!你倒是形容一下,倪匡到底多高啊?

葉:倪匡跟他太太一樣高,呵……

梅:哎呀!你……呵……

葉:這是最簡單的答案。

梅:好,真是……噯!你實在是反應很快,其他就留待我們想像了喔。

葉:其實在《衛斯理回憶錄》第一冊的封面折頁,有我跟倪匡的照片,是我自己最喜歡的照片,那……

梅:多少年前拍的?

葉:將近十年前。

梅:你應該是近照吧?

葉:不是,那是我當初在美國的時候跟他拍的。

梅:所以是你們兩個的合照喔。

葉:我們兩個的合照。我跟倪匡的合照並不多,常常都是我去拍他,反而我們兩個的合照少之又少。

梅:少之又少。

葉:我自己最喜歡的就是那張照片。我們兩個剛好都穿白衣服,站在他們家的後院,背景還隱隱約約可以看到金門大橋,如果我們兩個現在站在一起照,就會發現我真的比他高滿多的,呵……

梅:你們是站著照的?

葉:我們是站著照的。

梅:好,那是半身照?

葉:對,半身照。

梅:OK,好,十年前的葉李華、十年前的倪匡在美國,以舊金山……是不是?

葉:金門大橋為背景。

梅:金門大橋為背影的一張照片,就在《衛斯理回憶錄》皇冠出的第一冊裡邊。

葉:折頁裡邊。

梅:折頁裡邊。說了半天,我想今天播出的時候,其實在市面上已經可以看得到這本書了,大家不妨……噯,你說。

葉:網路書店絕對有了。

梅:絕對有了。

葉:皇冠是說五月會正式出版,今天是四月三十號,所以我不太敢確定,但是我確定網路書店已經都有了。

梅:一定有了。好,我們下一次要講的是什麼?

葉:我們還是根據寫作順序,下一次講《大廈》,高樓大廈的「大廈」,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裡邊還牽涉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呵……

梅:哎喲!好的,我們就下回再見囉,謝謝……

葉:好的,謝謝梅姊,謝謝大家。

梅:謝謝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