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6年4月9日(日)早上8:00∼8:3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很高興又能夠在這個時候跟您天涯共此時。更開心的是,透過電話連線的方式,感謝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再度在橋上為大家開闢了「衛斯理書齋」。葉李華你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梅:接續著上回在節目當中,跟大家回顧以衛斯理為主角的故事──倪匡的作品《老貓》,今天我們要介紹《貝殼》。在沒有介紹之前,我想我應該恭喜葉李華、葉老師,你現在是喜事連連,一步一腳印,終於看到一點開花結果。上回,在「衛斯理書齋」跟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寫作歷程之後,你已經透露了成書的第一冊,即將在五月份就要問世了,是不是?

葉:對。

梅:皇冠雜誌四月號上面有一篇你的大作,這個大作大家看了的話,會覺得很有親切感,因為在成文之前的經歷,就是您那次的香港之行,我們好像也跟著一起分享,對不對?

葉:對,這是我的一大心願,非常感謝皇冠雜誌可以幫我完成這個心願。我們在書齋裡邊,也曾很仔細談論過,去年九月初的時候,為了要釐清倪匡衛斯理一百四十幾個故事的順序,要確定哪一個故事在先、哪一個故事在後,要把它排出順序來,所以,我去了一趟香港,做了一番考據的工作,收獲相當豐富,不但考據出來正確的順序,甚至把它當初在《明報》副刊連載的時間,包括年月日都查出來了。我特別跟皇冠雜誌商量,能不能夠把這個年表在皇冠雜誌上發表?我自己也知道,硬生生地發表一個年表,看起來太學術了,不太適合皇冠雜誌的風格,所以我自己就說,能不能夠讓我也寫一篇文章來配合這個年表?或者倒過來,將這個年表配合這篇文章也沒有關係。主編就問我:想寫什麼呢?我說:寫倪匡或者寫衛斯理都可以。他說:寫倪匡比較好,因為倪匡是真人,衛斯理是小說人物,真人更能夠打動讀者的心弦。我說:好。我就很快地寫了一篇〈倪匡與我〉的初稿,主編看了滿喜歡,說這都是真人真事,它把我和倪匡二十年之間的互動關係娓娓道來。他鼓勵我把它好好地整理出來,正式地交稿。後來為了配合出書,稍微延後發表。現在總算是水到渠成,所以在四月號的皇冠雜誌上面就有了這篇文章,叫作〈倪匡與我〉,差不多一萬兩千字左右,再配合一個年表,把衛斯理一百四十幾個故事的發表時間,非常完整地整理出來。總算完成了我的一大心願。

梅:是,恭喜你,真是不容易耶,好像在寫研究報告一樣,不過你要深入淺出,生動、又帶情感地把它表達出來,這是不容易的事情。好,〈倪匡與我〉,當然你們之間的情緣很深、結緣也很久,所以有很多是你的第一手資料,一些倪匡個人的事情,或者一些他在成書之前的淵源、動機,你都比別人知道得更多一點。

葉:也不完全是倪匡自己告訴我的,事實上,有一半以上……

梅:也有他的朋友告訴你的嗎?

葉:不是,有一半以上是我間接收集來的。比如說上次的《老貓》,情節實在太豐富了,有點意猶未盡,我們藉此補充一下。像《老貓》這個故事,到底有沒有一隻真正的貓影響到倪匡,促使他寫了《老貓》?上次梅姊好像也問過我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答案並不是寫在《老貓》這本書裡,不管在它的序言或者本文。倪匡在《老貓》這本書的本文裡、或序言裡,都沒有提到過這隻貓到底是如何有所本的。但是,在他另外一本書,我們之前也提過的一本書,叫作《見聞傳奇》,這本書裡邊倒是透露了這個祕密。我自己會收集到這麼多的資料是因為,凡是倪匡相關的文字我都喜歡收集,互通有無,就把這段故事給串起來了。為了完整起見,我們稍微花一點點時間把這個故事補充一下。

梅:好的。

葉:這隻貓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在倪匡的生命歷程中,那隻貓對他意義非常重大,因為它出現在倪匡最悲慘的一段時間。怎麼樣悲慘呢?他可說是在坐牢,不過那並不是真正的牢房,而是被軟禁在一個空房子裡,那個時候他是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面,他犯了一個共產黨眼中的罪行,有機會我們再講這個,根本不是什麼罪,但是在共產黨的制度之下,那就是一個可大可小的罪;這也是為什麼倪匡後來那麼痛恨共產黨。有一年冬天非常冷,開春差不多二月份的時候,那間小房子裡突然冒出一隻毛茸茸的動物來,倪匡一看,竟然是一隻純種的波斯貓,看起來雄糾糾,氣昂昂,不像是野貓,因為牠滿乾淨的,唯一遺憾的是,波斯貓的毛都很長,但是這隻貓不知道怎麼回事,牠的毛通通都打結了,不知道是牠自己撞到什麼東西,一直滾來滾去打了結,還是有什麼人惡作劇把牠的毛通通打了結了。倪匡就收養了這隻貓,陪他作伴;他自己一個人坐牢很孤單,常常自言自語,有了貓之後,對著貓講話,感覺起來好像是跟一隻動物在溝通。

梅:總是有個對象說話。

葉:對,閒來沒事,倪匡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幫牠理毛,把結一個個很細心地解開,如果太用力,毛就會扯斷了。根據倪匡的說法,從當年的二月份到五月份,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牠全身的毛解開一半而已。

梅:哎喲。

葉:解開那一半,看起來就非常漂亮,因為是純種的波斯貓嘛。可是,五月份的時候,倪匡就決定要逃亡,只好跟這隻貓說拜拜,他沒有帶著那隻貓跑掉,他是騎著一條瘦驢,跑到了某個火車站去搭火車,到了港口,坐船潛回上海,這一段我們有機會再好好地講。倪匡在《見聞傳奇》裡,就特別提到了這一段,說後來他寫了一篇小說叫《老貓》,就是以這隻貓為基礎的。像這些東西就是淵源,收集起來會感覺非常有意思,可以看到一個作家的心路歷程。

梅:是,他在被軟禁,很無聊的時候,有貓陪伴,在解牠毛結的時候,他一邊跟牠講話,一邊也就想到這些點子了喔。

葉:倪匡說,不但是想到這些點子,甚至還跟那隻貓說了一些他自己對於未來的憧憬跟理想。

梅:喔,結果那隻老貓是第一手聽他經驗,聽他創作的人。好,我記得他以前還養過魚,是不是?

葉:他以前還有個筆名叫「九缸居士」;他家有九個魚缸,所以他是「九缸居士」。

梅:是,所以這些對他來說,都會產生一些創作的靈感?

葉:當然,我們很早以前談到過的《透明光》,就是他養熱帶魚來的靈感;有一種熱帶魚,肉是透明的,可以見到骨頭。

梅:是,這麼說起來,我們以此類推,今天講的《貝殼》跟他平常的興趣也有關囉?

葉:更有關係。倪匡曾經有一陣子,三十多歲的時候,突然迷上了收集貝殼,而且變成了舉世聞名的貝殼收藏家;也就是因為他那個時候那麼著迷,就寫了《貝殼》這個故事。這一段,我覺得我們可以好好講一講,後來倪匡把這個興趣給戒掉了,根據倪匡自己的說法是:忽然之間興趣消失,如同一場春夢。

梅:他有興趣的時候,瘋狂收集。

葉:瘋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倪匡自己目前為止,對於貝殼的知識還是專家級的,這點我可以親身作證。後來他不收集貝殼了,但是對貝殼多多少少還是有興趣,常上網過過乾癮,找一些貝殼的資料,一些文字的描述,還有很多照片……諸如此類。

梅:那就不是實體的,是在電腦裡邊。

葉:我說過,過過乾癮嘛。倪匡看到那些貝殼都還能夠如數家珍,看到貝殼那些拉丁學名都還唸得出來。

梅:哎喲!真是有夠專業。

葉:比如說在《貝殼》這個故事裡邊,他就透過白素的嘴巴講了一句話:

  「這枚形狀怪異的螺,叫作『細腰肩棘螺』。」

「細腰肩棘螺」顯然就是學名,顯示他那個時候對於貝殼分類學,已經非常了解了。從中文的角度來說,任何生物至少有兩種學名:一種是中文的學名,一種是拉丁的學名。身為一位華人生物學家,這兩種學名都要熟悉。倪匡對於貝殼的認識,真的是專家級,他可以旁徵博引把螺的形狀啦、特性啦……都寫在他的小說裡邊。但是倪匡寫作,絕對不會賣弄他的這一些專業知識,他都是很不著痕跡把它寫進去,像我剛剛提到的學名,竟然是透過女主角白素的嘴巴所講出來的。倪匡收集貝殼,還有一些其他的收獲,倪匡後來移居美國,偶爾要用英文跟人溝通,比如說要上街買東西啦,或者有人敲門推銷之類的。倪匡的英文講得還不錯,相當流利,我就曾經問過倪匡:你的英文到底是哪裡學來的?倪匡說他在香港曾經交了一些英國的朋友,都是英語對話,會話的方面是跟他們練習來的,我說:哪來的這些英國朋友?他說他在香港曾經參加過一個貝殼俱樂部。

梅:喔……也跟貝殼有關係。

葉:也跟貝殼有關係,所以他的英語會話是因為收集貝殼、參加俱樂部而學會的。

梅:所以那些學名對他來說,很容易就記住囉?

葉:不止學名,你到了俱樂部裡,當然要跟人家天南地北地聊聊天。

梅:當然。

葉:倪匡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他也沒有特別去上過什麼英語課,跟那些英國人混熟了之後,英語也就朗朗上口了。

梅:是,這跟葉李華老師你的不一樣喔,你的英文也是啵兒棒的,不過我們所了解到的你,就是翻譯,是文本的。

葉:對,如果說我的英文還算可以,那只是閱讀的部分;英文至少有四個部分。

梅:聽讀說寫。

葉:聽說讀寫嘛,我大概只有閱讀的部分,因為我長年做翻譯,所以看英文的功力還不錯。

梅:讀寫的功力。

葉:寫的部分不行,很勉強,聽的部分也滿勉強,說的部分搞不好還沒有倪匡流利。

梅:是嗎?因為說的機會沒他那麼多?

葉:對,呵……。

梅:好,回頭來講《貝殼》。

葉:好,回頭來講。我們話說從頭,倪匡當初怎麼會突然想要收集貝殼呢?這一點,倪匡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讀過,但是沒有把它剪下來,現在覺得有點可惜。他在裡邊就感嘆人生無常,常常一個小小的念頭,改變了後面很多的事情。他講到當初收集貝殼的起因,追根究柢是他有一天去逛百貨公司,前面有一條岔路,可以向左邊走、可以向右邊走,但是他偏偏就選擇了一個方向,看到了櫃檯上面擺了幾個貝殼,非常漂亮,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不能自拔。一開始的時候他覺得,貝殼這種東西,種類豐富,體積又很小,可以多收集一些,琳瑯滿目又不占空間。他就開始收集資料,那時還沒有網路嘛,但是他從很多的郵購目錄裡邊發現,貝殼的種類繁多,大大小小各種的貝殼都很可愛,不知不覺中,他收集的貝殼不但數量越來越多,塊頭也越來越大,到最後,他的家裡都放不下了,竟然還去租了一個空房子,一方面拿來當他的書房,一方面就拿來存放他的收藏。我們之前在講《湖水》那一集曾經講過這個書房,後來房東自殺身亡,房子裡好像還有鬧鬼的事件,這是倪匡自己講的。《湖水》這一集的書齋我已經上網了,聽眾朋友如果想複習,或者沒有聽過的話,可以上網去收聽《湖水》這一段;我們談到倪匡的遇鬼事件,也是跟《貝殼》有關係的。我剛剛稍微提到,倪匡從郵購的目錄裡,看到琳瑯滿目的貝殼。我就曾經問過倪匡,我說:你們收集貝殼難道不是去海邊撿嗎?被倪匡嘲笑了一番,他說真正貝殼收藏名家不太可能去河邊或者海邊撿貝殼,因為窮畢生之力,大概也撿不到幾個真正珍貴的貝殼,到最後都是在拍賣會,或者說是在……

梅:收藏家。

葉:對,都是互相之間買賣的,而且都有價格的,就好像收集古董一樣。倪匡當初花了很大的財力,花了很多錢收集貝殼。倪匡曾經講過他有收集癖,凡是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東西,他都喜歡收集,剛剛我說的嘛,看起來琳瑯滿目。他唯獨不喜歡收集一樣東西,就是他自己的小說,他自己寫的文章跟小說他不收集,非常奇怪。倪匡以前也集郵,而且功力非常深厚,他專門集清朝的郵票。

梅:主題郵票啊。

葉:對。貝殼也是一樣,他那個時候一發不可收拾,看到寄來的郵購目錄一大本,看起來非常漂亮,從頭到尾每一個都不忍割捨,就寫信給那個商家說……

梅:全要啊?

葉:我全要了,你打個折扣,就是那麼豪爽,也就是因為這樣子,他的貝殼收集一下子就暴漲,不得不租一個房子,擺了很多架子放貝殼,自己自得其樂在那邊玩賞。後來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他自己只是一個作家,雖然是一個名作家,但是憑他的財力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那一些王公貴胄貝殼收藏家,他們能夠收集到比他多太多的貝殼,忽然之間,自己就把自己給點醒了。

梅:想通了。

葉:想通了之後,他就說:不玩了。

梅:停了。

葉:不玩了之後,就感覺那些貝殼有點累贅了,他就自己變成了賣家了,他就……

梅:轉手給別人了。

葉:在一些世界有名的貝殼收藏雜誌上面刊登廣告。

梅:拍賣。

葉:對,說他有哪些貝殼要出售。結果有一位西方女士,我忘記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特別坐飛機到香港來跟他買,那位女士也是非常瘋狂的貝殼收集者。根據倪匡的說法是,這位洋女士,怎麼樣也不敢相信一個東方人竟然有那樣豐富的收藏,跟他一見如故,倪匡說:一見如故是一見如故沒錯,可是價格絕對不能夠削減。還是叫她拚命開旅行支票,要她把旅行支票通通開光了以後,再把她要的貝殼賣給她,很有意思。倪匡說他後來恍然大悟,覺得自己不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級收藏家,這點跟金庸或多或少有一點點的關係,我稍微唸一下倪匡在四十歲的時候,金庸曾經給他寫過一段話,這段話寫的是文言文,我還是唸一下;話很長,所以我只是節錄跟貝殼有關係的,金庸是這樣子寫的說:

  「舉世貝殼藏家,或雄於資,或邃於學,抑或為王公貴胄,似君以俊才鳴者,未之或聞。」

意思就是說,舉世的貝殼收藏家或者是一個……

梅:有錢的。

葉:資本家,很有錢;或者是一個學者。

梅:他要研究。

葉:或者是王公貴胄;像你這樣是一個才子……

梅:沒聽過。

葉:沒聽過。倪匡後來想到,對呀,才子財力有限,只好把這個興趣給戒掉了。

梅:好,不過戒掉是戒掉,他還是留下了可貴的痕跡。

葉:對,就像我說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至少從《貝殼》這個故事裡,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一點點倪匡收集貝殼的功力。順便強調一下,倪匡在後期的衛斯理裡,常常拿早期的故事延伸寫續集,《貝殼》也不例外;《貝殼》在他的晚期作品裡邊有一個續集,而且這個續集相當精彩,絕對不輸前傳,書名叫作《未來身份》。大家如果心急、忍不住,可以看完《貝殼》之後,立刻跳到《未來身份》去看。

梅:好,當然在這個作品裡邊,雖然它不著痕跡,還是有很多是必須要有貝殼相關的深厚知識,才可以寫得入木三分,。

葉:對,真的是這樣子。

梅:你需要跟大家簡單地說故事的內容嗎?

葉:一句話就可以了,就是一個大富翁,但是他很不快樂,到最後……又是外星人惹的禍,不是惹的禍啦,是造福啦,就把他改造成一個貝殼,一個海螺,從此他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倪匡就有辦法寫成一部中篇小說。

梅:真是了不起,看一個東西就可以想成一個故事,這是說故事的高手。好,我們現在回頭來講講關於出版的問題。

葉:好的。

梅:你的「衛斯理書齋」所提到的衛斯理回憶錄故事,第一冊五月馬上就要出版了。

葉:五月。

梅:已經排版印刷了。

葉:對,都好了。

梅:校對什麼,早就已經好了,對不對?

葉:對。

梅:整個內文部分,有沒有可以讓我們先聽為快的呢?

葉:上次我們也稍微作過一點預告,已經四月份了,這本書前面我自己寫的序言,已經可以公布了,所以最後一點點時間,我想正式公布這個序言。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要預告一下,下禮拜要講的是《地圖》這個故事。我必須要說明,倪匡幫我在《衛斯理回憶錄》裡寫了一個非常簡短有力的序,所以我自己並沒有寫序,我是用這個小說人物的筆法,也就是用衛斯理的第一人稱,幫這套回憶錄寫了一個序,也不叫序,叫作「宣言」。聽起來好像非常沈重,非常正式,為什麼呢?當然是有原因的,最後五分鐘的時間,我來唸一下《衛斯理回憶錄》的宣言。這個宣言很好玩,前面還引了一個很有名的捷克小說家,叫作「米蘭.昆德拉」,講的一句話:「人類反抗強權的鬥爭,無異記憶反抗遺忘的鬥爭」。為什麼會引這句話?大家聽到我下面講的,應該就會很清楚了。好,接下來我就直接來唸這一段宣言:

  「全世界目前有六十五億人口,其中最不該寫回憶錄的一個人,或許就是我──衛斯理。原因非常簡單,過去幾十年來,我持續不斷地記述和發表自己的離奇經歷,從《鑽石花》到《只限老友》,共計一百四十幾個故事,一千二百餘萬字。

  這些經歷有的匪夷所思,有的神祕莫測,更有的驚險萬分,甚至生死一線,例如我曾經往返「天堂」,出入「陰間」,深入地心深處,遨遊未來世界;又如我遇見過好幾十種異星生物,接觸過各式各樣的神鬼和精怪,擊敗過全世界最兇惡的匪徒,粉碎過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以致常常有讀者問我:「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面對這類質疑,我總是一笑置之,因為我覺得這其實是根本不必回答的一個問題。

  現在,我卻必須在此鄭重聲明,凡是我正式發表的故事,沒有一個不是真人真事(只是為了顧及當事人的隱私,或避免挑起不必要的爭端,我經常姑隱其名。)事實上,還有更多的真人和真事,由於太過驚世駭俗或難以置信,我或者一筆帶過,或者從來未曾提及。

  然而,光是這樣的聲明絕對不夠,我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親筆寫成一套完整的回憶錄。原因是──為了對抗一樁天大的陰謀!

  這樁陰謀,目前仍在進行之中,結果如何難以逆料。所以這一次,我不打算向讀者賣關子,我要明明白白地告訴大家:這樁針對我而來的陰謀,就是要讓我自己,以及我的每一位讀者,都相信「衛斯理」只是虛擬的小說人物,並非真實存在於世上的一個人!

  而我撰寫這套回憶錄的目的,正是要設法證明,衛斯理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淚的真人。因此,為了凸顯這些回憶的真實性,我決心打破一切禁忌,把我一生所經歷的事件,盡可能寫得深入而透明。更重要的是,過去基於種種原因,未能公諸於世的好些祕密和謎底,包括我自己的身世之謎,在這套回憶錄中,也都會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熟悉我的讀者一定都知道,我很少(但有例外)在一本書的開頭,引用什麼名家名句或格言成語。但在這篇宣言的最前面,我卻刻意引用那句話,用以宣誓我的決心。我將藉著這套回憶錄,對抗那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強權──它是名符其實的前所未有,因為我已經確定,它來自另一個世界(不是另一個星球)!

  以上這些文字,似乎有點語無倫次,我自己當然也注意到了。尤其是我的老讀者,或許讀到這裡,陌生的感覺已經越來越強烈。請大家務必諒解,因為不久之前,我才脫離「杜鵑窩」的生活,但我來不及休養,我得在第一時間拿起筆來。

  好像越描越黑,算了,還是從頭說起吧!若不從頭說起,我還真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把前因後果交代清楚,以便下一本書,就能正式進入回憶錄的部分。

衛斯理.公元二○○五年」

好,結束。

梅:哎喲!真是要鼓掌叫好。

葉:謝謝梅姊。

梅:寫得太精彩了,其實是葉李華代筆喔。

葉:我絕不承認衛斯理是虛擬人物就對了。

梅:好,非常謝謝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

葉:謝謝梅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