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6年3月26日(日)早上8:00∼8:3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我是梅少文,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早,很高興在今天的空中,能夠再度由於葉李華老師的大力相助,開闢了「衛斯理書齋」。葉李華、葉老師你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梅:葉李華特別說這次我們要講一個不算是科幻,卻放在科幻領域裡的故事,就叫作《鬼子》,而且這個「鬼子」就是我們認為的、平常講的日本鬼子的那個「鬼子」,這是滿特別的喔。好,我們就趕快說說這個故事吧。

葉:好,其實倪匡寫著寫著,到最後也覺得這個《鬼子》故事並不那麼科幻,所以他在這個故事的結尾,大概花了一千字的篇幅,也自我解嘲一番。等一下我們再講。我先稍微說明一下倪匡在一九八六年修訂版寫的一個很簡單的序言,他說:

  「《鬼子》這個故事,背景敘述就是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時候,舉世震驚的所謂「南京大屠殺」。」

倪匡非常非常關心這一段歷史,收集了很多的資料,他說: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屠殺,收集了不少資料,但是寫的時候都沒有用上,因為根本寫不下去,太血腥、太殘暴、太醜陋了。」

倪匡本來是想好好發揮一下,把日本鬼子當初在南京大屠殺所犯下的暴行,用文字加以控訴,但是寫著寫著,到最後發現,他頂多寫了他原來構想的十分之一而已。我在這邊可以保證,即使他只寫了原來構想的大概十分之一,可是倪匡那幾段文字看起來也非常觸目驚心了。我們都知道,我也一再強調,倪匡用文字來描繪各種場景、各種事件、各種人物的功力,實在太深厚了,他不論描寫什麼東西,都會讓大家覺得栩栩如生。雖然倪匡說他寫得非常保守,但是我看了之後,還是會覺得心驚膽顫,甚至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還會有這種感覺。所以細節部分我們今天就不講了,各位聽眾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倪匡原著,我們今天把故事大綱先稍微講一下,然後引申一下其他相關的故事。

梅:我們說不忍聞問、慘不忍睹喔,連他在寫的時候,想到那個情境,都難以動筆,可見得是多麼淒慘,多麼慘絕人寰。

葉:倪匡特別強調說:

  「寫《鬼子》故事的時候,還絕未發生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書,掩飾日軍侵華的血腥罪行。」

梅:還在那個之前。

葉:這個故事我考據過,是一九七一年七月到九月的時候連載,所以還沒有。但是倪匡說:

  「小說結束時,已斷定日本鬼子決計不會悔改,果然言中。對於小說寫作人來說,自然對自己的眼光感到滿意。」

就是說他滿有高瞻遠矚的眼光。

梅:不過這個時候他寧可他猜錯。

葉:那當然。我簡單介紹一下故事大綱,故事一定會發生在衛斯理的身邊,至於怎麼樣發生在衛斯理的身邊,巧妙各自不同。這次是有一個日本觀光團到香港去旅遊,有一個大概五、六十歲的日本老頭,看到一個遊覽車導遊小姐,忽然之間就嚇得魂不附體。衛斯理就很好奇地去追蹤這件事情,這才發現,這個日本老先生在日本是一個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他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他當初在二次大戰的時候,是一個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兵,曾經姦殺了一個中國女子,到了香港之後,看到那個導遊小姐,發現她們兩個長得一模一樣,覺得好像是她來討命。衛斯理追蹤到最後發現,這兩個女子很可能是母女。好玩的是,這個日本人還天良未泯,過去二、三十年一直不斷地懺悔這件事情,到最後受不了良心的苛責,竟然就自殺了。倪匡用了非常巧妙的小說技巧來烘托他的自殺,他怎麼寫的呢?他寫說,當初衛斯理到日本去追查這件事情的時候,曾經找了一個日本私家偵探跟他一起調查,這個私家偵探也是衛斯理之前的好朋友,至於他怎麼樣跟這個私家偵探認識,倪匡只是稍微提了一下,將來我可能會補充。這個私家偵探是一個日本人,而且是一個年輕人,跟二次大戰根本沒有什麼關係。可是,當他們到最後發現這個日本老先生因為良心的苛責自殺,這個年輕的日本私家偵探竟然講一句話,我來唸一下,他皺著眉頭說:

  「他為什麼要自殺呢?真洩氣,竟然不是用傳統的切腹自殺,而是上吊死的。」

倪匡就用這個來烘托,他們日本人武士道的精神還很邪惡地流傳下去,到了他們年輕人下一代、更下一代的身上去,就是說軍國主義幽靈還是一直陰魂不散,倪匡一直強調的是人性本惡,在這個故事裡邊,更是把這個關節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小說筆法,我覺得最激賞的一點就是,他後來幫這個日本兵把當初在南京大屠殺過程那幾天中他自己的一些心路歷程,用日記體的方式寫出來,到最後被衛斯理發現,公諸於世。倪匡當初收集了那麼多資料,真正寫出來的可能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而已,可是已經非常露骨了。詳情如何,我還是要鼓勵各位聽眾去看原文。

梅:還是要自己去看喔。不過我想,我們藉著這個機會倒是可以提一下,那個時候比南京大屠殺還更恐怖的「七三一部隊」。

葉:對,我今天想稍微再提一下就是,南京大屠殺舉世震驚,日本人想要掩蓋也掩蓋不了。可是有另外一個事件,像梅姊剛剛說的,可能更殘酷、更殘忍,就是在東北的「七三一部隊」。我之前在課堂上或者演講的時候,曾經問過一些年輕的同學,他們對於「七三一」這三個字好像都沒有什麼感覺,我自己覺得滿驚訝的,因為這個事情更駭人聽聞。大概十多年前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就叫作「黑太陽七三一」,黑太陽當然是諷刺日本的軍旗,黑色是代表幽靈的意思。「黑太陽七三一」這部電影,不知道梅姊有沒有看過?

梅:沒有,這種片子我都不太敢看。

葉:很多人不敢看,目前在台灣可能也找不到任何的錄影帶或是光碟了,我上網去查過跟這部電影相關的資料,據說這部電影拍得非常逼真,光是看這部電影,大概就會令人毛骨悚然了。

梅:你看了嗎?

葉:我也沒看過,很想找來看,因為我現在在寫的《衛斯理回憶錄》已經快要進入第三冊了,很可能第三冊裡,我會提到一些關於「七三一部隊」的事情,所以現在正在積極收集資料當中。

梅:相關資料。

葉:我們在這邊也想呼籲一下聽眾朋友,如果哪一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租到或者是借到、買到「黑太陽七三一」,麻煩告訴我一聲。

梅:好,這個電影的名字叫作「黑太陽七三一」。

葉:對,是一個香港導演拍的,拍得非常寫實,很多人不敢看,光看那個……

梅:名字,真是嚇人。

葉:現在網路上,關於「七三一部隊」的資料滿多。我自己的習慣,就像之前我們在書齋裡邊常常強調的,現在我最喜歡上的網站就是w-i-k-i維基,wikipedia維基百科全書的中文版裡邊,只要打「七三一部隊」,「731」是打阿拉伯數字,然後「部隊」兩個字,「731部隊」,就可以找到一篇相關的資料,還有一、兩幅照片。今天要做這個節目,我又複習了一下,看起來真的滿感觸,在打仗的時候,有很多的罪行都可以藉著戰爭的遮掩祕密進行。這還不算壞,更糟糕的是,當戰爭結束之後,很多犯下這些罪行的軍人,都能夠逃過法律的制裁。這才是最令人扼腕的部分。這一點,不論是日本的軍人或者是德國納粹的軍人,都是一樣的,關於納粹的事情,我也陸續收集資料,也是為了要寫到小說裡邊去,剛好彼此可以呼應。這邊我倒是可以介紹各位聽眾朋友一、兩片光碟,大概是一年之前出版的,很容易找,不過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是BBC出版的,就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所出版的光碟。他們為了要紀念二次大戰結束六十週年紀念,出了一系列跟二次大戰相關的光碟,其中有兩個跟我們今天所要講的有一點關係:一個我們把它翻譯成「遠東戰爭」,另外一個講德國的集中營,叫作「奧斯威茲集中營」,這兩個我都看過。

梅:「奧斯威茲集中營」。

葉:對,「奧斯威茲集中營」是最有名的納粹死亡集中營。剛才說的「七三一部隊」本身也是一個小型的集中營,為什麼「七三一部隊」會那樣惡名昭彰呢?最主要是,在集中營裡邊所關的犯人,不管是俘虜啦、或者是平民的犯人,理論上受的待遇都還很好,吃得飽、穿得暖,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是被拿來當作實驗動物用的,他們是人體而且是活體的實驗動物。我們現在都知道,做醫學研究的時候,即使是拿小老鼠、小白兔這一些動物來做醫學實驗,都還必須講究人道精神,不能讓牠們太痛苦,實驗完了之後,要做安樂死,也就是所謂的人道毀滅。但是,當初「七三一部隊」在東北哈爾濱那個集中營裡邊,他們所做的實驗,比人類目前用動物來做的實驗還要殘忍千百倍,連麻醉劑都不打,各種匪夷所思的生物戰啦、細菌戰的相關實驗,他們都有興趣進行。

梅:天哪!真是,哎喲!不能想啊。

葉:我剛剛說過,最令人扼腕的事情就是,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本來他們都是很重的戰犯,都應該被處絞刑的,但是因為他們所收集的這一些實驗數據實在是太珍貴了,戰爭結束之後,沒有任何的國家能夠重複再做一遍,所以,他們就變成奇貨可居了,他們就拿這一些數據跟美國人談條件,結果就獲得了釋放,根本不予追究。

梅:因為這個原因喔?天哪!

葉: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美國人太希望得到這一批基礎……

梅:研究的結果。

葉:對,美國人一方面不希望這一些結果流到俄國那邊去,另一方面自己也非常希望能夠拿到這一些資料。

梅:唉!真是!什麼叫作仁義道德?什麼叫人道?

葉:在維基百科全書裡邊,甚至還寫了一條說……我可以唸一下,因為維基百科全書是公共財,它說:

  「許多『七三一部隊』之前的成員都加入了日本醫療組織,比如說戰後,有一個叫作北野政次博士,領導了日本最大的製藥公司『綠十字』,其他的一些成員,有一些領導了日本醫學院校,甚至成為了日本厚生省的工作人員。」

這個就跟倪匡的《鬼子》裡邊描述的那位日本老先生非常像,他回到日本之後,竟然變成了一個大公司的老闆。但是小說是小說,所以那個老闆到最後還是受不了良心的苛責,上吊自殺了。

梅:講到真實的人生,還可以講到一些上吊自殺的事情。回頭講倪匡所寫的,裡邊的主人翁竟然看到一個女生,活脫就是他在戰時欺負的那個女生,陰魂不散。良心譴責這個部分,常常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我們會說:你啊!你要是做了虧心事,你小心啊!什麼什麼……,是不是有這樣子想法的延續啊?

葉:對,倪匡說這就是一個滿科幻的想法,因為心理學也是一門科學,理論上來說……

梅:陰魂不散。

葉:對,理論上來說,人都會受到良心的苛責跟譴責,但是,真實世界裡,很多人連良心譴責都能夠逃避得掉。

梅:都可以逃避。

葉:像我剛剛介紹過的那兩片光碟,「遠東戰爭」和「奧斯威茲集中營」,尤其是「奧斯威茲集中營」,BBC在拍的時候,拍得非常用心,訪問了很多當事人(梅:當事人。)而且是兩方面的當事人,有一些就是劫後餘生的猶太人,他們本來應該被處死,但是劫後餘生(梅:哎喲,真是命大。)另外,他們竟然找到一、兩位,當初在死亡集中營裡邊工作的納粹軍官,他們是死不悔改。

梅:死不悔改!最後還要說自己是對的啊!

葉:對,面對鏡頭他們竟然還能夠侃侃而談。

梅:啊,真的啊?

葉:真的,像這一些,必須要親眼看到了這些畫面,才能夠相信有這種人。

梅:哎呀,我在想,這也是另外一種催眠,就是你做什麼事情,師出要有名,對不對?他們已經被催眠,認為這件事情是……從宏觀的角度,是對的、是神聖的。

葉:沒錯,我覺得有一句話很正確,就是要催眠一個人滿困難,要催眠一大群人(梅:一群人反而容易。)反而比較容易,因為群眾是盲目的。

梅:是,他必須要說服自己這是對的,他才能夠繼續活下去,否則他永遠都受良心譴責啊。

葉:真的是,我看他們在面對鏡頭的時候,臉不紅、氣不喘。

梅:氣不喘,哎呀。

葉:他們打心眼兒裡相信、心底相信,他們做的是正確的,這就是標準的陰魂不散。好,我們來談一點比較輕鬆的,南京大屠殺是發生在南京,我覺得衛斯理跟南京好像有不解之緣,就是衛斯理的故事、一百四十幾個故事裡邊,有好多都跟南京可以扯得上關係,我們稍微複習一下,來沖淡這種氣氛。

梅:實在很需要。

葉:對,今天講的《鬼子》是南京大屠殺,當然跟南京有關係。之前我們很早的時候講過,衛斯理在中學時候發生過的故事,叫作《雨花台石》,雨花台就在南京,雨花台也跟南京大屠殺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南京大屠殺的過程之中,雨花台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雨花台的地方死了特別多的人,這些資料都很容易找到。還有,我們前幾個星期所談過的《聚寶盆》,沈萬三的聚寶盆打破了之後,是埋在南京城下,因為那個時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在南京,到了明成祖才搬到北京去。將來我們會談到另外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叫作《木炭》,就是燒的那個「木炭」,最近也滿流行的木炭,這個故事也跟南京有關係。我自己的推算,我們之前談過的《影子》那個故事,或許也有關係,雖然倪匡沒有明講,但是我在回憶錄裡邊會把它寫得比較清楚一點,衛斯理真的跟南京有不解之緣。

梅:不解之緣。

葉:衛斯理也在小說裡邊曾經聲稱,他的南京話講得非常道地。

梅:倪匡自己本身的經驗也如此嗎?

葉:倪匡是在上海長大的,他對江蘇省滿熟悉,他去過江蘇省很多地方。但是,他對南京有多熟悉?我還沒有考據過。

梅:所以,老師你都習慣做完了之後還要回顧一下,然後再做不同類型的整理。

葉:對,這樣滿好玩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分類。光是用「南京」這個題目,我們就可以把衛斯理好幾個故事串在一起。

梅:又串在一起了。

葉:我在寫《衛斯理回憶錄》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怎麼樣能夠在回憶的過程中,像倪匡一樣不斷地推陳出新,不要總是用一種方式來回憶。我去年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複習一百四十幾個故事,那時就一直不斷在想,有多少種方法可以來回憶,可以把故事貫穿。想了各種方法,例如其中一個,我還沒有寫就是了,衛斯理受過重傷的故事到底有哪一些,可以把它貫穿起來,呵……

梅:你真是……我的天哪!

葉:還有,衛斯理的書裡邊提到曾經碰到過哪一些真正有名有姓的、世界級的大人物,也可以把它串起來。比如說「達賴喇嘛」他就見過兩次;北韓之前的頭頭叫「金日成」他也見過,諸如此類的;還有南非那個全世界第一個完成換心手術的「巴納德」醫生他也見過。這都是他有名有姓地寫在衛斯理的故事裡邊。

梅:是,所以老師在做學問的時候,常常就這樣子,除了旁徵博引之外,還自己出題,重新歸納整理,也是一種有趣的複習,看你會不會有一些遺漏的、忘掉的,是不是?

葉:真的是這樣子,我總是覺得要用不同的角度來做歸納跟整理的工作,才比較不容易遺漏掉什麼事情。不敢說這叫作做學問,我只是覺得做這些事情可以自娛娛人,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梅:是,我想你平常在做學問的時候,可能也是用這樣的方法,所以才不會只用一種方式、一條路線去思考問題。

葉:大概是吧,以前在讀數學、讀物理的時候,大概慢慢養成了這個習慣。

梅:都是用這樣的方法,所以各位聽眾朋友你看,我們「衛斯理書齋」在葉李華老師的帶領之下,從不同的角度跟著他一起玩,好像在走迷宮喔,今天這樣走,明天那樣走,後天又從上往下,然後又是從下往上喔,太有意思了。好,今天我們就針對《鬼子》這個故事,老師不願意多所著墨,期待聽眾朋友有機會自己去看原文,也期待由葉老師所寫的《衛斯理回憶錄》能夠趕快問世,看看葉老師是怎麼樣重新來回憶,用回憶的方法喔。剛剛你講的這一些回憶方式,是不是在你的回憶錄裡邊,也用不同的類型來回憶呢?還是你是按它出版的先後次序?

葉:我如果是按出版先後順序,那就太沒意思了。

梅:是,所以你的確是分類了,是不是?

葉:我現在很希望給自己出一個難題,我的回憶錄預計出八到十本,看能不能每一本回憶方式都有一點特色、都有一點不一樣。

梅:會有一個現象就是,你雖然特色不一樣,但是可能會有重複?

葉:比如說同一個故事,或許在不同的幾本回憶錄裡邊都會稍微提到,但是強調的部分一定會不一樣。我總覺得一個故事如果把它打散了,然後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篇章裡邊來提,會更有意思,這樣就跟倪匡的敘述會有一點點不一樣。我聽說,當初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好像也是這樣子寫的,他如果要罵一個人,通常不會在這個人的列傳裡邊直接罵他,他會寫在別人的列傳裡邊或者別人的本紀裡邊,比如說他要罵劉邦,他一定不會在劉邦的本紀裡邊,一定會從項羽本紀裡邊來罵他。

梅:有道理,這非得要讀得通透才行耶。

葉:對,可惜我沒有仔細讀過《史記》,這點也是聽來的。

梅:很好啊!《史記》是太有意思的一本書喔,我想我們正好有這個機會,經過你的提醒之後,也翻來看看。

葉:倒是我的第二冊,《衛斯理回憶錄》的第二冊,上個月剛剛寫完初稿的第二冊,很多朋友看過之後說,滿像《史記》裡邊列傳的寫法,但是這個只能用一次。我說,好吧,這次寫的是第二冊,用列傳方式寫,第三冊要改另外一種方式來玩了。

梅:每一本、每一冊都不一樣的方式。

葉:希望如此,目前我能夠保證的是,前面三冊的方式都很不一樣。

梅:都很不一樣,等你寫完了以後,你第四種方式就想出來了。

葉:希望如此,尤其我們在做書齋的過程中,可以給我更多的靈感。

梅:對,用說的方式也是重新整理。我們今天節目要接近尾聲之前,我覺得那件大事,可以讓所有愛好寫作、愛好科幻的朋友們,能夠直接參與的徵文,再告訴大家一次,好不好?

葉:好的,就是我們每一年都一定會舉辦的,叫作「倪匡科幻獎」,堂堂邁入第六屆了,相關的消息都已經上網了,只要在搜尋網站打「交大科幻網」五個字,就可以找到最詳細的資料。

梅:這麼簡單哪?

葉:真的嗎?廣告嘛,不宜做太長。但是我們要幫自己做一下廣告,就是下一次的書齋。

梅:對。

葉:下一次的書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故事,這本書甚至翻譯成日文,也拍過電影,叫作《老貓》,很早以前連載的時候曾經用《千年貓》,但是倪匡不喜歡,所以後來還是回到了《老貓》這個名字。

梅:我覺得倪匡可能對《老貓》特別有感情,他的有聲書也寫過這個,也用過《老貓》。

葉:對,這個《老貓》還有所本的,下次我們慢慢來談他的這個模特兒是出自哪裡。

梅:喔,這樣嗎?聽眾朋友可能的話,你也可以找他的有聲書,是很早期的錄音帶,他自己現聲說的。

葉:對,現在倒是很難找到,連我自己也沒有收集,我只收集了一片《靈界輕探》的光碟,我們呼籲一下,所有愛好倪匡的聽眾朋友,我們可以互通有無一番。

梅:好,這個互通有無還要包括方才葉老師特別提到的「黑太陽七三一」,這是一部電影喔。相關的資料,從葉李華老師自己的經驗裡,上維基百科全書網站,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今天我們就到這裡,暫時告一個段落囉。

葉:好的。

梅:非常謝謝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

葉:謝謝梅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