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6年3月19日(日)早上8:00∼8:3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我是梅少文,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您好,很高興又能夠在這個時候跟兩岸的朋友天涯共此時,也要感謝「衛斯理書齋」的主人,也就是葉李華、葉老師熱情的參與,讓我們總是能夠第一手的經驗,分享書齋裡即將呈現的衛斯理故事。葉李華、葉老師您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早安。
梅: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自從在我們節目當中開闢了「衛斯理書齋」之後,的確凝聚了很多人對於科幻小說,尤其是倪匡科幻的興趣,舊雨新知,大家紛紛奔相走告,包括你這次在清華大學開的通識課程,聽說很快就額滿了喔。
葉:對,因為我是第一次開這個課,實驗性質比較濃,我不敢收太多的學生,所以就設了人數的上限,三十個人,有些同學非常熱情,在網路上選不到課,他們就決定來旁聽。
梅:是,有機會旁聽,能夠真正到教室來,實在是很難得的經驗,有更多更多的聽眾朋友,沒有辦法變成葉李華教授課堂上的學生,拜科技之賜,我們還有其他的方法,包括透過我們的廣播、透過我們的「隨選音訊」、透過科幻網的專業設計,讓聽眾朋友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跟時間安排,一起來參與。除了聽廣播、看網路外,當然還包括文字的閱讀喔;在今天節目裡,我想留待一點時間,再跟大家報告,即將就要成書的《衛斯理回憶錄》進一步的消息。我想我們首先還是要先跟聽眾朋友說一下,今天要進行的是倪匡什麼作品?
葉:上次我們已經預告過了,很好玩的題目,叫作《創造》,從這個題目可以天馬行空,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宇宙裡邊能夠創造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包括宇宙本身都可能是創造出來的。倪匡用了這個題目,總是要寫一個有趣的故事。
梅:是的,講到「創造」,如果字斟句酌地思考它,創造真的就是無中生有嗎?有沒有其他……
葉:應該可以這樣子說。
梅:你覺得是可以從無中生有的,還是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奠基在前人的或者其他既有的發現當中,然後再繼續創造?
葉:那樣子可能就比較類似「改造」了。倪匡在這本書的序言裡邊,也提到了這一點,他說:《創造》這個故事,他覺得改名叫作《改造》還比較好一些。
梅:更切題。
葉:對,他一開始的時候決定用《創造》,或許因為比較響亮一點。我們可以想想看,如果有一本書叫作《改造》,另外一本書叫作《創造》,改造總是有點被迫的感覺;創造,我覺得,好像可以有各式各樣、無窮的可能性,比較符合科幻小說……
梅:的精神。
葉:對。
梅:好,我們也很期待了解葉李華、葉教授,您在你的回憶錄作品裡邊會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呈現。
葉:我的回憶錄絕對是創造,不是改造,我早就跟倪匡保證過了,絕對不會改造他的任何故事。
梅:絕對是創造。是,創造跟另類再造呢?
葉:那就不敢說了。
梅:好,我們趕快言歸正傳了。葉李華、葉教授在不斷地學術研究跟重新創造中,一定會把倪匡的作品做一些歸類跟整理。像《創造》這一類的作品,在倪匡以前的作品裡邊有沒有雷同、類似的議題?
葉:我二十多年前看倪匡的早期作品,就一直覺得有三個故事非常類似,都是中篇故事,包括我們今天講的《創造》,可是彼此又有不同的地方,前面兩個故事我們都已經講過了,今天剛好可以來複習一遍。先講一下它們的書名,叫作《合成》、《再來一次》。我覺得《合成》、《再來一次》、《創造》三個故事的科技想像所發揮的地方非常類似。這三個都是講到用生物科技,把一個正常的人加以改造,改造的方式各有不同,改造的結果當然各有千秋。按照寫作順序,《合成》是最先的,《再來一次》是中間的,《創造》是後來寫的。我們很快地稍微複習一下。
梅:好的。
葉:《合成》,是說一個小孩子智力很差,接近白癡,跟另外一個生物合成在一起,所以叫《合成》。什麼生物呢?一頭大猩猩的腦子被挖出來之後,裝到這個小孩子的腦子裡邊去,當然這個小孩子的腦子也被挖出來。那個醫生覺得這個小孩子反正智力不佳,他的腦子可以廢棄不用,就把那個小孩子的腦子挖出來,把大猩猩的腦子裝進去,他的頭顱、頭蓋骨甚至都沒有縫合。之前我提到這邊的時候,梅姊也覺得描寫起來好像栩栩如生,但是又令人嘖嘖稱奇,竟然用一個塑膠板把他的頭骨給蓋起來,上面還裝了四個螺絲釘,以便隨時可以拆開來。塑膠板是透明的,可以隨時觀察猩猩的大腦在這個小孩頭顱裡邊的一些變化情形。這是《合成》。
梅:是。
葉:《再來一次》也是用生物科技,是說很多老年人都很希望能夠返老還童,即使是回復青春都好,能年輕個十歲、八歲也很好。那個科學家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找了很多自願者,都是那些老到不像話的老公公、老婆婆,他們都說反正自己已經老得沒有什麼好損失的了,就自願參加他的這個實驗,當然是一個很祕密的實驗。他們果然如願以償,的確回到了之前的狀態,但是,那個之前的狀態不是他們成年的時候,不是他們青年的時候,甚至不是他們兒童的時候,返老還童概念在倪匡看來已經很落伍了,倪匡所談的是再來一次,再回到過去的過去。之前是什麼時代呢?是整個的人類演化史,甚至是整個地球生物演化史的起點。所以,再來一次是說,把這些老公公、老婆婆變成了人類的祖先的祖先的祖先,他們一個一個都變成了看起來是怪物,其實不是怪物,而是史前已經絕種的一種生物叫作「三葉蟲」,非常黑色幽默。想要返老還童,結果回到了人類最初的起點,一種最早最早的生物,也只有倪匡的腦子才能夠想到這樣子的結局。
梅:真是很有意思,他實在是大膽假設喔,他有個天馬行空的假設之後,就從這個假設延展出很多的想像。
葉:沒錯。
梅:基於一點點的科學認知之後,就發展出兩個不同的故事,《創造》是他的第三個故事了。
葉:應該可以說,在倪匡的早期著作,六○跟七○年代,他用生物科技來描寫改造人,至少有這三個:《合成》、《再來一次》、跟《創造》。《創造》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在此之前,我再講另外三個,稍微提一下就可以了,跟生物科技還有改造人多多少少有點關係,但是沒有那麼直接,沒有那麼明顯。這三個也都是我們之前所講過的,第一個是《不死藥》,就是說吃了那個藥之後,人就不會死了,理論上來說也是一種用生物科技來改造人,不過它沒有經過什麼樣子的大手術,只是吃了那個藥就可以變成長生不老、長生不死,勉強算類似。我們還談過一個叫作《換頭記》,就是那個當初的蘇聯總統因為生了重病,只有他的腦部還是完好的,所以必須把他的腦子切下來,換到另外一個健康人的身體上去,這個《換頭記》勉強也算是用生物科技來改造人,不過這個太像是醫學手術,跟生物科技沒有什麼太直接的關係,因為它沒有從最基礎的基因或者神經著手。第三個是《訪客》,《訪客》是前幾個星期我們談的,是說南美洲的巫都教或者巫毒教用了毒藥,把人變成了活殭屍,行屍走肉的那種殭屍,勉強也算是用藥物來改造人類。再整理一下就是說,倪匡早期所寫的生物科技,勉強可以包括《不死藥》、《換頭記》跟《訪客》這三個故事。可是在我的心目中,這三個故事牽涉生物科技成分比較弱,不像是《合成》還有《再來一次》那麼強。好,複習的工作做完了,我們可以開始來……
梅:可以開始看看,他是怎麼又創造另外一個生物科技的故事。
葉:終於進入正題,好,我先來唸一下倪匡所寫的非常短的序,這篇短序應該是一九八六年的時候,他重新改版的時候寫的,一開始就說:
「《創造》這個故事可以改名字叫作《改造》,寫得什麼呢?兩個改造者的失敗,而且指出,改造是永遠不會成功的,人不能改造另一個人,更不能夠創造出什麼奇蹟來,人人都以自己為藍本,在本質上,每一個人都大致相同。」
因為他寫的是序而不是後記,所以寫得有一點點隱晦;倪匡有些時候在書裡最後一頁寫一些後記,如果是後記,寫得就比較露骨了。怎麼說呢?為什麼每一個人都大致相同呢?言下之意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是人性本惡的。倪匡很喜歡在他的小說裡邊闡揚人性本惡的觀念,這是他自己的信仰,他總覺得人性本惡,人不管是改造自己或是改造別人,都是注定要失敗的。所以這個故事基本上是一個相當悲觀的故事,倪匡迷已經非常習慣倪匡這種對人性悲觀的論調了。好,雖然說故事很悲觀,但是在整個故事的進行中,我覺得精彩紛呈,這也是倪匡的本事,總是可以把這一些東西用各種不同的手法來呈現,尤其可以牽涉到各種的警匪槍戰啦、犯罪啦這一類的,之前我們也提過,好像是調味料一樣,把整個故事渲染地非常生動。《創造》這個故事也是一樣,它一開始的時候就說有一個看起來是天生的壞蛋,但是不是無惡不做,至少他沒有殺人放火,他只是偶爾偷一些東西或者偶爾搶一點錢,不能算是無惡不做的大壞蛋,只是中等的壞蛋。有一天這個壞蛋失蹤了,失蹤了整整三年,完全不知道他到哪裡去,有人認為或許是黑吃黑啦,被做掉了……諸如此類的。到最後才知道,原來這個壞蛋被綁架了。誰綁架他呢?竟然是一對夫婦,而且這對夫婦都是科學家,都是研究生物學、生命科學的科學家,這對夫婦野心非常非常大,要做一個世界首創的實驗跟手術,要透過生物科技的方式,把一個壞人改造成好人。所以倪匡說這個故事可以叫《創造》、又可以叫《改造》,把一個壞人改造成一個好人是改造;但是這個壞人消失了,無中生出現一個好人,等於是創造了。現在腦電圖之類的已經很普遍了,我們都知道腦波可以紀錄的。在這個過程中很有意思就是,他們在改造這個壞蛋腦部的時候,總要有一個標準指出,什麼樣子的腦電圖波紋看起來應該是壞人的腦電圖,什麼樣的腦電圖看起來應該是好人的腦電圖。這個實驗是一個祕密的實驗,從情理法三者來說,當時的社會都不允許這樣子殘酷的實驗,所以,他們的人非常少,整個實驗室裡邊就三個人,哪三個人呢?就是這對科學家夫婦,以及被他們綁架來這個壞蛋。所以他們只好想當然耳地假設,這個壞蛋在沒有接受手術之前,他的腦波所呈現的波形特徵應該是壞人的特徵;而他們兩個人,因為他們兩個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他們兩個想必是好人的腦波。所以,他們的實驗的方式就是,想盡辦法把這個被綁架來的壞人的腦波,逐漸地改造改造改造,越來越像他們兩個人自己的腦波。他們覺得他們成功了,故事的結局卻大爆冷門,結果竟然是他們以為改造成功,把這個人放出來之後,這個本來是一個我說過中等的壞蛋,竟然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大壞蛋。
梅:大壞蛋。
葉:立刻就把他們兩個殺掉。
梅:哎呀……
葉:用很殘酷的手法把他們兩個殺掉了。這樁命案甚至還牽涉到了衛斯理,衛斯理蒙上了不白之冤,警察竟然懷疑是衛斯理做的案子。至於為什麼會牽扯到衛斯理?當然是故事的細節,我覺得……
梅:還是留待讀者自己去看。
葉:對,自己看會比較過癮一點。任何稀奇古怪的事情,總是會扯到衛斯理。衛斯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奇遇?這一點也是我將來會在《衛斯理回憶錄》裡邊……
梅:真的?
葉:稍微探討一點為什麼他跟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那麼有緣份,有些時候是他找上門去;有些時候是人家找上門來;有些時候,是他既不去找、別人也不太找,到最後還是會跟他又扯上關係。
梅:就是大家說的無巧不成書嘛,我想這個可能也是倪匡的本事吧,他總是能夠自圓其說:衛斯理是如此這般,所以跟他有關係。
葉:對,我一直在觀察一百多本衛斯理的故事裡邊,每一個稀奇古怪的故事如何和衛斯理扯上關係。
梅:有沒有扯得比較牽強的?
葉:有些是有啦,但是有一個比較一致性的看法就是,倪匡是挖空心思,不要自我重複,也就是說每一個故事跟衛斯理發生關係的源頭,倪匡都……
梅:都不完全一樣。
葉:對,都故意不完全一樣,以後如果我們碰到比較新鮮的,我會特別提出來。
梅:一百多個都不太一樣,那真不容易耶。
葉:有一些還是有點類似啦,我們可以大致分類,最簡單的分類就是:衛斯理發現一件很神祕的事情,主動去追查,這是一類;另外一類是別人找上門來說:噯!這件事情很神祕,能不能幫我調查一下?這兩類的話,是……
梅:主動、被動。
葉:裡邊變化當然也很多,但是讀者看多了,還是會覺得比較老套。以後如果我們發現一些比較新的,有啦,絕對有,現在立刻就可以舉出幾個來,不過就有點離題了,那個時候我們再講。倪匡的創意真的是源源不絕的,到最後本來不應該是他的事情,結果還是跟他扯上關係,警察找上門來了,沒辦法。
梅:是,好,跟衛斯理有沒有扯上關係,我們暫且放在一邊不表,跟葉李華教授扯上關係的事情,我們用剩下的時間趕快告訴大家。
葉:好的,謝謝梅姊給我這個機會。對各位聽眾有一點抱歉,就是我們從去年六月份開始講「衛斯理書齋」,那個時候就說我在寫《衛斯理回憶錄》,陸陸續續的進度也都在空中跟各位聽眾報告過,可是,總是應了一句話,叫作千呼萬喚還不出來,不是始出來,是一直沒有出來,最主要是因為皇冠出版社希望做最周全的規畫,各個時程都規畫得非常嚴謹。我的稿子也是一修再修,第三次修訂之後,我才放心交稿。交稿之後,皇冠出版社的編輯部又經過了三次的校對,也給了我其中一些修訂的意見。現在,終於進入了編輯尾聲的幾個階段;也就是說三月份緊鑼密鼓編輯階段已經大致結束,四月份的時候可以開始做一些密集的宣傳,五月份的時候確定會推出。我剛剛說過,編輯作業已經進入了尾聲,該出現的一些相關的文字,都已經陸陸續續出現了,不論是我寫的或者是我的責任編輯負責幫我寫的那些相關文案,以及我找的一些好朋友、一些長輩幫我寫的一些推薦文字,都陸陸續續出爐了,這一些都是可以事先公布的,當然要和我們的聽眾最先來分享。
梅:您的意思是說,今天我們就可以先聽某一個篇章為快了嗎?
葉:可以,我的責任編輯,一位非常資深的編輯金小姐,我跟她溝通得非常愉快,我曾經問她說:妳寫的這一個文案寫得真精彩,連我自己都寫不出來。雖然故事是我寫的,但是我寫的那故事有十萬字,她竟然能夠把它濃縮成三百多字。
梅:不簡單、不簡單。
葉:對,最精彩的部分都被她濃縮進去,可是看了這個之後,你完全不知道結局是怎麼回事,反而更想看這故事。就好像是兩個小時的電影,你可以把它濃縮成三十秒鐘的電影預告片一樣。這段文字只會放在那本書的……
梅:背面。
葉:背面,封底的外頁。我的責任編輯金小姐告訴我說,這段文字可以事先曝光,網路上面我已經貼上去,等一下我會跟大家報告一下在哪裡,在我們的節目裡邊,我可以先……,不是曝光,而是暴露一下聲音。
梅:太好了!我們現在就洗耳恭聽吧。
葉:好的,我的標題是這樣寫的,我是寫:《衛斯理回憶錄》五月即將公諸於世。公諸於世的意思就是說,感覺起來不是書,而是物件出土。我就直接唸好了,不做什麼注解了,這是將來會放在封底的一段文字:
「我醒在一幅畫前,畫裡是個沒眼睛的臉孔,題名是『茫點』──正如我現在的狀況,一片茫然。我不記得自己的名字,也不知身在何處,更恐怖的是,還癱在輪椅上站不起來!直到一位美女出現,聲稱她是我的主治醫生,這裡是精神病院,我才知道自己患了精神分裂症,而且已在這裡接受治療十多年了!美女醫生說我是名作家衛斯理,寫了一百多部暢銷小說。『衛斯理』?……對了,我就是衛斯理!這個名字用了大半輩子,剛才怎麼會一時不記得了呢?小說裡的男主角也叫衛斯理,他是個熟識外星人、甚至到過天堂的傳奇性人物。但是隨著記憶慢慢回復,我怎麼隱隱覺得這根本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我的親身經歷?!這裡真的是精神病院嗎?小說中,我有妻子白素、女兒紅綾,她們怎麼沒有來探望我?那位美女醫生的話真的能相信嗎?我到底又是誰?一股寒意直竄上來,我必須從自己的作品裡尋找蛛絲馬跡……」
好,結束。
梅:哎喲!忍不住要鼓掌叫好,這個金小姐她的芳名是?
葉:金文惠小姐。
梅:金文惠。
葉:對,在皇冠有很多的……
梅:責任編輯。
葉:版權頁上面都有她的名字。
梅:所以這個人是高手!文案的高手,真是厲害喔。
葉:在此向她致敬。
梅:真的太棒了,好傳神,後面的點點點你非得看書不可!你不看完全不知道。她能夠完全掌握你的精神,每一篇她都一定是仔仔細細地閱讀。
葉:當然。
梅:她才能夠提綱挈領,可以說的說,你不想讓她說的,她也就不說。當然,文筆是一流的喔,不知道在收音機旁邊的聽眾朋友,有沒有人也想:我也來試試看,看我的筆下功夫如何?如果哪一位也想要來試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徵文又開始了。
葉:對,我們一年一度的徵文又開始了。我剛剛說過,這篇文字,三百多字的這篇文字,已經上網了,在第六屆「倪匡科幻獎」的網站上面,我們網站一開始推出的時候,沒有些什麼最新的消息,我想這個應該跟倪匡多多少少有點關係,雖然是自我宣傳,但是也還好啦,所以我就把這個文案當作最新消息貼在我們的第六屆「倪匡科幻獎」以及二○○六「國科會科普獎」網站上面。如果聽眾朋友有興趣,可以直接到那個網站上去,首頁就可以看到「最新消息」:《衛斯理回憶錄》五月即將公諸於世。最後一點時間,我想來談一談第六屆「倪匡科幻獎」以及二○○六的「國科會科普獎」。今年我是特別設計只有小說獎跟科普寫作獎,去年跟前年我們還有科技狂想曲,今年我是希望我們的參賽者集中心力好好地寫小說,獎金稍微提高了一點,字數也稍微放寬了一點,盡可能把小說獎跟科普獎的各種結構變得一致。我很快唸一下:小說獎今年是三千字到四千五百字,三千字到四千五百字;科普獎是一千五百字到四千五百字。為什麼會科普獎的下限會比較低?
梅:彈性比較大。
葉:有一些人寫科普,希望寫得比較短一點,短小精悍的科普也是滿吸引人的。可是科幻,我們之前的幾屆都玩過下限是一千字、兩千字類似的遊戲,今年我希望能夠把它內容……
梅:提高。
葉:對,提高一點,每年不同的字數會激發出一些不同的想像力跟創作方式。獎金的結構,今年科幻跟科普完全一樣,兩者都是:第一名二十萬,第二名十萬,第三名五萬,佳作三名各一萬元,講的都是新台幣。
梅:哇,挺吸引人的。
葉:每年都滿吸引人,即使不是為了獎金,參賽本身也是一種樂趣。
梅:也是吸引人,對。你裡邊的內容稍微作了一些調整,那以前得獎的人還有機會來挑戰新規矩嗎?
葉:應該說,我們的徵文啟示特別規定:歷屆的首獎得主就絕緣了。我總覺得這是一個目標,就好像你競選模範生之後,理論上來說你不應該再選下一屆模範生,因為模範生應該是永永遠遠的,我們每一屆的……
梅:沒有任期制。
葉:對,我們歷屆的首獎得主,都會變成我們的初審委員。
梅:評審。
葉:初審委員,從初審做起,我們會鼓勵他們到別的地方去從事創作或者出書,「倪匡科幻獎」的階段他們已經完成了,變成他們一生中的一個里程碑。如果是得第二名啦、佳作啦,還可以繼續努力。
梅:還可以繼續努力,更上層樓。我覺得這是播種的工作耶。
葉:可以這麼說,過去幾年來,我們真的培養了一些(梅:培養了不少。)科幻作家,或者說,本來的科幻作家因為來參加「倪匡科幻獎」,變得更有科幻的衝勁了。
梅:對,他們還組成讀書會,繼續切磋,借助葉李華教授的引介,我們也在橋上請到他們,分享他們的寫作經驗。
葉:對,我很高興。
梅:是,好,今天限於時間的關係,就到這裡了。
葉:好的。
梅:老師,你預報一下下一回的題目。
葉:下禮拜是很奇怪的題目,而且是很不願意談的內容,但是還要談,叫作《鬼子》,我可以不用賣關子,《鬼子》講的就是日本鬼子。
梅:日本鬼子的那個「鬼子」,好的,我們下回同一時間再會。
葉:謝謝梅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