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6年2月26日(日)早上8:00∼8:3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海峽兩岸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真高興又能夠在這個時候跟您天涯共此時,我們一起來歡迎「文藝橋」第一個單元、也就是「衛斯理書齋」的靈魂人物──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出場。葉李華你好。

葉:梅姊好,兩岸的聽眾大家好。

梅:好快喔,一晃眼就開學了。

葉:對,寒假終於過去了。

梅:這個寒假特別快,不過對於葉李華來講,放不放假好像只是固定行程當中的一個階段而已,因為你的工作總是老早就排好了。

葉:那倒是真的,今年的計畫也滿緊湊的。上次我們談過,我之前做了很多很多的準備工作,就在這一、兩年之間突然通通暴發出來,今天我們可以稍微聊一下我今年的一些工作計畫。

梅:是,滿檔啊?

葉:都是自找的,呵……

梅:雖然時間被壓縮得很緊,有興趣就會覺得樂在其中,我看你幾乎都要讀秒了。對我來說,能夠在空中跟葉李華、葉教授做電話連線,我必須要守住一個原則,就是要把握時間。

葉:感謝梅姊。

梅:他只給我十分鐘的迂迴時間,你就知道葉李華多麼抓緊時間做每一件事情了。好,說著說著,開學也有……噯!你們二十號開學。

葉:對。

梅:那有一個星期了耶。

葉:差不多,在大學裡,開學的第一週,都不算是正式上課,因為大學有加退選制度,也就是說可以讓同學們先來試吃一下課程……

梅:不是都是上學期嗎?下學期就應該如常啊。

葉:都一樣,因為我們的課程是一學期一學期的,很少有上下學期……

梅:上下學期一齊來的。

葉:一、二學期這樣子連起來的,一個學分就等於一個學期、半年的課程。我的習慣是第一週的時候,總是把這個學期要上的東西,跟同學作一個大概的介紹,請同學們仔細考慮,決定一下要不要加退選。

梅:好,那是正式登堂入室的同學。對於我們「文藝橋」的聽眾朋友,如果他們也想作旁聽生呢?

葉:當然歡迎啦,我們以前也提過,我今年開了一門課,我自己是非常興奮,從來沒有開過這麼有挑戰性的課程,課程的名稱就叫作「倪匡小說中的科學幻想與創意」,我非常感謝清華大學的通識教育中心允許我開這一門課程,在此之前我在很多的學校都開過科幻課,課程名稱有叫作「科幻概論」,「科幻天地」、「科幻創意解析」,或者「科幻作品賞析」……諸如此類的,都是以科幻打頭陣,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大學開過以倪匡打頭陣的課程。

梅:這是第一次?

葉:這是第一次。

梅:而且第一堂課已經上過了?

葉:上過了。

梅:好,如果還有聽眾希望能夠參與,你可以告訴他們怎麼去嗎?是清大對不對?星期幾?

葉:對,在清華大學教育館三樓,教室我記不得了,我每次去的時候,都是憑地形記憶。

梅:地形的感覺。

葉:我對那個地方太熟了。時間是每週一的下午一點十分到三點鐘。

梅:好,今天是星期天,所以明天如果聽眾朋友有興趣而且時間又許可,你就殺到清大去吧。

葉:不過我必須先聲明,那間教室並不大,有人跟我說最滿最滿塞過六、七十個人,這是第一次上課,我跟同學都說,非常歡迎他們來旁聽,但是,正式選課的同學我希望不要太多,為什麼呢?最主要的是,我剛剛講過,這是我第一次開這門課,實驗性質非常濃,我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是真的對倪匡有興趣,而不是對於通識學分有興趣才來上這門課,所以我的原則就是,正式修課的同學人數我希望限制得少一點,旁聽的話,坐滿為止。

梅:所以還是有上限的喔,如果有興趣,就趁早去旁聽,說不定選課的人一多,連旁聽的位子都沒有了。好,我們就趕快進入今天的主題,每次老師都會先預報,我們這次介紹的是倪匡另外一個作品,叫作《環》。當初你講環,我就想到楊玉環那個「環」字,應該是相同的字喔?

葉:斜玉旁那個「環」。

梅:對,可是它的意義呢,對於下標題一向都相當有哲理而且很精準的作者倪匡來說,它的意義應該是多重的吧?

葉:對,倪匡很少用一個字來當書名,《環》這個字取得很好,可以有無窮的想像空間,任何人看到「環」這個字都會想到一個形狀,就是我們俗稱圓圈圈的形狀,不過它本身是一個幾何形狀,所以能夠發揮的地方就非常多。一開始的時候,倪匡好整以暇地先談一談「環」這個字,從中文的字面上來解釋它是從什麼地方起源的,倪匡引經據典了一番,說「環」的最原始的意義是「璧」的一種。什麼叫「璧」呢?和氏璧的「璧」,不是牆壁的「壁」,他說「璧」,是一種圓形的玉器,中間如果有一個孔、有一個洞,比玉本身的那一圈要大一點,就叫「環」,如果只是一個小的、像針眼一樣的,還是叫「璧」,他把它分得很清楚。為什麼我們現在會把「環」感覺成是一個圈圈呢?因為,嚴格說來,任何一個圈圈或者任何一個環,它本身也是一個圓,中間挖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洞,就叫作「環」,就叫作「環」,不管這個環是玉環、鐵環……還是什麼,任何的圈圈我們現在都把它叫作「環」。

梅:是,所以他分得很清楚,洞大洞小,不一樣的意義。

葉:對,如果洞太小,我們感覺起來只是一個圓圈圈,裡面有一個針眼而已。從這邊倪匡就開始旁徵博引說:人類的肉眼所能夠看到的整個全世界、甚至全宇宙裡邊,最大最大的一個環狀的物體是什麼呢?或許我們會說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不是一個環?我們常常會在天文學教科書或者科普書裡,看到類似這樣子的軌道,問題是,這些軌道都是人畫出來的,事實上是沒有這一圈的。

梅:就像我們說的經緯度一樣。

葉:對,沒錯,這都是人畫出來的,地球繞太陽或者任何一個行星繞太陽的時候,都只是一直不斷地在繞,我們為了在上課或者在寫書的時候講解起來方便,不得不把它畫出一個圈圈來,代表它的軌道或者軌跡。倪匡是說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天文學現象裡面,真實存在的一個很大很大的環到底是什麼?

梅:我想大家都會想到,像「樂樂球」一樣的那個星體嘛。

葉:對,沒錯,在太陽系九大行星裡邊,其中有一顆行星非常特殊,就像梅姊剛剛講的,像樂樂球一樣,外面有一個很大的環,它的名字就叫作「土星」。土星外面有一個很有名的環狀物體,通常我們把它叫作「土星環」,這個土星環來源,之前也考倒了不少的科學家跟天文學家,現在當然慢慢弄清楚了,理論還滿深奧的。為什麼只有土星有環?其他的行星,至少我們肉眼看出來的,都沒有環?這是比較深奧的天文學概念,等一下我們如果有機會,可以稍微深入淺出地作一點簡單的解釋,現在人類對於土星環、甚至土星周圍的那幾顆行星的行星環,都弄得比較清楚了,這是科學發展史裡或者太空發展史裡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不過我們還是應該先以講故事為主。

梅:是的。

葉:既然倪匡已經把這個環,設計成土星環,他當然就可以好好地科幻一番了。倪匡就開始想:為什麼整個太陽系裡邊只有土星有環?其他的行星幾乎都沒有環,那是不是一個自然現象?如果是一個自然現象,科幻的成分比較少了。但是,如果我們把它想像成是人工現象,就很有意思了。所謂的人工當然是廣義的,並不是我們現代人所製造出來的,因為我們的科技、太空工程目前為止,還絕對不可能在一個行星的周圍製造出一個環。但是,既然是科幻小說,當然可以發揮想像力,推論說可能是另外一種人類所製造的一種人造天體。一談到這個另外一種人類,通常倪匡迷就會覺得說:啊!有點老生常談,因為倪匡常常喜歡把這件事情、那件事情通通都說成是外星人惹的禍。其實,倪匡不是每一本書裡都把外星人搬出來當擋箭牌。比如說,《環》這個故事裡邊,他所說的土星環製造者就不是外星人,我剛才講了,既不是我們現代人、又不是外星人,那還有些什麼……

梅:那是什麼呢?

葉:這就很有意思,倪匡用了一個科幻的設定,這個科幻的設定絕對不是倪匡自己發明的,在一些小說裡邊都曾經有人提出來過,那就是所謂的「地球的上一代人」。什麼叫上一代呢?絕對不是一百年或者一千年之前,因為這都是我們歷史可以考據得出來的,倪匡在這本書裡邊設定的所謂上一代的人,是指二十萬年前的地球人。奇怪了,二十萬年前的地球人,不是應該都還是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嗎?但是這邊就有很多的想像力發揮空間,根據考古學的研究,我們對於所謂的「史前史」,就是還沒有文字記載之前的歷史,完全都要靠考古的挖掘工作,挖出來俗稱死人骨頭的那些東西,慢慢地把它拚湊出來,可是這些挖掘的工作都是零零星星的,也就是說,不可能連續,不像我們看歷史書,一年一年的都有記載,或者一個世紀一個世紀,都可以追得出來它的本末,這一些靠挖掘出來的或者編寫出來的史前史,其實是非常零散的,既然很零散就常常會有所謂的「迷失的一環」,比如說有兩個不同的時代,中間空了很長很長的一個時代,完全挖不出來任何的骨頭,科學的精神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一些空白的地方,考古學家就說目前為止我們的知識等於零,既然科學家對於這些空白的部分,只能存而不論,科幻作家就可以大大地……

梅:大大地發揮了。

葉:發揮想像空間。什麼意思呢?我們現在已經確定,地球在過去幾十萬年前曾經發生過好幾次的所謂的「冰河期」,這些冰河期,嚴格說來,也有一些滿神祕的周期,在地球上面至少已經發生過好幾次非常長期的冰河期。很可能地球本來有非常高度的文明,因為冰河期出現,把整個的高度文明給毀滅了;或者說之前的那個高度文明因為知道會有冰河期出現,所以他們就放棄地球,移民到外星去了,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未來地球上還會不會再出現冰河期?仍然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舉個例子,很有名的一部電影,兩年前的「明天過後」,就是講未來地球的氣候可能會發生很劇烈的改變,很可能就來另外一個冰河期。把這一些跟地球科學相關的知識融合一起,我們就很容易發現,如果要推測地球有一個上一代的文明,可以說是很合情、很合理,而且並沒有抵觸到目前的科學。我常常強調,科幻小說裡邊的幻想部分,千萬不能夠跟目前的科學抵觸,一定要保留一點它的可能性才行。比如說時光旅行或者超光速飛行,嚴格說來,並沒有抵觸現在的科學,因為現在的科學只是說我們做不到時光旅行、我們做不到超光速飛行,絕對沒有任何一個理論已經證明人類絕對不可能,或者說宇宙間絕對不可能存在時光旅行或者超光速飛行,這是一樣的道理。所以……

梅:是,所以基本上,科幻的寫法一定是從心所欲,但是不踰矩。

葉:對,說得太好了!

梅:那個「矩」就是真正科學部分的知識,對不對?

葉:你寫出來的東西千萬不要被現在的科學推翻了(梅:推翻了。)一定要在現在的科學狹縫之中游刃有餘。

梅:灰色地帶。

葉:對,真的可以做到這一點,倪匡是個中高手(梅:高手。)我們就再把這個故事稍微講一下,它這個故事設定說,抽絲剝繭的結果發現,原來這個土星環,就是上一代的地球人,在土星的周圍,做了一個環繞土星周圍的人造衛星或者太空站,後來逐漸擴充、逐漸擴充,就變成一個環狀了,他們都已經移過去了。衛斯理竟然也透過了一個很神奇的裝置,到了土星環的人造天體,去遊歷了一番,發現那邊簡直是人間的天堂,他們既然是上一代高度文明的人類,所以,他們的進化過程,不止是科學非常進步,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道德也更進步,也就是說,是一個幾乎沒有罪惡的世界。是不是真的這樣子呢?是不是真的是一個世外桃源或者說簡直是一個天外桃源?倪匡很有意思,到最後又整個做了一個顛覆,說那個地方要產生罪惡的因子也是非常簡單。為什麼呢?因為倪匡一向對於地球人的道德感沒有什麼信心的,他把它延伸出來說,現在我們這個下一代的地球人道德感是非常薄弱,很容易有犯罪傾向,上一代的地球人,雖然他們不管文明也好、科技也好、倫理道德也好,都進化到一個非常高等的層次,可是只要稍微受了一點誘惑,很可能就會把罪惡的因子又帶過去了。

梅:是。

葉:所以他在一九八六年重新修訂的序言裡,就稍微作了這樣子的介紹,他說:《環》這個故事是衛斯理故事中,譴責人性相當強烈的一個故事,雖然在這個《環》把人性的醜陋面完全都摒棄了,到最後還是一個悲劇,因為罪惡因子還是沒有消除,倪匡的結論就說:人實在是一個很可悲的生物。他常常會闡揚人性本惡的思想。我覺得這樣子也滿好的,讓我們在看完小說之餘,還可以自我反省一番。

梅:是,好,他故事大概是從這個方向出發,在這灰色地帶有這麼好的發揮,最後他還是說明了,人性不堪一擊的被誘惑那個部分。

葉:對,真的是這樣子。

梅:講到土星,倪匡的作品裡邊好像不止一次提到喔?

葉:沒錯,我們之前也提到過……

梅:《藍血人》。

葉:對,很久以前我們談的《藍血人》。《藍血人》可說是倪匡科幻衛斯理部分的第二本書,在整個衛斯理系列裡邊,也是非常早的一本書,最近幾年比較紅,因為改編過電影。好玩的是,《藍血人》這個故事裡邊的藍血人主角,倪匡的設定是他並非地球人,他真的是土星人,所以說他是一個藍色血液的生物,跟我們的紅色血液是不一樣的。《藍血人》這本書是寫在一九六○年代的中期,也就是差不多一九六五年左右,距離現在已經整整四十年了,這四十年之間,有不少細心的讀者,或許常常聽孫維新老師的演講或者廣播,就會覺得,很奇怪,土星表面應該不會產生什麼樣子的高等生物,尤其是不可能產生像藍血人這樣子的、跟人類的外形幾乎沒有什麼差別的生物。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可以分為三大類,我們先把第三大類排除掉,就是冥王星,冥王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星,很多天文學家都很討厭冥王星,為什麼呢?因為它,嚴格說來,根本不應該算是一顆行星。也就是說只剩下八大行星,八大行星就很好分了,比較靠近太陽的這四大行星是一類,離太陽比較遠的另外四大行星是另外一類。比較接近太陽,叫作類似地球的行星,因為它們都是用岩石跟礦物質構成的,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從遠近順序來講,這四顆行星跟我們的地球表面並沒有什麼差別,唯一的差別大概就是大小或者大氣層的薄弱。再往外走,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四顆行星的性質非常接近,可是跟地球完全不一樣,它們是所謂的氣態行星,它們這四顆行星是非常非常濃的一團氣體而已,根本沒有一個明明白白的表面結構,如果真的有一艘太空船鑽到土星去,它會感覺到好像……

梅:漂著。

葉:對,漂著,而且土星的大氣越向下層越濃、越向下層越濃,最後濃到不行了就變成液體了,根本沒有堅實的表面,在這種情況之下,是不太可能產生像人類這樣的生物,勉強有的話,可能也是一個非常特殊形體的生物。之前我也跟一些倪匡迷討論過這些事情,後來我們一致的結論是什麼呢?是說當初倪匡寫的時候,故意寫土星,因為土星講起來比較順,但是,嚴格說來,倪匡寫的是土星周圍的一顆衛星,用中文的術語來講,叫作「土衛六」,用英文翻譯的話,叫作「泰坦行星」。這顆行星非常有可能出現類似地球人這種生物的,因為它的各種結構都跟地球非常相似,它的大小比一顆水星還要大,而且因為夠大,的確有大氣層,它的結構,我剛剛說過,跟地球一樣也是一個岩石的結構,天文學家還有太空科學家對這顆行星,土衛六,非常有興趣。我們就幫倪匡自我解嘲說,當初倪匡為什麼不要寫得明明白白是土衛六呢?因為太繞口了,比如說藍血人這個主角方天,我們說方天是土星人多順口,如果說方天是土衛六星人,那多蹩腳,所以後來就索性簡稱他是土星人,反正它們都是土星系統裡邊的一環嘛。我在《衛斯理回憶錄》裡邊也稍微作了一個這樣子的解釋。最近我特別查了一下跟土星相關的資料,因為我在寫《衛斯理回憶錄》的時候,必須要把土星跟土衛六寫得清清楚楚,也就順便查了一下人類探勘土星的一些最新結果。

梅:結果怎麼樣?

葉:在此之前我就聽說過,美國太空總署跟歐洲太空總署曾經合作發展了一艘「子母太空船」,這個計畫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了,最重要的是,這一艘子母船在前年的時候,終於達到了土星的周圍了,更有意思的是,子母船……既然是子母船就好像子母車一樣,總是要分開的嘛….分開之後,母船就開始繞著土星旋轉,變成了土星真正的一顆人造衛星;最最有趣的是那個子船,它的名字叫作「惠更斯號」,竟然開始進行登陸計畫。我們說過土星沒有陸地,但是土衛六有陸地,所以,他們當初設計得非常巧妙,就是說子母船各有各的任務:母船叫作「卡西尼號」,是要繞著土星不斷地旋轉,不斷地收集資料;可是那個子船,是要從事扎扎實實的(梅:登陸的研究。)登陸的計畫,它在登陸的過程中,是逐漸地慢慢下降的,在這個逐漸地下降的過程中,拍攝了非常多的土衛六表面照片,甚至它降落到土衛六的地表之後,還持續工作了一段時間,梅姊可以猜猜看持續工作了多久?

梅:我的天哪,真不可思議,你是說這件事情已經發生過了?

葉:已經發生了,這件事情是在整整一年前發生的,二○○五年的一月份。這個子船降落到土衛六之後,整整工作了九十秒鐘。

梅:也算工作了。

葉:對,因為人類還不太了解它的各種環境,所以說能夠讓它在下去之後(梅:停一下。)工作九十秒(梅:已經不簡單了。)已經很不簡單。對,收集了非常多珍貴的資料,包括土衛六表面照片,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上我們最喜歡的維基百科全書去查查看。

梅:就有囉?

葉:就有了,打土星相關的資料就可以查得到。

梅:這是最新的發展了喔?

葉:可以算是最新,因為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還不到十三個月。

梅:是,好,當然倪匡在寫《環》的時候,是遠遠比這個時間要早了喔,大概是多久以前啊?

葉:大概是一九七○年左右的時候,那個時候人類對土星的知識還沒有那樣清楚。

梅:還有限喔,所以我們現在為什麼每一次葉李華都會提到,倪匡在寫什麼作品的時候是在什麼時間。

葉:這很重要。

梅:因為你必須要配合那個時候的科學發展。

葉:對,我們才知道有哪一些的狹縫可以游刃有餘地來發揮,有哪一些科學已經證明不可行的事情了。

梅:是,這幾個先決條件要有了之後,再加上他的想像力,才能夠鋪陳出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喔。好,說著說著,我們這個單元又要告一個段落了。

葉:我們要預告一下下禮拜的了,下禮拜要講一個很有趣的題目,叫作《聚寶盆》。

梅:喲!這個很傳統、很中國,應該在過年的時候講啊。

葉:可是我們是照順序,所以只好下禮拜講了。

梅:好的,就請大家告訴大家,鎖定漢聲電台「文藝橋」頻道,下個星期天的早晨八點開始的時段,葉李華、葉教授就會在「衛斯理書齋」這個單元,跟大家一起來分享倪匡的作品《聚寶盆》。謝謝您。

葉:謝謝梅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