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6年2月5日(日)早上8:00∼8:3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海峽兩岸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很高興又可以天涯共此時,用電話連線的方式,跟現在正在新竹家裡的、交大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連線,葉李華你好。

葉:梅姊好,向各位聽眾拜個晚年。

梅:是,感謝葉李華透過空中架構「衛斯理書齋」,在這個書齋裡,我們可以回顧倪匡在他的人物、還有故事營造當中,所呈現衛斯理的各種不同的經驗,也可以看到葉李華嚴謹的學術研究態度,以及他作一個創作者的想像力。好,我們趕快進入今天的話題。

葉:就像我們之前所預告的,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一個我期待已久的故事,叫作《古聲》。我特別強調過,「古聲」絕對不是咚咚咚那個鼓聲,既然是衛斯理的故事,總是要有點不一樣的東西,「古聲」是古代的聲音這個「古聲」,倪匡最喜歡玩這種遊戲,就是從題目,乍看之下,怎麼想也想不出來他的故事到底要怎麼樣寫。不過《古聲》這個故事,的確是可以顧名思義,真的就是古代的聲音。現代的人怎麼可能聽到古代的聲音?五十年前的聲音、甚至一百年前的聲音,或許還勉強有可能,如果要聽到一千年之前的聲音,就絕對不可能,除非我們是在科幻小說裡邊談到的時光隧道、時光旅行才行。如果輕易地用了時光旅行,也就太廉價了,絕對不是倪匡的風格。《古聲》裡面,倪匡用了一個非常符合現代科學的想像,讓現代人,包括衛斯理在內,能夠聽到一種古代的聲音,所以故事就非常有趣了。

梅:我想,看過這個小說的朋友們一定會喚起一些記憶,如果沒有看過的朋友,沒有關係,我們今天就聽葉李華來告訴我們。

葉:講到古代,或許我們可以先從考古學來講起。我們都知道,一些古代的東西通常都埋在地下,有些是沉在海底,挖出來的不外是生物跟器物;生物就包括了人的骨骼或者是動物的骨骼;器物就是各種古老的用品、或者陪葬物品……諸如此類的。考古學家最大的遺憾,應該是沒有辦法直接看到古代的影像、圖像跟聲音,所有這些的影像、圖像跟聲音都是要拜現代科技之賜,才能夠用電子的方式,或者用光學的方式把它儲存、呈現出來,換句話說就是,錄音、錄影跟照相都是非常晚近的發明。我們如果要看到古代的形象,勉強還可以做到,為什麼呢?古人雖然沒有照相機,至少有畫筆可以畫出來,很早很早以前,幾萬年前,那個時候的古代人就已經會畫畫,而且喜歡畫畫,在很多的洞穴裡邊,都會找到一些所謂的洞穴壁畫,那些畫畫得還滿精彩、滿傳神的,因此圖像方面遺憾稍微少一點。最大最大的遺憾就是聲音,我們講到聲音,如果你不把它錄起來,一下子就隨風飄散,再也抓不回來了。倪匡在《古聲》這個故事裡邊,卻能夠想像出一個完全符合科學的假設,讓現代人有辦法把古代的聲音分析出來。我想強調一件事情就是,《古聲》這個故事是倪匡在一九七○年所寫的故事,故事不長,一九七○年五月到六月之間,在香港的《明報》連載。到了一九八六年,之前我們也一直提過,倪匡又重新做了一個修訂版,他幫這些比較老的故事都寫了一個新的序言,在《古聲》的序言裡邊,他稍微這樣子提了一下,說:

  「這個故事的設想十分奇特,但是,最妙的是,幾年前報上有消息說,科學家正致力在古代的陶瓷器中尋找古代的聲音,理論根據和我的《古聲》設想簡直一模一樣,當時看了這個消息,心中著實高興了好一陣子」。

也就是說他在一九八三、八四年左右,看到了報紙上面講到,科學家真的開始尋找古代的聲音。而他卻早在十幾年前,也就是一九七○年的時候,完全沒有受到任何的科技報導影響,自己就想到了這個方法,說很可能有一些古代的聲音,在不知不覺之間竟然被儲存到了古代的陶瓷器裡邊,透過一些非常特殊的、高科技的方法,就可以還原出來。這個理論基礎是什麼呢?現代人大概對於所謂的「黑膠唱片」已經不太熟悉了,倪匡在那個時代也曾經沉迷過一陣子古典音樂,他現在還喜歡古典音樂,當然他現在聽古典音樂通通都是聽光碟了,可是倪匡最早開始聽古典音樂的時候是從黑膠唱片開始的。我們所謂的「灌唱片」就是把聲音灌到黑膠唱片的溝槽紋路裡邊去,用「灌」這個動作留下音的。倪匡就想到了,既然我們用現代的科技可以把聲音灌到一個塑膠的圓片上面去,那麼古代的聲音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之間也灌到了一個古代的什麼器物裡邊去呢?我們都知道,黑膠唱片是圓片狀,不斷旋轉,不管是在播放的時候,或者是當初灌唱片的時候,它都是一直不斷地轉,不斷地轉才能夠讓唱針接觸到不同的溝紋位置。我推測,倪匡他就從不斷旋轉的這個意象,開始推想說古代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不斷旋轉?第一個想到當然是車輪,可是車輪怎麼能夠灌進去聲音,只好把它淘汰掉。想著想著,突然想到還有一樣東西不斷旋轉,而且在不斷旋轉的過程中,會不斷出現一個有規則的形狀,因為它在旋轉的過程中還是軟的,等到做好了之後,慢慢地乾了再經過了烘烤,才變成了一個器物,那就是陶瓷器。我們在做陶或者做瓷的時候,都一定要在一個旋轉的工具上面,不斷地把它捏成一個廣義的圓形,感覺上就跟灌唱片非常類似。倪匡就發揮他的超級聯想力,想到如果有一個人在做陶器的時候,附近有人在唱歌或者在說話,搞不好他的聲音不知不覺就會灌到這個陶瓷器裡邊去,呵……

梅:實在太有想像力。

葉:對,現在我們會驚嘆說倪匡實在太有想像力了,但是在三十幾年前看這部小說的時候,很多讀者,包括我在內,會覺得實在是太扯了吧!倪匡常常會給我這種感覺,就是說:唉,雖然很有想像力,但是也實在扯得太離譜一點。有好幾次我自己都犯了這個錯誤,就是看倪匡小說看第一遍的時候,覺得他實在是扯得太遠了、太離譜了,過了幾年,甚至過了十幾、二十年之後,才忽然驚覺:哇!原來倪匡是科技先知。也就是說他的科技預測在他的小說發表的時候,一般人還根本無法接受、根本不相信,包括我自己在內,至於這點,將來有機會我們再仔細地討論幾個案例。一直要等到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之後才忽然驚覺,倪匡那個時候竟然就已經預想到這一類的科技。類似的例子,我整理了滿多。之前我也曾經提到過,在今年一月號的皇冠雜誌上面,我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叫作〈倪匡的科幻創意〉,在裡邊我就舉了好幾個例子,現在已經二月份了,雜誌已經過期了,所以我就可以把〈倪匡的科幻創意〉這篇文章上網,跟所有的聽眾朋友共享。在〈倪匡的科幻創意〉這篇文章裡邊,我就特別提到了《古聲》這部作品,我說過《古聲》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個作品,難免要拿來大加發揮一番。不過,我在〈倪匡的科幻創意〉這篇文章裡邊所談到《古聲》這個作品,並不是直接談它的科技想像力跟科技預測,而是把倪匡的《古聲》這篇小說,跟一部非常有名,幾乎可說是風靡全世界的一個長達九年的科幻影集,拿來加以比較。什麼影集呢?我想所有的聽眾應該都耳熟,叫作「X檔案」,「X檔案」總共拍了九年,在美國的影集裡邊,能夠拍三年以上就已經算是相當成功了,能夠連續拍九年是很不簡單的事情。好,我在〈倪匡的科幻創意〉裡邊,曾經特別把「X檔案」裡邊的一些細節,拿來跟倪匡的小說加以比較,這件事情之前在我們的書齋裡邊,我也陸陸續續做過這件事情,我總是覺得,兩者之間有一些不可思議、不謀而合的地方,我們或許可說這是英雄所見略同。我刻意挑了幾個非常類似的例子,比如說我找到了在「X檔案」的第七年,我們說過它總共有九年,在第七年裡邊有一集,當初華視在播放的時候把它翻譯成「好萊塢式X檔案」,這是那集的題目,「好萊塢式X檔案」裡邊有一個橋段,就跟《古聲》簡直一模一樣,當然整個的背景轉換了。倪匡的《古聲》談的是一個古代的器皿,裡邊有聲音,這個古代的器皿,根據衛斯理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追索,到最後終於發現它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文物,等一下我們會再講一下,這夠古老了喔。在「X檔案」裡邊,那個古代的器物是一個碗,是一個非常粗糙的碗,這個碗在聖經裡邊大大有名,怎麼有名呢?在聖經的《新約》裡邊,記載耶穌曾經行過一個神蹟,讓一個剛剛死掉的人復活起來,那個人叫作「拉撒路」,那個碗在西方有一個名稱,叫作「拉撒路碗」,不是說拉撒路這個復活死人做的,而是說,當耶穌在行神蹟的時候,叫「拉撒路你醒來醒來醒來」的時候,竟然旁邊有一個工匠正在捏碗,不知不覺之間把耶穌這個聲音,尤其是在發神力時候的那個聲音,特別有力量,灌到碗裡邊去了。這兩者可以說是不謀而合,把聲音還原的方法也不謀而合。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古聲》是小說,沒有科技細節,沒有辦法描述得很清楚。「X檔案」是影集,讓碗不斷旋轉,等於是把那個碗當成光碟,不斷地轉,然後用雷射光射到那個碗上面去,在碗的不同的部位反射出雷射光,從光學的信號轉換成電子的信號,到最後終於出現了聲音了。完全就是把現代的光碟怎麼發聲,或者把傳輸信號的方式重新演了一遍。竟然,所有的「X檔案」的觀眾都聽到了當年耶穌的聲音了,我只能說那市一個非常雄渾有力的聲音,這一點是我們的小說《古聲》唯一比不上「X檔案」影集那一集的地方。

梅:它可以落實。

葉:對,它真的可以落實在影像跟聲音裡邊,當我們看小說《古聲》的時候,雖然倪匡用了一些文字的技巧來描寫古代的聲音聽起來像什麼樣子,但是,我們還是必須用想像的方式。我推薦梅姊,將來或許我們可以來做一集這個廣播劇,呵……

梅:噯!真的耶,我覺得真的可以做。

葉:我們來模擬一下古代戰國時候楚國的聲音。倪匡為什麼要特別挑楚國呢?因為可以玩一些小說的筆法跟技巧,我稍微唸一下,他一開始聽這個聲音的時候,他們完全不曉得這個聲音來自何處,或者說來自何時,只能憑直覺把它稍微加以敘述一遍,他是這樣子寫的:

  「那種啪啪的聲音跟嗚嗚的聲音再度響了起來,然後我聽到很多人在唱歌,那是男男女女的大合唱,也無法分辨究竟有多少人在唱,聲音低沉、含糊,每一句的音節只有四、五節,(葉:就是很短的意思。)而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聽起來都一模一樣,都是兮……兮……」

到最後最後,大概最後幾行的時候,倪匡才終於揭曉答案,什麼叫作「兮……兮……」,大家只要翻開《楚辭》,屈原的《楚辭》,「兮」或者是「些」,這是一個……

梅:語尾助詞。

葉:如果你不是看書、不是對照,乍聽之下,尤其那些發音跟我們現在的漢語讀音完全都不一樣,所以,倪匡一開始的時候,或者說是衛斯理一開始的時候,以為這是一個邪教在舉行的儀式,他們在唸他們邪教的咒語。

梅:哎喲。

葉:故意誤導讀者到另外一個方向去,我們就充分享受被誤導的樂趣。

梅:實在太好玩了。好,當然「X檔案」它是落實了,這是它的一種解讀方法,我覺得,當一個讀者更有趣的是,我們可以透過我們的想像,在我們的腦袋裡,在耳畔裡,似乎聽到了我們認為的那個聲音,是不是?有各式各樣的創作。

葉:對,只可惜我們想像力再怎麼豐富,也很難模擬當初楚國人是怎麼樣唱他們的《楚辭》。

梅:就加上想像吧。

葉:每一個字的發音跟我們現在都完全不一樣。

梅:不一樣了,等於發音都要另外再考證。說到研究考證,在「衛斯理書齋」這個單元裡,我們三不五時可以感受到葉李華教授旁徵博引。這好像變成你的習慣,你也樂在其中,一點都不以為苦,對不對?

葉:我跟衛斯理有一個地方滿像的,就是好奇心特別重,總是喜歡追根究柢,也就是因為這樣子,就像梅姊所說的,就不覺得辛苦了。

梅:是的,而且還可以名正言順、理所當然地擺下案頭的書本,坐在電視機旁邊認真地看電視、看影集,是不是?因為那也跟你的研究有關。

葉:真的是這樣子。

梅:比方說「X檔案」對不對?

葉:對,我現在即使是在看電視,也都是在做功課,就像梅姊說的,名正言順。

梅:是,好像兩者根本就不分了,樂在工作、也樂在休閒。

葉:大概過去二十年的時間,我都一直是這樣子,從來不曉得自己是在工作還是在娛樂,呵……

梅:是,二十四小時全勤喔。講到這,應該不只是「X檔案」給你很多的聯想跟對照,對不對?

葉:當然還有,《古聲》這個小說實在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每當看到類似的例子,我就立刻警覺說:啊!……

梅:可以超連結。

葉:對,然後,不管是在作節目的時候、演講的時候,或者上課的時候,就可以拿來互相比較。今天我想趁這個機會介紹另外一個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歡的影集,大概三年以前,當我上課、或者演講的時候,我就一直不斷地介紹這個影集,因為實在是非常精彩,目前在台灣的有線電視台至少有兩台在播,名稱叫作「犯罪現場」,英文的簡稱是「CSI」,中文翻譯成「犯罪現場」。它談的是什麼呢?談的是所謂的「鑑識科學」,也就是「廣義的法醫學」。這個影集大概五、六年前在美國推出,之後就太轟動了,所以不斷地衍生,目前已經有三組人馬同時開拍。最早的時候是拉斯維加斯一組人馬,後來又衍生出邁阿密的一組人馬,接著又衍生出紐約的另外一組人馬,所以現在「犯罪現場」有三組不同的人馬,同時進行辦案工作。他們跟其他警匪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強調所謂的「科學辦案」,大部分都是以鑑識科學為主軸,還輔助了很多其他各種不同的辦案方式,它的編劇融會了我剛才說的警匪片、甚至科幻片的一些技巧。為什麼說是科幻片呢?既然我們談的是科幻,必須把科幻稍微發揮一下。現在已經有人在寫文章了,寫一些科普文章討論「犯罪現場」這個影集,到底帶給觀眾,尤其是美國的觀眾一些什麼樣子的啟示?或者是有什麼樣的教育意義?結論是說,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什麼呢?讓大家對於鑑識科學越來越重視,也越來越了解;壞處是,誤導美國觀眾,讓觀眾覺得目前,也就是二○○六年,我們的鑑識科技已經達到了這種水準。我要講一個可能是真實的笑話,美國是海洋法系的國家,有陪審團的制度,美國人有一個公民義務,如果被抽中去當陪審團,絕對不能夠拒絕的。我在美國住了那麼多年,我聽說如果美國人被抽中了當陪審團,都不太樂意去,雖然可以放公假,總覺得浪費時間。聽說最近幾年,美國人參與陪審團的意願越來越高了。

梅:這是為什麼呢?

葉:因為很多人都成了「犯罪現場」忠實觀眾,想去親身經歷一下,甚至主動地表示說:我能不能去參加兇殺案的陪審團。經過好幾次的抽籤過程,如果真的有幸被抽中了之後,就興沖沖地去參與審判的過程,可是聽著聽著就覺得有點失望,對外地表達他們的心聲說:為什麼我們美國的鑑識科技……

梅:這麼落後?

葉:比我想像中還落後。大家說不可能啊,美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啦,他們都會說:不對不對,我在「犯罪現場」裡邊看到有這種儀器、那種設備、那種方法啦,怎麼你們都沒有用?原來「犯罪現場」……我剛剛說過,它也用了一些科幻的手法來融入它的編劇過程中,……也就是說,它裡邊那些人所用到的設備、所用到的儀器、或者說是一些鑑識的方法,超前了目前的科技大概有幾年的時間,即使只是超前五年,也不得了呀。

梅:也不得了啊。

葉:如果你的現實跟幻想之間有五年的差距,現實世界永遠追不上。

梅:對呀。

葉: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犯罪現場」精彩的地方在於,它的編劇融合了一些不同的手法,包括了我剛剛說的警匪片,科幻,還有推理。警匪片跟推理不太一樣,警匪片比較注重動作,推理注重推理的過程。我每次看「犯罪現場」,也同時享受它的推理過程,一開始的時候完全猜不到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兇殺案。「犯罪現場」第五年,就是拉斯維加斯那組人馬所演的第五年,他們目前已經在演第六年了,第五年的第二十一集台灣已經放映過了,台灣把這一集翻譯成「飛越杜鵑窩」,因為裡邊提到精神病院。

梅:以前有部電影叫「飛越杜鵑窩」。

葉:對,它是故意用「飛越杜鵑窩」(梅:名字。)來命名這個影集。裡邊就提到了一個科技名詞,叫作「聲學考古」,就是說利用聲學的技巧來作考古的研究,跟倪匡的想法也是不謀而合,認為古代的陶瓷器裡邊很可能隱藏了古代的聲音。但是他們在這一集裡邊所考古的、或者說是所分析的聲音,不是一個古代的古物,而是,那個精神病院的某一個精神病人在……因為精神病人無所事事嘛,做點事情對他們的病會有幫助,所以,他們就有個陶藝班,那個精神病人在捏陶的時候,旁邊發生了一個兇殺案,兇殺案的聲音就捏到陶器裡邊去了,同樣也是用雷射光的方式把它給打出來的,呵……

梅:真是好好玩喔。

葉:對呀,又是一個很有趣的不謀而合。

梅:對,好,這真是過癮耶,在既有的科學基礎上加上一些幻想,誰知道這個幻想有一天會不會就變成真實?它這是領先。

葉:領先幾年而已,但是,我覺得就足夠了。

梅:是的,你現在又提供了另外一個影集,「犯罪現場」。如果沒有看的朋友,倒是可以找這些影集來看看,「X檔案」、「犯罪現場」。

葉:對,現在光碟已經出來了,我在大賣場就常常看到。

梅:常常可以看到。

葉:光碟的話,拉斯維加斯的版本跟邁阿密的版本都已經出了,現在在有線電視頻道上面還一直不斷重播,可以說每一集都很精彩。我是在四、五年前看了某一集最後結尾的十分鐘,就欲罷不能。

梅:就被吸引了。

葉:一路追著看下去,每一集都不讓我失望。

梅:這樣子啊!

葉:真的是這樣子。

梅:這麼精彩!葉李華老師這麼大力推薦,各位朋友不妨找來看一看。現在應該學校還在放寒假,各位同學,你也可以利用寒假期間,用很輕鬆的心情來看看,說不定也就因為這樣的引領,讓你進入另外一個科幻的世界裡去,你也變成一個可以動筆來寫的人了,至少是一個好的讀者喔。

葉:對,「犯罪現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裡邊有很多的科學教育意義;它常常會借題發揮,藉著某一個刑案的某一個偵辦過程中,利用一些電腦動畫來介紹一些最新的科技,或者一些生理學、物理學的知識。

梅:好的,非常謝謝葉李華、葉教授

葉:謝謝。

梅:我們下個星期同一時間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