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5年10月30日(日)早上8:00∼8:3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星期天的此刻,讓我們一塊兒跟著交通大學科幻中心主任葉李華、葉教授,一塊兒進入「衛斯理書齋」。葉老師你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梅:好,按照我們的預計,「衛斯理書齋」今天應該是要介紹倪匡所寫的《換頭記》,對不對?

葉:對,它是緊接著《紅月亮》,因為這兩本書裡邊都有衛斯理的一個好朋友「巴圖」出場。

梅:是,巴圖出來的時間不多,但是,一出來就是擲地有聲的人物。上回在節目當中,他在《紅月亮》的重要角色跟定位,已經在葉老師的詳述當中,我們有所認識。今天《換頭記》這個故事,不知道老師待會兒要帶我們進入怎樣的一個不同議題裡。不過,我想在沒有講之前,還是先把這個故事的大綱跟大家說一下吧。

葉:好的,沒問題。既然有巴圖出場,免不了就有特務爭鬥的情節,因為巴圖本人就是特務出身的江湖人物。《換頭記》是一個標準的特務故事,不過,既然是衛斯理的故事,所以它裡邊總是有一些神祕跟幻想的成分,上個星期我也稍微透露了一點,當初倪匡寫《換頭記》,在報紙上連載的時候,它不是用《換頭記》,而是用《人造總統》這個名字,我也賣了一個小關子,請我們聽眾稍微想想看,如果一本書可以叫作《人造總統》、又可以叫作《換頭記》,結合在一起,大概會是什麼樣子的故事。答案是,這個人造總統是經過換頭手術之後所做出來的。也就是說,某一國的總統他生了重病,得了不治之症,唯一能夠延續他生命的辦法,就是把他的頭割下來,接到一個健康的身體上去。當然,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精密的手術,甚至到目前為止,人類都做不到。而倪匡早在一九六七年年底就已經開始寫《換頭記》這本科學幻想故事書,想像力真的非常非常超越時代。我特別去查了一下,既然是一九六七年寫的,那他所影射的到底是哪一個總統呢?倪匡在一九八六年把他的舊書重新改成新版的時候,寫了一篇序,叫我們不用查,他說:

  「不必深究是何時何地何人,看小說不必考證。」

但是,我不只是一個讀者的身分,我還鑽研了倪匡小說裡各種部分,所以,雖然倪匡這樣說,我還是做了一番考據。我當初在大學時代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本書裡邊的總統呼之欲出;嚴格說來,他在書裡邊並沒有說他是總統,只說他是主席。看到主席稱謂,我們更可以想像得到,應該是共產國家的一個政治領袖,他影射的就是蘇聯當年的總書記。他是誰呢?我剛剛特別說過,這本書倪匡是一九六七年開始在報紙上連載的,年代非常非常重要,既然是一九六七年,我就去查了一下。之前我們在這個節目也一再強調,有一個很好的網路百科全書,叫作wiki、w-i-k-i維基百科全書。我大概只花了一分鐘就查到了,當年的蘇聯當政者是執政很久的「布里茲涅夫」,我想大概中年以上的聽眾應該對這個政治人物都有印象。我查了一下,布里茲涅夫當政是從一九六四到一九八二年去世為止。根據倪匡的說法,他當政三年之後就患了不治之症;這也是滿合理的,因為在蘇聯那種政治氣氛之下,他們一定要明爭暗鬥才能當得上第一把交椅的地位,所以,一定是弄得他心力交瘁,這是我自己的想像。因此,他在執政三年之後就不得不動換頭手術。可是,在真實的歷史裡邊,他的確是執政到了一九八二年才去世的。所以,倪匡在這本書裡邊,讓衛斯理跟巴圖捲進了這一場國際大陰謀裡邊;蘇聯人要幫他們的領袖動手術,但是他們本身的科技不夠,所以,他們特別綁架了一個外國的專家去動這個手術。裡邊有陰謀,所以衛斯理跟巴圖想盡辦法要破壞這樁陰謀,但是到最後,功敗垂成,所以才讓布里茲涅夫一路活到一九八二年。所以,小說的虛構跟真實的歷史,互相之間還完全能夠符合(梅:有一些糾結。)就很像是《三國演義》裡邊,雖然有很多很多幻想的成分,到最後,大的方向還是要接近歷史。這是我先講的一些大綱。

梅:是。好,而且還有背景說明。葉老師很有意思,你每件事情都要去窮究喔,可能連倪匡自己都會……

葉:所以我自認是一個可愛的讀者。

梅:倪匡碰到你真的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好,呵……

葉:又愛又恨吧。

梅:好,順便提到你說的這個網,實在是非常好耶!最近我還看到它……

葉:對,我非常非常喜歡,我現在幾乎每天都會上這個網,即使是出於隨便瀏覽一下,都能夠找到很多意想不到的資料,真是刻意要找資料(梅:那更方便。)它幾乎從來不讓我失望。

梅:是,所以現在也不必出去逛大街了,在家裡上了這個網就可以了。最近好像也看過它的相關新聞,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不過沒關係,這不是重點。背景說明之後,這個故事的梗概,也就是這個名為主席的人,他的頭跟身體做了一個接頭,一個整合的工作。這中間衛斯理跟巴圖他們能夠著力的地方在哪裡呢?

葉:他們盡力破壞這個陰謀,因為這是一個特務的陰謀。從人道的角度,無論如何要阻止他們,因為共產國家是完全不顧什麼人權的,他們的主席既然需要換頭,絕對不會等到哪一個人車禍啊、腦死啊……諸如此類的,他們是要把一個健健康康的人讓他首身分離,還好不是把那個健康的人真的殺掉,而是要在最快的時間之內,把這個健康的人首身分離,健康的身體接到這個主席的頭上去。然後,好玩的是,這個健康人的頭,他們順便再做另外一個實驗,把他的頭用維生的、人工的系統養起來,因為這個頭沒有什麼正式的作用,所以他可以好整以暇地等著,等上幾個月,等到真正有一個腦死的病人,有了適當的身體,再把他接回去。結果怎麼樣呢?這兩樁換頭手術都非常地成功,所以我說衛斯理跟巴圖功敗垂成。

梅:好,其實我們現在也經常可以看到更換器官新聞,某某醫院裡有一個病人在等著換這個肝啦、換那個心啦等等,要搶在第一時間等等,現在已經變成是一個可以完成的現象,對不對?但是換頭這個部分,好像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喔。

葉:我查了一下,我唯一能夠找到資料是在Discovery的影片裡邊,曾經出現過一、兩次,聲稱有一隻猴子,頭跟身體是不一樣的來源。

梅:也就是動物身上已經實驗成功了。

葉:也不敢說,因為我只找到了一、兩個例子,不敢說是一個很確切的證據,但是真的有人聲稱做過不同的猴子換頭。雖然猴子能夠成功,人類或許該有人道的考量。

梅:有朝一日,是,對!要有人道的考量,把活生生一個人支解了去接另外一個人,實在是很恐怖的事情喔。

葉:對,但是如果真的是為了醫療的用途,我相信只要醫學夠進步,一定會有醫生、病人願意嘗試。不過,我剛剛說在《換頭記》這個故事裡邊,有兩種不同的手術。一種是換頭,把人的頭接到另外一個人的身體上;另外一種,是直接把頭摘下來之後,利用人工的機器啦、各種儀器啦,直接做維生系統,讓一個頭顱單獨……

梅:單獨可以存活。

葉:對,單獨地這樣子活,能夠活好幾個月。這是兩種不同的手術,單獨一個頭顱能夠存活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那個手術,在科幻小說裡邊……

梅:對!這個常見了喔。

葉:對,滿常見的,因為這個比較科幻一點。換頭只是一瞬之間的事,換好之後,看起來這個人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感覺起來就沒有那麼科幻了;但是如果把這個人的頭放在一個機器上面,讓他能夠一直存活下去,看起來不但是非常科幻,而且相當地恐怖。我去查了一下,這一類的故事源遠流長,最早有這個故事的應該是一個俄國人寫的,他的名字滿奇怪的,叫作「別利亞耶夫」;在台灣是非常非常沒有名氣的一位科幻作家,但是在大陸,因為他們跟俄國的文化交流比較密切,所以,在大陸推廣科幻的朋友裡邊,這個作家別利亞耶夫還算是相當有名氣。我特別找了一本大陸朋友從俄文翻譯過來的科幻小說集,其中就有別利亞耶夫的一篇,叫作《陶威爾教授的頭顱》。故事就跟我剛剛提到的非常非常接近,說有一位陶威爾教授生了重病,為了要把他的生命延續下去,就把他的頭割下來,利用維生系統,讓他一顆頭顱活在一個機器的上面。更好玩的是,俄國人寫的這本小說裡邊,也有換頭的情節,說這個頭如果還想變回正常人,他們會等一個屍體捐贈之後,把這個頭接回去。所以說這兩種手術是可以混為一談,可以說,頭顱單獨存在只是一個過渡時期,到最後,還是希望能夠把頭顱接到一個身體上;一般的科幻小說通常都會這樣子設定。更好玩的是,我後來又找了一下,我發現倪匡除了《換頭記》之外(梅:他也寫過別的?)還寫過一個非常非常類似的故事,可是,這個故事裡邊完全沒有任何的特務,而是一個非常非常感人的愛情故事,它的名字叫作《人頭戀》;聽起來有點令人毛骨悚然。《人頭戀》是很淒美的一個靈異愛情故事。倪匡很會寫推理跟懸疑,他自己也滿得意這一篇中篇作品,他寫的非常懸疑,不過到最後,還是一部科幻小說,是一個中篇。應該說,當初倪匡寫這個中篇的時候,跟衛斯理系列其他的主角都完全沒有關係。(梅:沒有關係。)他就是刻意要寫一系列中短篇,這些中短篇到最後收在另外一本書裡邊,現在香港跟台灣都可以買得到,台灣這本書的名字就叫作《倪匡科幻小說選》。

梅:你曾經講過。

葉:前面有十個很短很短的故事,後面有一個中篇的故事叫作《人頭戀》。這個《人頭戀》是說,男主角患了骨癌,本來應該不久於人世,可是因為他實在太喜歡女主角,他無論如何要為她活下去,到最後,他只好接受一個很古怪醫生的建議,只用頭活下去。結局是一個悲劇,因為女主角看到那個頭顱之後就昏倒了,連續昏了兩、三次。我記得有一次我參加讀友會,第一次見到倪匡的時候,有一個讀者特別問倪匡說,女主角昏倒又醒過來、醒了又昏倒,到最後,真正醒過來之後,她會怎麼樣?倪匡說當然是拔腿就跑,怎麼可能再續前緣呢。在《人頭戀》裡,有一段話非常非常有意思,我們既然是書齋,總要時常摘錄一些倪匡精彩的文句。今天我所要唸的,並不是倪匡的《換頭記》,而是一篇類似作品《人頭戀》裡邊的一段話。 那個怪醫生幫那個男主角換了頭顱之後,那個男主角說,:

  「可是……我只剩下了一個頭,這該怎麼辦呢?」

然後這個人就開始曉以大義,跟這個男主角說:

  「身體,身體有什麼用?你不知道人體的結構有多笨!上帝的傑作嗎?我看是上帝最笨的作品。骨骼要來什麼用?要來支撐肌肉、保護內臟,是不是?而骨骼又要依靠其他的器官來維持它的生長。消化系統一大堆,用來維持肌肉的營養,泌尿系統用來幫助消化系統,所以,這些系統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使腦部有氧氣的供應,亂七八糟的一大堆器官有什麼用呢?真正有用的只有頭部,身體只是一大堆廢物,只會使人活的時間更少,只會使人生各種各樣的病,結果連生命都不保了。現在你多好,擺脫了那一大堆沒有用的東西,通過機械的作用,使你的腦部活動維持正常,你可以活得比全世界任何人更長命。」

這是非常非常另類的一個觀點。

梅:是的,他實在是很有想像力。好,這個作品在他的《倪匡科幻小說選》裡面就有?是他唯一的中篇?

葉:對,這本書裡唯一的中篇,前面都是非常非常短的短篇。

梅:跟衛斯理是無關的。

葉:毫無關係,整本書裡跟他的任何一個固定主角都沒有關係。

梅:是。好的,講到這種東西,葉老師你是一個追根究底、希望能夠探源的人喔,在我們古典的小說,像《聊齋》,裡邊有沒有類似的故事呢?

葉:倪匡本人在一九八六修訂《換頭記》的時候,就已經在序言裡提到過《聊齋》了;我們之前有好幾次提到,倪匡非常非常喜歡《聊齋》,非常非常喜歡蒲松齡的文筆。所以,他在一九八六年的序言裡特別提到,《換頭記》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換頭的設想,在《聊齋誌異》裡邊,也有一篇叫作《陸判》;寫這個判官替一個很醜的女生換頭,過程奇詭妙趣之極。他還在序言裡特別透露,有機會會把《聊齋》中精彩的故事全部重寫,後來,的確重寫了,我們之前也介紹過。倪匡在寫《換頭記》的時候,可能不知不覺就想到了《聊齋》的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說,雖然近代的科幻小說頂多只有兩百年的歷史,可是,從古代的一些比較玄學的、幻想的文學作品裡,可以找到更多類似的概念。比如說《聊齋》這一篇,我前兩天特別從頭到尾再仔細讀了一遍《陸判》,一個姓陸的判官,那個想像力絕對是不遑多讓。它裡邊有兩種器官的更換手術。一個是幫一個男生換他的心臟,讓他能夠文思泉湧,後來奪取了功名;順便幫這個男生的太太換了一個頭,讓她變得非常非常漂亮。更好玩的是,這就凸顯玄學幻想跟科學幻想的不一樣,當年的玄學幻想,它所根據的是比較古代人的一些想法,認為所有的思想通通是從心臟發出來的,而不是從腦部發出來的,所以那個男生換了心以後,智慧大增。

梅:文思泉源了。

葉:可是,女生換了頭之後,完全沒有任何的思想改變,她只是醒過來之後,楞了一下說,怎麼回事?我怎麼全身血污?她先生幫她把臉上的血污給擦掉之後,拿鏡子給她照一照,兩個人就非常非常高興。也可以看得出來幻想與時俱進,科學越發達,幻想會越跟科學結合,越脫離玄學的成分,不知不覺之間,玄學幻想就變成了科學幻想,然後就變成了現代的科幻小說。如果把這些類似的作品排列出來,就……

梅:應該是不勝枚舉喔,滿多的。

葉:對,非常非常有意思。我為了找這個相關的資料,想到我非常非常喜歡讀一位作家的作品,他叫作「王溢嘉」,王溢嘉先生。他在一本書裡,特別考據,類似這種器官移植的觀念在《聊齋》之前到底還有沒有?結果非常非常令我們驚訝,的確是有,所以說中國古人的智慧實在是太令人驚訝了,他竟然在南北朝的一篇作品裡邊,找到了類似的記載。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南北朝作家叫作「劉義慶」,我想我們在高中國文應該讀過他的東西。他有一本書叫作《幽明錄》,比較冷門的一本書,裡邊竟然真的提到過類似的情節,不過那個故事不是換頭,也不是換心,而是換腳。完全是用靈異跟玄學的手法來衍生這個故事,但是,它裡邊卻提到兩點非常非常正確的觀點。第一點就是,做過器官移植手術之後,病人的心裡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疙瘩,總覺得自己的一部分好像換了別人的東西,尤其是換了死人身上的器官。在《幽明錄》這篇小說裡也提到過。從此之後,那個大富翁,不管是冬天、夏天,絕對穿著長長的褲子,不希望他兩隻腳露出來,因為他兩隻腳是農夫的腳,看起來非常地粗糙。另外一點就是,器官捐贈者的家屬總覺得,他們的親人有一部分還活著,活在另外一個人的身上,所以,忍不住就想偶爾去拜訪一下接受器官捐贈的人。在這篇小說裡邊竟然也提到了這個概念。這件事情,在西方換心手術非常非常盛行的國家裡邊,的確是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如果捐贈者的家屬以及受贈者的病人雙方願意,醫院會安排他們見面,見面之後通常都是滿溫馨感心一個場面。

梅:是呀,《幽明錄》說起來是南北朝的時候了。老師你這樣子追考起來,那真是相當多囉。

葉:當然。

梅:如果我沒有記錯,在戲曲裡就有陸判耶。

葉:對,蒲松齡當初寫《聊齋》,絕對不是他自己憑空想像的。(梅:不是純創作。)他到處去蒐羅各種的傳說,然後把它做了一個整理;當然有一些是他自己想像的,但是,我想至少大概有一半以上是他聽說,然後重新整理的。

梅:是的,所以我覺得任何的創作,沒有全然的、從無到有的創作,一定是奠基在其他既有的東西上,再加上自己的想像。

葉:對,所以我才說很多東西,都是一脈相承,把這些類似的作品,根據它們的時間順序排列出來,會非常非常地有意思;我通常在課堂上面也會跟同學做這種練習。我一再強調,如果真的是有志於創作,一定要盡量涉獵前人精彩的作品,融會貫通之後,再加上自己的想像;這個絕對不叫抄襲,我一再給同學建立這種健康的觀念,任何的東西都不可能憑空想像出來的。

梅:是的,一定是有所本。

葉:對。

梅:而且跟時代也有關係,比方你說,過往的文學想像是……

葉:跟玄學結合。

梅:跟玄學結合,越到近代越跟科學結合。

葉:對,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現在是一個所謂的科學時代,文學當然要跟科學結合,順理成章地就變成了科幻小說。

梅:是的,如果寫作的當事人有兩方面的背景,或者是能力能夠兼顧的時候,我想這樣的作品寫的就會更好了。

葉:對,當然是這樣子。我想順便藉這個機會,再講一個很精彩的中篇小說。一位跟倪匡先生可以說是同樣泰山北斗的人物──「張系國」教授,他也是中文科幻的宗師之一。他在非常早年的時候,好像是一九六八年的時候,寫過一篇中篇的科幻小說,張系國教授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叫作《超人列傳》。這個超人,絕對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個會飛的超人;這個超人非常有意思,一些科學家、政治家,或者是對這個世界上真的非常非常有貢獻的人物,當他們在中年、盛年的時候,他們就可以選擇把自己轉換成超人。怎麼轉換呢?就是他們的頭顱,經過手術切開,拿出大腦,換到一個機器人的身體裡邊去,從此之後,他們就變成了一個不會死的一個生命…

梅:不會死的機器人生命。

葉:這個超人其實滿反諷的。他們的身體會被擺在超人博物館裡邊供人瞻仰,他們自己也會去看一看。

梅:身體用藥水泡起來,是不是?

葉:對,類似這種概念。張系國教授的想法是說,當這些偉人身體腐朽之後,大腦也就跟著停擺的話,實在是太可惜了,但是,我們現在又沒有辦法做到長生不老,所以退而求其次,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就可以在中壯年的時候,把大腦挖出來,裝到機器人的身體裡邊,勉強湊合著用,至少可以再活好幾百年。

梅:老師呀!你這一講,我就想到愛因斯坦的那個腦袋了。

葉:那個時候滿可惜的,還沒有這個技術,現在如果再出一個愛因斯坦,很可能他死了之後,會有人想盡辦法來好好保存他的大腦;愛因斯坦的大腦是被保存了,不過是被切片之後保存。

梅:也是沒有辦法了喔。

葉:沒有辦法。

梅:要不然,放在現在的機器人身上就不得了啦。好,我們趕快趁著最後的時間,預報一下下一回的內容。

葉:預報之前,我想講一個好消息,我們之前預報了好幾次說要上網(梅:成了嗎?)現在我們的聲音檔,前面幾集終於上網了,還有幾篇的逐字稿也上網了(梅:太好了。)所以,大家只要上我們交大科幻網,右上角就可以直接連到我的網站;只要打「交大科幻網」幾個關鍵字就可以到我們的網站。這個網站的右上角有我的名字(梅:「葉李華」。)對,葉李華的名字,或者直接在Google裡邊打我的名字(梅:也可以。)大概第一條出來,就是我的個人網站,在我的個人網站裡邊,標題叫作「空中衛斯理書齋」。《換頭記》之後,根據順序是《蠱惑》,不過,《蠱惑》我們在最早的時候已經講過了,所以,我們從《蠱惑》之後再找,找到的是《奇門》。奇門是什麼門呢?就是奇門遁甲的「奇門」,不過,這個小說跟奇門遁甲毫無關係,而是一個非常非常奇怪的一道門。《奇門》是一個非常標準的科幻小說,裡邊的科幻內容相當精彩,我們下禮拜可以好好地聊。

梅:謝謝你囉。

葉:謝謝梅姊,謝謝各位聽眾。

梅:拜拜。

葉: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