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5年7月3日(日)早上8:00∼8:30
主持人:梅少文
主講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紀錄:吳雅芳

梅: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如果您聽過上回我們節目的話,可能您也跟我一樣,此刻正守在收音機旁邊,等待那個期待的聲音再出現,那就是交大科幻中心的主任葉李華,葉老師你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梅:嗯,聽到你這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就知道,雖然你每天埋首在書堆裡,但是精神依舊是非常地好喔。嗯,我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很感動葉李華老師在百忙當中願意用這種方式,在空中,一方面是跟聽眾朋友做第一手的經驗分享,他目前正非常辛勤努力地在改寫、整理倪匡小說的同時,他還不忘記在南部,他的媽媽還非常希望能夠聽到他的聲音,這也算是一種孝心喔,葉李華是吧?

葉:謝謝,是的。不過,我想宣布一個好消息,其實或許我們這個節目又多了一個聽眾,那就是倪匡本人。

梅:真的啊!

葉:對,他是透過網路,他住在美國舊金山,他們家的網路當掉了好幾個月,前兩天終於修好了,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他說他也要在線上收聽。

梅:太好了!那麼我想這個時間對他來講也正好。

葉:對,那是美國禮拜六的傍晚。

梅:噯,他大概就是一邊吃晚飯、一邊收聽囉。好的,那麼我們上一回在節目當中已經算是一個暖身了,講到這個衛斯理少年的一個故事,就是那個《蠱惑》啊。那麼今天算是正正式式,我的心情是這樣,正正式式地進入了倪匡筆下的衛斯理世界,我想葉李華老師取的這個名字很好,就是「衛斯理書齋」。

葉:總是希望能夠有個比較響亮的一個名字嘛。

梅:是的,所以以後呢,每個星期天早晨「文藝橋」的節目時段裡,就會開放「衛斯理書齋」,當然靈魂人物葉李華老師必須出現,他要用聲音來跟大家講述衛斯理的故事。

葉:對,其實我也很感謝梅姊給我們這個機會,這個其實在台灣也算是創舉,甚至在華文世界可能都是創舉。

梅:真的是,從來沒有過喔?

葉:對,否則的話倪匡也不會這麼興奮,他也要在網路上收聽。

梅:太好了,噯,其實葉李華你知道嗎?不瞞你說啊,我這個小女子啊,從小就很害怕看那個驚悚的東西,像電影啊、小說啊,這一類東西我都不看的耶。

葉:喔,跟我媽媽一樣(梅:你媽媽也是,呵……。)不過我媽媽雖然不看這些驚悚的東西,但是呢,她卻看衛斯理。我記得很清楚,當年,民國六十幾年的時候,衛斯理的第一本書在中國時報連載的時候,我跟我媽媽就搶著看,一路追著看,那個故事,我想留在下個禮拜講,叫作《雨花台石》。

梅:好的、好的,好有意思耶,葉李華的媽媽,其實也是電台的老同事,她是我的前輩喔,可是現在沾葉李華的光,那麼也可以說是因為跟葉李華的關係,所以我還是應該稱呼伯母。噯!伯母在這裡跟您問個好,呵……我想當時喔,妳跟葉李華一起看衛斯理的故事,不知道妳當時的心情是什麼?但是我覺得從一個媽媽的心情,或者是帶孩子的心情,可能不管怎麼樣,妳也應該了解孩子到底喜歡什麼。可能是基於這樣的一個愛心、陪伴的心,所以沒有想到,當她一跳進去以後,也無法自拔,因為衛斯理的故事實在太精彩、太迷人了。就像此刻我的心情一樣,我一邊看、一邊膽顫心驚喔,因為這個……我想如果拍成電影的話,我一定常常就是把眼睛摀起來,不敢看的那一個,然後問旁邊的朋友,怎麼樣?怎麼樣?發生了什麼事?後來呢?後來呢?

葉:嗯,但是無論如何,衛斯理的故事雖然會有一些驚悚,但是,絕對沒有怪力亂神,它不是一般那種恐怖的故事,因為到最後,它還會歸到科幻類,然後呢,會用一些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這些,即使是靈異的現象。因為倪匡寫了很多跟靈異相關的現象,但總是用科學的精神去探討這些靈異的現象,所以,我們認為倪匡的小說都是科幻小說。

梅:是,所以這也就是倪匡迷人的地方,而且是長紅不墜的原因。

葉:對,那至於這些就說,為什麼說是怪力亂神的這個議題,還是可以把它歸為科幻類?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以後,我們陸陸續續再來探討這個主題,其實這個也可以跟西方一些很經典的科幻小說相互呼應。所以科幻的領域,幾乎可說是無所不包,只要秉持著科學的態度跟科學的精神,就可以算是廣義的科幻小說。不過這些可能太理論了,所以我們慢慢地講,不能一次講到太多理論的東西,那我們今天就進入正題吧。

梅:好的,我們就趕快進入正題。只是我們選的這個故事喔,篇幅很長耶。

葉:其實還好,跟倪匡自己的其他小說比起來的話,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一本叫作《影子》,就是陰影的那個影子,還不到五萬字,字數跟我們上次講的那個《蠱惑》,其實非常非常的接近。選這個故事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第一次講的是《蠱惑》,是衛斯理大學時代的故事,我想還是先把他比較年輕的故事整理在一起,比如說下禮拜我們要講的是衛斯理的初中時候的故事,所以說呢,今天的《影子》剛好是夾在中間,可以算是他高中時代的故事。

梅:是,好,反正衛斯理有個特色就是說他絕對是窮究真理的,而且膽子大。

葉:對,而且好奇心是無人能比的。

梅:噯,是,其實好奇心就是成長的原動力喔,可能倪匡本人也是有這樣的特質吧?

葉:嗯,當然,當然,這樣才能反映在他這個筆下人物。其實我記得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是幾年前我在推廣科幻,接受了一個電台訪問,主持人蔡康永先生問我說,你一向就標榜科幻裡要有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那衛斯理到底有些什麼樣的科學精神跟科學態度?我靈機一動,幾乎沒花半秒鐘的時間就立刻回答,就是追根究底的精神,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科學精神跟科學的態度。

梅:是,就是探究真理。

葉:對,其實在衛斯理的小說裡,他就一而再、再而三不知道提過多少次,就是他自己是好奇心非常重,所以說呢,任何一點點小的問題他都窮追不捨,到最後就會發現,原來是一個非常非常匪疑所思的故事。也就是說,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發覺出很多很奇妙的故事,這只是看我們有沒有好奇心而已。

梅:是的,我們有好奇心、有問題就要去解答,就要找答案對不對?好的,那我們趕快進入《影子》吧。當然葉李華老師本身就是具備這樣的特質,他才能夠做這件事情的。這麼長,我認為篇幅已經夠長了,你要在差不多二十分鐘的時間把它講完,不容易耶。

葉:還好,我們可以直接切到主題,就是什麼是《影子》?我們上次也提到過,倪匡的小說他都很喜歡取一個非常巧妙的書名,讓你在還沒有看這本書之前,完全不知道他要講什麼東西,看過之後掩卷長嘆說,哇!取得真妙!非這個題目不可。那這個《影子》的話,其實也是類似這樣一個主題,就是他講到說有一樣東西,是跟影子、跟我們普通的影子非常非常類似,但是呢,卻偏偏不是一般的影子,它是代表另外一個東西,什麼東西呢?就是倪匡最喜歡討論的另外一個科幻主題:外星人。倪匡覺得說,外星人的形象跟人類可以一樣、可以不一樣。如果一樣的話,與一般人完全分辨不出來;但是如果不一樣的話,是可以大大地發揮我們的想像力,把各種可能性通通想出來。那在衛斯理的一百四十幾個故事裡,它所出現的外星人當然非常非常多,有的跟人是完全無法分辨、足以亂真的;但是呢,有些比如說《影子》這個故事裡邊的,是完全匪疑所思,說怎麼會有這個樣子的外星人?也就是說,這個外星人在我們眼中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影子,而且幾乎是沒有厚度的。

梅:是是是,我就記得我曾經看過電影,答答滴答答……你記不記得那個?

葉:喔喔喔,我知道,《第三類接觸》。

梅:呵……對對對對對。好,那在這個《影子》的故事裡,衛斯理發現的這個外星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又是怎麼發現?在什麼情節之下他出現的?其實呢,倪匡很厲害,懸疑的工夫設計得真的是引人入勝。

葉:對,我記得我們最早的時候也討論過,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作〈倪匡百問〉,就設計了一百個問題跟倪匡討論他自己的生平、他的著作、他的小說風格啦……其中有一個問題,今天我想跟大家再分享一下,就是說,倪匡的小說很迷人,但是呢,到底是掌握了哪一些特點,使得它會這麼迷人的?倪匡的回答是說,自認為他作到了三點的特點,都是四個字啊,我仔細地唸一下。

梅:好,我來筆記一下,一定很有意思。

葉:第一個是「氣氛逼人」,第二個是「情節詭異」,第三個是「構思奇巧」,所以就是「氣氛逼人」、「情節詭異」、「構思奇巧」。《影子》這本書剛好就是典範。另外,倪匡有個朋友曾經寫過一本書叫作《我看倪匡科幻》,裡面也曾經分析過為什麼衛斯理的小說會那麼好看?甚至跟日本的那些推理小說來比的話,絕對不遑多讓。他認為衛斯理小說的過程是一開始就是「疑雲重重」(梅:呵……真的。),接下來是「危機四伏」(梅:呵……是是是。)然後衛斯理開始出現,就「抽絲剝繭」(梅:呵……對對對對。)到最後是「撥雲見日」(梅:噯,太妙了!好像是公式,呵……。)噯,我們還可以再製造一個結局是「真相大白」。

梅:呵……噯,有沒有可能這個「真相大白」是他不必說,是你自己在你的心裡有答案的?

葉:嗯……有一、兩次。但是呢,倪匡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負責任的作家,所以他到最後,他總不會說是留下一個尾巴,所以他無論如何會提出一個答案,即使這個答案是一個不太肯定的答案,可能是一個開放性結局,但是他還是試著提出一個算是建議性的答案給讀者。但是,如果讀者能想到更精彩的答案的話,那當然是更好。

梅:嗯,對呀,所以如果要有更好的答案,可能讀者也可以想,接續著寫看能不能寫下去喔,這是另外一個啟發喔。好,那也許我們在看他的這個故事的同時,我們可以去抽絲剝繭看看他這一次這一個故事,它的氣氛是如何營造得那麼逼人?噯,那我們來聽聽看。

葉:好的,我們就進入正題。《影子》的這個故事是我剛剛講過,是衛斯理的可以算是高中時候的故事,那是跟他的高中的一個好同學叫做許信,就是我們有個政治人物叫做許信良,剛好是那兩個字「許信」,然後他們兩個是高中的一個非常非常要好的一對同學。那剛好這個許信從他的一個親戚那邊繼承了一個,嗯,一幢房子,其實是一個陰森森的一幢房子,為什麼呢?那個房子已經棄置了幾十年了,可是因為年輕人突然之間獲得了這筆遺產的話,當然高興得不得了,所以無論如何還是要拿了鑰匙之後就開始去、闖進去,等於說呢,好像是闖進鬼屋的那種感覺,那我們說它一開始疑雲重重的話,就是有這種氣氛,簡直就是好像在寫一個鬼屋的那種鬼故事的感覺。

梅:對呀!我的天哪,膽子還真大,進去看。然後常常都是到你覺得可以看到真相的時候,噯,結果又沒有,然後又要繼續再去尋另外一個真相。

葉:對,那倪匡寫這些故事的時候,通常都不會把地名寫得非常明顯,因為這樣子的話,會給人家更大的想像空間。不過呢,從這個字裡行間來看的話,就像我們上次講到的,衛斯理是在江南長大的,這個地方呢看起來很像是上海,因為它是個大城市。其實倪匡算是浙江人,但他是在上海長大的,上海話是他的母語,所以寫寫上海這些地方的風土民情,對他來說是非常有親切感的。所以我們可以假設,這是我的假設,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上海市。很古老的一個房子裡邊,衛斯理、年輕的衛斯理、高中時代的衛斯理,跟他同學闖進這個看似鬼屋的一個環境,因為是年輕人,所以幹勁十足,他就號召了非常非常多的同學,然後花點時間把這個房子好好地打掃了一番,到最後就煥然一新。

梅:所以說年輕人才有這種傻勁與衝勁,不然的話,怎麼可能呼朋引伴,就來那麼多人一起做這件事,所以它基本上還有一點合理性。

葉:對對對,因為年輕人繼承這棟房子,可以在裡面做各種的事情,所以高興得不得了,因此很願意花點時間,把這個房子打理得乾乾淨淨。可是呢,怪事就開始慢慢地發生了,因為他們發現這個房子當初為什麼要突然間棄置,他還問了給他遺產的那個親戚,堂叔的嬸嬸,然後還有他們家那個老僕人,都給了他一些滿神祕的答案。所以這個疑雲重重、危機四伏,從一開始就慢慢地展現,否則的話讀者看到一半,如果光是看他們在那邊打掃大房子,其實也是滿無聊的一件事。所以它的這個疑雲,是慢慢地開始,勾勒出這個氣氛,然後不斷地越來越濃、越來越濃,到最後,總算是真正的危機出現了,那就是影子出現了,然後他們才知道,為什麼當初這一個親戚,會把這個房子完全地給棄置、完全就不要了,原來是這個房子好像鬧了鬼了,因為房子裡面有個影子在那邊飄來飄去。

梅:是,最妙的是,影子還會俯看。

葉:對,可是經過衛斯理的調查之後,他發現,這個影子其實應該是一個外星人,因為他好像是隨著隕石掉落到地球的,掉落在泰國境內。泰國其實也是一個滿神祕、而且宗教氣氛很濃的國家,所以就被送到廟裡面去。然後呢,反正經過了一番很複雜的程序,這個隕石就跑到了上海的這家人裡面去,所以就開始出現這種種的怪異的現象。在倪匡筆下的寫這些東西,被描述的真是絲絲入扣,所以今天我想作一個嘗試,我稍微唸一、兩段那個影子在出現的時候,那是一種緊張扣人心弦的感覺。就是衛斯理一個人躲在那個房子裡,其實不是躲啦,他是留守在那個房子裡,他那個同學許信出去買東西,結果他就發現,在一個櫃子裡邊,而且是一個不鏽鋼打造的櫃子裡邊,竟然有影子突然出現。倪匡標準的筆法是這樣寫的,他說:

  「我看到了我一生中間,最最奇怪的事情,我看到一個黑色的影子,慢慢地從抽屜的縫裡面,慢慢地擠了出來。」

葉:那個不鏽鋼的櫃子造得十分地精緻,抽屜幾乎是沒有任何的細縫,所以呢,也只有一個影子,才能夠從那個縫裡面擠出來,如果有任何的體積,當然擠不出來。可是,沒有實體怎麼會有影子呢?影子怎麼可能單獨存在呢?這就好像不符合科學了,我常常喜歡講一件事情就是,科幻小說探討的東西可以稍微地不符合科學,但是還是一定要符合科學精神,因為科幻小說又有科學、又有幻想的成分,抱歉我自己插我自己的嘴了喔。我們繼續再聽聽看倪匡怎麼講:

  「然而,的確是一個影子慢慢地擠出來,然後呢,我已經看清楚了,那是一個人的人頭的黑影,所以呢,這個時候,我(就是衛斯理)心中唯一的希望是:那是我自己的影子。」

葉:所以他給自己還保留了最後一次合理性的希望。

  「但是,我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那個黑影在擠出了之後,擺了擺頭,好像是擠得很辛苦的樣子,但是呢,我自己的頭沒有動過。」

葉:所以呢,這其實也是一個科學精神,他提出一個假設,我們說過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衛斯理看這個影子鑽出來的過程中,他當然是希望找到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他說他最後的希望就是:大概是我的影子,投到這個不鏽鋼的櫃子上面去了。可是他看著這個影子慢慢出來了之後呢,有了一個比較大的動作,就是頭擺了一擺,可是呢,明明衛斯理自己盯著它看的時候,頭根本沒有動,所以,就推翻了自己這個假設。衛斯理的小說裡面,一直不斷地出現、層出不窮的就是這種情節,就是不斷地大膽假設、不斷地小心求證,然後呢,求證的結果只可能是,成立或者是推翻。如果是假設推翻的話,衛斯理絕對會立刻接受,這就是標準的科學的精神,然後,再提出另外一個、下面一個假設。由於任何科學的研究過程其實都是這樣子,假設的時候一定要很大膽,很天馬行空都沒有關係,因為你還有下面一步的把關(梅:求證。)就是小心求證。所以科幻小說裡邊可以提倡科學精神,可以檢驗科學精神就是在這裡。好,我們繼續唸下去:

  「我的頭沒有動,如果那是我的頭影,怎麼可能會動呢?那像人頭的黑影,真的是在左右搖動著,而且,我還感到,那個影子在看著我、在瞪著我。那只是一個黑影,緊緊地貼在那個鋼櫃上面,就好像是那個櫃子前面站著一個人一樣。如果這個時候,在櫃子的前面,真的是有一個人的話,那麼,事情就一點也不奇怪。在那個片刻之間,我只覺得頭皮發麻,身子發僵,我張大了嘴巴,一點聲音也發不出來,過了好久之後,我才能勉強地把頭低下了一些。當我低下頭的時候,因為我的頸骨(脖子的骨頭)早就已經僵硬了,所以說我甚至聽到了『卡』地一聲響。」

葉:呵……很逼真的喔?(梅:對呀。)

  「我低下頭去,是想看看我自己的影子是不是也在,結果呢,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不過,很淡。那是我的影子,很淡,所以說,在鋼櫃上面,從抽屜裡邊鑽出來的東西,到底又是什麼東西的影子呢?」

梅:嗯,應該不是自己的影子。

葉:對對對,所以說,這就讓我想到了,如果一個說書人的功力很強的話,下一個樓梯,都可以說好幾天。那這裡的話,其實也就是倪匡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點的時候,他可以藉題發揮,拿那個主角的內心世界,來剖析他這些思考跟推理的過程。在思考跟推理的過程中間,還是不忘記用那種氣氛很逼人的筆法,一步一步地推衍下來。所以我常常會問自己,為什麼倪匡的小說會這麼好看?我覺得從字裡行間可以找到非常非常多的答案。

梅:是,所以我想在葉李華這個改寫的過程當中,你應該經常會不小心就耽溺其間,被它的情節、被它的描述、被那個營造的氣氛給吸引住。那你如何在這樣的篇章裡面,濃縮了它原來的情節,以及它的精彩度,然後又要不失它的精彩、又要改寫、又要濃縮呢?

葉:總是要自我克制吧!其實我自己寫小說的時候,理性的成分還是大於感性的成分,所以說這也是我的小說可能太過理性的原因,我會試著調合理性與感性這兩個部分。比如說,上次我們講過,在《衛斯理回憶錄》整個著作裡面,每一個故事,我頂多頂多用它原來著作的十分之一的字數,來重新描述這個故事,所以會用非常理性的方式,說難聽一點,畫地自限。比如說這個故事有四萬五千字,那麼我絕對只能用四千五百字來描述。

梅:是,所以你完全要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描述。可是,太理性就不見得好看耶?

葉:對,所以說,我在改寫的過程中,我會一直想到這是倪匡的故事。倪匡的筆法,是理性跟感性互相交織,那我怎麼樣會、能夠繼承這樣子的描述方式,當然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梅:那整個的結構,應該還是照它原來的方式對不對?

葉:大概不會,最主要是把這個故事、這個精神(梅:精神拿出來把它全部重寫。)對,因為倪匡是說當然還是要有一點新的東西,讀者才會喜歡看,所以是新的和舊的互相交織地夾雜在一起,所以才會有那種回憶的過程。

梅:所以是個再創造的過程。我覺得葉李華你是接受一個很大的挑戰耶!你越熟、越清楚、越掉在裡面、越不容易出來耶!

葉:所以過去六個月以來,我一直在為這個主題煩惱,到底要用什麼樣的切入點,才能夠真正地突顯這個《衛斯理回憶錄》的精神。直到大概六月初吧,才終於出現了一線曙光。

梅:太好了!恭喜你。

葉:謝謝。不過我目前為止還沒有動筆,因為這個架構太龐大了,所以我還是在心中,再多多蘊釀一段時間,再真正下筆。

梅:沒錯。通常在蘊釀的時候,也是心情最煩躁的時候,會不會?

葉:啊,真的是有一點。

梅:一直在攪擾著喔?所以我希望透過廣播跟聽眾朋友的分享的過程當中,也好像給自己又重新理出了一點頭緒。

葉:對,所以我非常感謝梅姊。其實當初我們一開始決定要作這個節目的時候,跟梅姊討論了滿久的時間,將近討論了整整一個鐘頭,然後梅姊就鼓勵我說,或許在這個作節目的過程中,可以得到一些新的靈感。

梅:沒錯,所以我們也很希望橋上的各位聽眾朋友,如果你也願意來參與、提出點你的想法,或者你有一些什麼問號,在這個時候你給葉李華這個問號,對他來講就是一個很好的激勵,對不對?其實你還是要把握著所謂的氣氛啦、所謂的構思啦,怎麼樣讓它的危機能夠四伏啊,最後怎麼宣佈答案,要重新再架構一下,對不對?

葉:這些呢,我有把握可以做得到,因為我從小就是無可救藥的倪匡迷。

梅:呵……所以倪匡作品裡面都有葉李華的影子,葉李華以後改寫的作品裡面有倪匡的影子。

葉:呵……我覺得不能這樣說,只能說是我的作品裡面會有倪匡的影子,然後呢,倪匡後期的作品,在序裡面常常會提到我的名字。

梅:嗯,是是,後者應該是如此這般的喔。好,那我們這個《影子》的故事,要怎麼在今天節目當中收尾呢?

葉:喔,《影子》這個故事,其實跟衛斯理其他故事來比較,還是滿短的。所以倪匡在一九八○年代,重新整理過他過去一、二十年所寫的衛斯理,重新出版的時候,大約在一九八六年左右,曾經幫這些相對來說比較舊的故事,都重新寫了一篇序。在《影子》的這篇序,有一句話是非常非常耐人尋味的,是說《影子》的故事似乎還可以發展下去,有機會的話,會考慮作這件事情。所以就是倪匡覺得《影子》的結局,其實是一個非常開放式的結局,而這個影子真實的身分,它到底是從哪個星球來的?或者它到底是怎麼樣的外星人?還是非常非常開放的,完全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當然留給讀者非常非常多想像空間,嚴格說來,留給作者更大的想像空間。

梅:沒錯、沒錯喔。噯,可以問問倪匡他要不要再寫序?不過他已經封筆了喔。

葉:我因為最近這六個月以來,一直在讀倪匡的小說,不但讀衛斯理,還讀跟衛斯理比較相關的一些其他的人物,比如說他還有第二號人物叫原振俠,總共三十二本,第三號人物叫羅開,總共十五本,我都仔細地複習了一遍,雖然以前都看過。然後,從那些故事裡面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倪匡其實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他自己最喜歡探討的兩個最神祕的領域,就是外星人跟靈魂。他曾經嘗試過把外星人跟靈魂兩者互相結合,就是說外星人既然是人的話,他們也會死啊,他們死了之後,是不是變成了外星的靈魂。所以呢,在其他的小說裡邊,其實我已經看到倪匡,已經把《影子》的故事發展下去了,雖然他沒有直接地明說,這些影子其實不是外星人,而是外星靈魂。倪匡提出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就是,我們這個活著的人是一個立體的、三度空間的一個結構,死了之後變成靈魂的話,可能就降了、低了一度空間,變成平面的、二度空間了,所以就變成了影子。

梅:呵……太有意思了,這個科學的想像、科學的精神。今天我們限於時間的關係,影子的這個聲音版本就在這裡暫時告一個段落。我們下個星期的同一時間,可不可以先預報一下,我們可能會進入衛斯理的哪個階段?

葉:對,就是我剛剛講到的《雨花台石》,其實我們是從到《蠱惑》到《影子》到《雨花台石》,剛好是倒過來,是大學時代、高中時代跟初中時代的故事。所以下禮拜我們要講的《雨花台石》,是衛斯理初中時候的故事。

梅:如果各位聽眾朋友,您曾經看過想要複習的話,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倪匡的這個《雨花台石》的故事。

葉:《雨花台石》的故事跟《影子》的故事是放在一起的,同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影子》。

梅:是,聽眾朋友就看後半段就好了。你也可以想想看,如果你要改寫你會怎麼改寫,你用你自己說故事的一個可能,然後我們再聽聽葉李華教授他會怎麼來告訴我們這個故事。那就非常謝謝交大科幻中心的主任葉李華,謝謝你囉。

葉:謝謝梅姊,謝謝各位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