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衛斯理書齋單元
播出時間:2005年6月26日(日)早上8:00∼8:30
主 持 人:梅少文
主 講 人:葉李華教授
文字記錄:吳雅芳

梅:各位愛好文藝的朋友您早!真是非常非常高興,今天我們這座文藝之橋為大家搭上了一位算是我們「文藝橋」的老朋友葉李華教授他的書齋了。葉老師您好!

葉:梅姊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梅:哇!一大早,葉李華老師的聲音啊,就是非常地有精神。

葉:沒有,我上梅姊的節目一向都很有精神。

梅:呵呵……感謝、感謝,好像感覺上這個「葉李華」三個字一出現,一定跟科幻是有關的。

葉:現在大概都是這樣的,因為我現在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推廣科幻上面。

梅:是,其實在書齋裡,你一樣可以看到葉李華教授最近埋首的工作,也是跟科幻有關的。

葉:對,這是一個比較算是幕後的工作,不過也是推廣的一環。

梅:是,這樣靜態的工作現在還在進行當中,我們何其高興由於葉李華教授的首肯,讓我們在空中搭起這座文學的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葉李華你最近案牘工作當中的重點。

葉:對,其實之前我也跟媒體提到過,就是我過去十多年來都有一個心願,就是把倪匡小說中最主要的第一男主角衛斯理的故事,總共一百四十幾個故事,好好地整理一遍,這件事情也獲得倪匡的大力支持,所以我在大約半年前就正式地開工了。開工的方式就是先把我剛剛提到的一百四十幾個衛斯理故事,好好地讀一遍,現在終於讀完了,可以開始真正地動筆,把這些故事好好地整理一遍。當初我們是這樣子說的,因為倪匡這個一百四十幾個故事實在太多,超過一千萬個中文字,現在幾乎沒有人可以把它通通都消化掉,所以我們要用比較精簡的方式,把它精簡成大概不會超過十分之一的數量,就是寫一本叫作《衛斯理回憶錄》。

梅:《衛斯理回憶錄》,我想對於喜愛倪匡的小說的朋友們,應該都不會陌生,我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都曾經在我們的記憶當中,留存了階段性的衛斯理,好像他變成我們的老朋友,他可能是在書本中跟我們見面,當然也可能是在其他的影視題材當中他現身。

葉:所以電影、連續劇都有過。

梅:噯,是的,我想對於創造衛斯理的倪匡來說,他認為能夠詮釋衛斯理的最佳人選應該就是葉李華了。

葉:應該算是我讀得最熟,至於是不是最佳人選,實在不敢說,因為讀得很熟可以算是夠用功,因此倪匡可以放心地把這些工作交給我,大概只能這樣說。

梅:我覺得,把一個長長的東西縮短,然後用你的方式來重新詮釋它,基本上這個節選應該是一個再創造,你覺得呢?

葉:應該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我過去半年來,一邊讀這一百四十幾個故事,一邊在想要怎麼樣把它濃縮成差不多十分之一的分量,然後把它整個地貫穿成一個回憶錄的故事。

梅:是,你是把原有的儘可能保留,還是說把它全部的精神放在裡面重新再改寫呢?

葉:我覺得因地制宜吧!我不敢說是可以吾道一以貫之,完全是要看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敘述,因為其實過去半年來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就是有沒有辦法可以一以貫之,後來發現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講了俗話就變成見招拆招,像梅姊剛剛講的這兩個極端的方式可能都會用到,折衷的方式也會用到。

梅:喔,這樣很有意思耶。所以各位朋友,衛斯理他永遠有新鮮感,也許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好像也似曾認識他,但是呢,遠看近看,左看右看,噯!他的風情是不太一樣的,你怎麼去解讀他喔,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麼感謝葉李華教授答應從今天開始每個星期天的「文藝橋」上,要跟大家來分享還沒有集結成冊出書之前的第一手經驗。

葉:應該算是我的一個讀書心得吧,因為我剛剛說,密集的時間讀了一百四十幾個故事,總是有很多的心得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梅:是,那會選擇衛斯理的故事,這麼長喔,你怎麼來取捨它的前後或者是次序呢?

葉:次序的話,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地考據出來,因為倪匡寫這些書,寫了四十幾年,所以說有一些順序,我們真的是拿捏不住。這一點,我很可能今年暑假要去一趟香港的中文大學,他們那邊可能有一些很久以前的報紙或許可以找得到,但是這個對這本回憶錄的整理,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因為比如說我們講回憶,通常也不是一個很線性的回憶,有些時候也會因為聯想的關係跳來跳去。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完整,因為其實倪匡迷都知道倪匡的衛斯理系列寫了多少本,而且網路上面都可以查得到這些資料,一百四十幾本,我是想我的回憶錄一定要把這一百四十本的每一個故事都能夠涵蓋到,至於涵蓋到多少,完全要看這個故事的精彩程度、還有緊湊的程度。我現在做這件事情,很像是電影拍好之後,我把這個電影剪接成一個預告片的那個感覺。

梅:呵呵……噯,這個形容滿有意思的,好,那我們今天可不可以先預告一下?

葉:好,我們今天第一次來談衛斯理的故事,我想選的一個故事是就衛斯理這個人來說,是非常非常早期的故事,但是這並不代表這是倪匡最早寫的,因為就像我說的,其實回憶的話,是可以跳來跳去,倪匡一開始寫衛斯理的時候,衛斯理差不多是一個三十歲的壯年人,但是,寫著寫著倪匡又想到說,衛斯理在比較年輕的時候應該還發生過一些事情,所以他又補述了一些他年輕時候的故事,甚至他少年時候的故事,都是在後來寫的。

梅:所以倪匡已經不少年的時候寫衛斯理的少年。

葉:對,倪匡是在他晚年的時候才補過來衛斯理的少年。不過我今天講的其實應該算是衛斯理的青年時代,他在大學時代發生的一些故事,這個故事也比較單純一點,因為沒有牽涉到太多的人物,因為比如說倪匡後來寫衛斯理的整個的家族,包括他的太太,最有名的女俠白素,然後白素的爸爸白老大都是非常膾灸人口的人物,然後他們後來又出現一個女兒,那個女兒也是經過千辛萬苦才終於找回來的,這些人物都太複雜了。所以我們做這個節目的話,總是要服務各種不同的聽眾,比如說有些聽眾當然是標準的倪匡迷像我一樣,但是有些聽眾或許也對倪匡或者衛斯理並不太熟悉。

梅:是,所以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其實如果你真的是對衛斯理很熟,那麼你可以從這裡邊也重新去鋪整一下你原來的印象;如果完全不知道的話,那麼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認識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那麼著迷於衛斯理?為什麼這個衛斯理會用了倪匡幾乎半輩子的時間去跟他交心,是不是?

葉:對。

梅:好!那現在我們就進入這樣比較單純、可以站起來成立的衛斯理的青年。

葉:青年的一個故事叫做《蠱惑》,倪匡其實很喜歡用一些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書名,可是呢,你一開始看到這些書名的時候,乍看之下完全不知他講什麼,甚至還有誤導的作用,這其實是跟讀者開玩笑。倪匡最喜歡的書名就是,乍看之下完全不曉得、也猜不出來內容,但是看完之後,掩卷長嘆會說真是取得太好了,非此不可的一個書名。我們今天講的故事叫《蠱惑》,通常我們會講到蠱惑人心那個「蠱惑」,可是這個故事裡面的蠱卻是真正的「蠱」,也就是下蠱的「蠱」,是中國西南方一些少數民族苗人,他們所發展出來的廣義來說可以說是巫術,就是由這個巫術,所構成的一個非常傳奇的故事,倪匡選了一個非常現成的名詞叫作「蠱惑」。

梅:是,所以這個名詞就可以是一舉兩得了,一語雙關,但是事實上又那麼地貼合,你說「蠱」也可以,你說「蠱惑」也行,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現在我們就聽聽葉李華教授來告訴我們。

葉:倪匡其實很喜歡討論一些很神祕的現象,這些神祕的現象有些時候甚至被人家談成是所謂的怪力亂神,像我剛剛提到的下蠱這種東西,其實是一種廣義的巫術,但是,衛斯理的小說精彩的地方就在於不管是多麼神祕,或者看起來多麼像是怪力亂神的事情,他總是有辦法能夠用一些比較科學的眼光、科學的角度來解釋,至於這個解釋是不是完全百分之百符合科學,我們可以存而不論,因為無論如何它是科學幻想小說,既有科學,又有幻想,所以我常常強調一件事就是,科幻小說絕對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學論文,因此不能夠用百分之百的科學嚴謹度來檢視它,重要的並不是它裡面的科學是不是百分之百的嚴謹,而是它是不是用科學的精神跟科學的態度來探討一個神祕未知的一個領域,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梅:是,當然《蠱惑》這個小說,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我們就用這兩個角度來驗證。

葉:對,因為一般來說,像這種中國神祕的事情,我們總是認為矇上一層神祕的面紗,應該算是一種玄學的領域,但是在倪匡的小說裡面,他就有辦法到最後把它慢慢抽絲剝繭發現說,啊,其實或許應該有一些科學的解釋,比如說《蠱惑》這本書裡面就談到,真正的就是面對了一個非常會下蠱的一個苗人,一個少數民族,他們其實是少數民族裡面最會下蠱的一個族群,事實上他們就把它叫作「蠱苗」,因為會下蠱的苗人叫「蠱苗」。倪匡那個時候寫的衛斯理是把他設定成在大學的時代,但是衛斯理的個性,就是對任何神祕的事情,他都鍥而不捨地要追尋出真相,他這個個性其實從他少年時代,大概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所以這一點,其實衛斯理的個性是從一而終、一以貫之,從來沒有改變過的。

梅:所以這就是衛斯理的特質,他一定要是一個窮追不捨的人。

葉:其實我常常會開玩笑講說,倪匡的小說裡面到底有沒有科學精神?光是這點鍥而不捨就是最標準的科學精神。他用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去追尋這個「蠱」的真相,可是如果直接這樣子寫的話,那或許會太單調了,就是說,衛斯理或許就對「蠱惑」發生興趣了,所以去追尋。倪匡就是有辦法在每一次的故事裡面,構思一個疑雲重重的情節,然後才慢慢地開始像我們剛剛說的抽絲剝繭。疑雲重重的這些情節,其實就很像是推理小說的一些結構了。常常我們看倪匡的小說,一開始的時候被它吸引的並不是他的科幻想像,而是他的推理手法。

梅:嗯,先設計出一個疑雲重重的情節,這個情節才能引人入勝。

葉:對,比如說在這個故事裡面,就是講衛斯理大學時代,他的一個高中時期非常非常好的同學快結婚了,所以他就從中國的北方……,衛斯理其實到底在讀哪個大學我們還沒考據出來,因為倪匡從來沒有說過,而衛斯理到底在大學裡面讀哪一個系?我幾乎快要考據出來了。

梅:喔∼是嗎?

葉:對!因為雖然倪匡沒有說過,但是我已經從字裡行間隱隱地猜測出來了,他讀的是外文系,因為衛斯理的這個語言天分實在是太高超了,他不但是對中國所有的方言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會講,全世界的只要語調說得出來的語言也都相當精通,所以除了天分之外,當然還要有後天的努力,所以衛斯理最佳讀的系就是外文系。其實西方有一個很類似衛斯理的一個傳奇人物叫○○七,如果大家把○○七從第一集看到第二集的話,會發現○○七他在大學時代讀的是外文系。

梅:是,這個推理是滿有意思的,他沒有語言障礙才行呀。

葉:對,這個故事一開始就是說,衛斯理還在讀大學的時候,從北方回到他的老家,這點我們是確定的,衛斯理他老家是在江南,然後他去找這個同學,因為他最要好的同學快結婚了,結果沒想到,他同學在結婚的前一天晚上就看起來憂心忡忡的,然後在新婚之夜竟然就暴斃了,暴斃之前當然已經有一些暗示,就是說他可能是被苗人下了蠱了。但是他明明是一個很好的青年,為什麼會被人下蠱?這不是很悲慘嗎?答案是這其實是一個悲劇,也就是說整個故事裡面並沒有壞人,可是卻做了一件壞事,這其實才是最感人、最引人入勝的,如果說真的就只有一個非常邪惡的勢力的話,或許也沒有那麼好玩了。

梅:是是是,這是新婚之前就這個樣,實在是很遺憾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衛斯理窮究的精神,自然而然就發揮了。

葉:對,他的確發現了一些苗人的蹤跡,所以他一路就追到中國的西南方雲貴高原,到了苗人的那個聚居地,真正深入了苗彊,一開始當然有點緊張對峙,然後跟那些苗人也認識了,後來雙方之間就化敵為友,然後他才能夠真正地開始了解這個「蠱」的真相。

梅:是,就是因為深入,所以他能夠了解。所以在這個部分,這個鋪陳就必須……你是用改寫的手法吧?還是用小說的情節的方式來鋪陳?

葉:像《蠱惑》這本書總共有差不多五萬多字,根據我自己畫地自限的話,我頂多只能用五千多字來描述。

梅:是啊,對啊,這很難呢!

葉:我還正在努力之中。

梅:喔,你這篇寫好了嗎?

葉:還沒有。

梅:喔,正在努力中。

葉:因為我目前遲遲不敢下筆的原因,就是我必須要把這一百四十幾個故事讀得非常熟,熟了之後還必須要把它用一個主軸來貫穿,所以目前我的進度只到第一個步驟,把它通通讀完了一遍,第二部份的主軸也幾乎已經想好了。

梅:喔,所以應該說是你說再重讀了一遍,你早就讀過了對不對?

葉:我當初是倪匡只要一出版,在台灣能夠買得到我就立刻……

梅:一定看。

葉:對對!

梅:那現在全部重讀以後,你的主軸大概用什麼方式去呈現,你現在可以透露一點嗎?

葉:我現在是這樣想,因為把他的書一百四十幾本濃縮成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字數差不多一百多萬字,也不可能是一本書,目前的規畫大概是一套,八本到十本左右。很可能的規畫是比如只有八本,我就用八個故事來把它貫穿,這八個故事是用八種不同的回憶手法。

梅:喔∼

葉:否則的話也太單調了。

梅:對對對對對!那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再創作,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喔!當然這個《蠱惑》我看八成你會把它放在某一個情節裡面的回憶吧?

葉:相信是這樣子。

梅:好,那麼現在他去窮究,看看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結果呢?

葉:倪匡的小說技巧實在是很高超,在一些很適當的地方他安排一些很特殊的人物出現,他如果安排得不好的話,就會讓人家感覺到半路殺出程咬金,人物好像硬生生地被安插在這裡了,但是如果安插得好的話,那就是一個神來之筆。《蠱惑》這本書裡面就有一個神來之筆,就是當這個青年的衛斯理到了苗彊去,跟那個蠱苗變成了朋友之後,才發現裡面竟然有一個西方人,一個金頭髮、藍眼睛的西方人在那邊已經待了二十幾年了!這也是一個神祕人物,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感覺好像有點突兀,他不應該在那裡,可是衛斯理跟他詳談之後,因為衛斯理的語言天分很高嘛!

梅:是,他正好用上他的外文能力了。

葉:對,跟他詳談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生物學家,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像衛斯理一樣對「蠱」很有興趣,所以就一路追到了苗彊去,然後跟……

梅:所以那個人跟他一樣,也是一個想要了解真相的人。

葉:對,但是他是一個生物學家,所以他真的是從生物學眼光一定要把這件事情用實驗的方式弄個水落石出,所以他……

梅:就是說純粹科學的角度、科學的方法。

葉:對,他在苗彊那邊還有一個實驗室,已經做出一些初步的實驗,然後就透過這個科學家的嘴巴告訴讀者,如果用科學的眼光來看「蠱」可能是什麼東西?

梅:所以這個角色就是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純科學的領域,來看待「蠱」這件事情。

葉:倪匡的結論是說「蠱」很可能是一些受到人類操縱的細菌,讓它發作就發作,讓它不發作就不發作。

梅:那麼乖的細菌?

葉:這就是科學加幻想了,甚至有一些是病毒,不只是細菌,也可能是病毒,甚至跟癌症可能都有關係,因為有一些蠱在發作的時候跟癌症末期很接近,我們也知道其實有一些癌症的確是受到病毒的感染,感染之後才……

梅:活躍起來。

葉:對,身體的組織受到病變,然後才發展成的癌症,所以倪匡認為「蠱」其實不能夠說是某一個特定的東西,應該跟人類的一些疾病都可以扯得上關係,就是細菌、病毒跟癌症。在我們現在看來很多東西都是不能受操控,但是在苗彊那些很神祕的巫術的作法之下,或許那些細菌就受到了操縱,那些病毒就能夠從冬眠然後就復活,然後就引起了人類的一些病變。

梅:是的,那在這個故事裡面,這個「蠱」後來還發展出了一些其他很不可思議的一個影響對不對?你可不可以也談談那個部分?

葉:我現在只能這樣講,倪匡自圓其說的功力是非常非常高超的,比如說這個故事明明不是倪匡一開始寫的衛斯理故事,而是比較後面寫的,那時候大家對衛斯理已經很耳熟能詳了,可是為什麼倪匡在後面才寫到這個青年期的故事?倪匡說是因為這個故事在衛斯理的心中埋藏了二十年不敢講,為什麼呢?因為他當初在苗彊的時候也被下了蠱了。

梅:要二十年之後才不會……

葉:跟他講說你二十年之內絕對不可以洩露這個祕密,就好像很多國家機密也都十年之後才能解密嘛,然後衛斯理就在那邊掐指一算說,啊,終於二十年了,我終於可以講、可以把它寫出來了。

梅:這是他最妙的地方,真是道道地地的自圓其說。

葉:對,我看過他一百四十幾個故事,這一類的這種小說裡面的自圓其說不勝枚舉,真的是能夠讓讀者非常信服,果然是煞有介事這樣子。

梅:是是是是,結果看久了以後,你真的就相信真的有衛斯理這個人,就活生生地就存在著啊!

葉:對,因為太多東西實在是太理所當然了,即使是感覺最突兀的事情,到最後經過他巧妙的解釋之後,你才發現,嗯,果然有那麼回事!

梅:尤其你看到這裡,真的是拍案叫絕,真的有意思極了啊!好,在這整個故事裡面,因為衛斯理他被下蠱了二十年,所以他沒有透露這個訊息嘛對不對?這是他的結論嗎?應該不是吧?

葉:嗯……

梅:這個故事的終結……,不過我想葉老師有一個體貼,就是不管你曾經看過這個故事沒有,但是他的結論就是不告訴你,這個故事發展的最後的這個關鍵時刻,我覺得還是應該留給聽眾,留給讀者自己去看,對不對?

葉:那當然!否則的話就太殺風景了。

梅:對呀,那至於這個過程當中,如何透過葉李華的筆重新讓衛斯理再度活一次?在這麼短的時間,這麼短的篇幅當中,讓他還能夠如實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這就看葉老師的功力了喔,你這一系列有八個部頭,大概你的主軸也都可以確立了之後,大概成書會是在什麼時候呢?

葉:我幾乎可以確定今年之內應該可以寫得出一、兩本來,比如說馬上就要放暑假了,暑假的時候的話,我大概可以寫一本出來,我也比較希望暑假寫出來之後,能夠親手拿給倪匡,把草稿拿給倪匡看一看,所以預計明年、二○○六年應該至少會出一、兩本了。

梅:所以你全部寫好了以後,一定還要經過倪匡他的過目,然後才可以印成書本,對不對?

葉:那當然!那當然!

梅:是,你們彼此尊重,我覺得他應該很開心有你這樣的一個傳人啊。那麼讓讀者能夠看到是哪一個出版社這麼體貼,有這個機會呢?

葉:我已經說好了,倪匡在台灣過去二十年來都是同一家出版社,就是皇冠出版社。

梅:皇冠,所以這次還是皇冠?

葉:當然。

梅:皇冠的讀者群以前都很年輕,現在是不是還是很年輕啊?

葉:哈利波特也是皇冠出的呀!所以就不用說了。

梅:對對對對對!那麼有哈利波特這一個系列西方的,再來一個衛斯理,我覺得可以等量齊觀喔,有過之而無不及,它更豐富,時間延續得更長,內容也更多采喔!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跟聽眾朋友一個星期有一次的時間,在空中把這個橋搭到葉李華老師的書齋裡,我們來聽聽他案頭的工作,真是非常非常地幸運,當然這個工作之前他是做了很多的功課。各位朋友您願不願意也做做功課呢?其實是很方便的,葉老師可不可以告訴大家,如果我們也要有一個重新展讀,參與你這樣的再創作的這種自我挑戰的話,他們有哪些方法?

葉:倪匡的小說在台灣其實非常容易找到,因為一直都在再版,從來沒有絕版過,大部分的小說都是在皇冠出的,像我們剛剛提到的,有一些比較早年的作品是遠景出版社的,這都可以找得到,幾乎各大圖書館不管是學校圖書館或是公立圖書館幾乎都可以找到,不過也很難找全就是了。

梅:要找全需要一些工夫了,要有這個科學的精神對不對?

葉:如果說再好奇一點,或許上網去查查看,也許會有點好運氣。

梅:在網路上,說到網路,其實你們中大的這個科幻網也是非常精彩的喔,如果現在大家上……

葉:交大科幻網。

梅:嗯,交大科幻網的話,那麼……

葉:我只是保證一件事,絕對沒有倪匡的小說在裡面。

梅:絕對沒有倪匡的小說在裡面?但是……

葉:因為版權問題,我們必須要完全尊重智慧財產權,所以交大科幻網裡面所有的全部都是討論倪匡科幻的文章,而沒有原文。

梅:原文沒有?

葉:對。

梅:那討論不是更精彩嗎?

葉:那當然。

梅:所以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上去一起討論。

葉:對,其實討論倪匡小說的網站非常非常多,甚至慢慢地有簡體字的網站超越了繁體字網站的傾向,因為倪匡的小說現在在大陸紅得發紫。

梅:喔,這樣子,所以各位聽眾朋友您平常可以上這個網站去聊一聊,去看看他們到底在做些什麼,然後每個星期天鎖定漢聲電台的「文藝橋」節目,您就可以聽到葉李華教授現身說法。

梅:非常謝謝葉李華。

葉:謝謝梅姊,謝謝各位聽眾。

梅:我們下個星期同一時間再會。

葉: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