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乍現》──「衛斯理式小說」之重現龍俊榮
葉李華兄新著《乍現》是「衛斯理回憶錄」的第八冊,跟《天算》一樣,同樣是以最接近純小說的方式所寫。曾在一篇讀後感中提到,《天算》採取小說的方式表達,相比其它的幾本回憶錄,多了一重難度,就是作者假「衛斯理」之名以第一身寫作,讀者便會同時注意角色的動靜、語氣、用詞等等細節,看是否與他們印象中的原著一致;但亦正正由於在《天算》中,在這一點上,李華兄做得很好,這次再以同樣方式所寫的《乍現》,我們便可以少了這層憂慮了。
作者在書中提到,有時為了增加戲劇性,不得已便在故事之中賣一些關子,但又很快把謎底揭曉了,這種有點兒故弄玄虛的手法,視之為一種「必要之惡」。在《乍現》這書中,類似的關子同樣出現,但作者卻採取了一個十分聰明的做法,令到這種「必要之惡」的不良影響,減輕到幾乎已不存在的地步。因為在本書中,包含了三個平衡發展的故事,每個故事各分五節,而作者則把幾個故事的章節,以梅花間竹的方式編排,也即是說,在故事一的第一節完結時出現的關子,雖然在第二節時已即時揭盅,但由於在編排上,讀者要先看了故事二和故事三的第一節內容後,才讀到故事一的第二節,那麼雖然沒有賣關子之實,卻又達到賣關子的效果了。
《乍現》所包含的「平衡故事」有三,剛好暗合「天、地、人」三才。
「人之篇」是良辰美景姊妹作主角,講述她們要根據齊白遺下的盜墓記錄,拿取部份古物珍品以資「天算獎」運作之用,在古墓中尋寶、遇險、獲救的經過。故事中穿插的人物甚多,由李華兄自行創作的「地獄第十二花」烏曇終於登場,也涉及湯達臣這神秘人物,還有久違了的胡明博士,以及「非人協會」故事中的「三千年死人」魯巴等。這篇故事以寫人較多,情節上未算很曲折,而且好一些劇情都只平鋪直敘道出,戲劇性便更弱了。把魯巴和戈壁沙漠的祖師爺偃師之間拉扯上關係,這構想卻是很妙。
「天之篇」以溫寶裕為中心,先是在衛斯理家中遇上徐月淨,得其啟發而醒悟原來所謂「幾次創世之謎」可能有一個十分根本的解釋,之後為了解開《環》這個和已知科學最不能相容的故事真相,毅然親往土星考察。總的來說,故事涉及人物不算多,除了康維十七世及其後代康維十八世的出現,主要算是對「亞洲之鷹」羅開的去向有了一個交代。這篇故事以寫概念為主,以獨特的時光機理論,以解開《環》的謎團,而且也把該故事中所寫的「上一代地球人」和《玩具》中未來世界的機器人結合描寫。在故事尾段,溫寶裕所乘太空船出現的碰撞意外,令人叫絕。
「地之篇」別開生面,以天工大王倫三德為主角,寫他因察覺到地球瀕臨大難,便捨下正進行中的「開心計劃」,本著「人定勝天」的決心,要找出能澈底解決地球暖化危機的方法。故事中並引出許多人物,如雲四風及雲五風兄弟、穆秀珍、「氣體人」金兒,以及和胡明差不多時期初登場的老人物張堅等。這故事是三篇之中戲劇性最強的,天工大王以「人體小宇宙」理論,要根據地球的經脈流動(海流走向)情況施以「治療」,意念新奇之極,雖然結局並不愉快,但這個思考方向,卻值得現實生活中的科學家細味。
三篇故事是平衡發展的,並沒道明先後次序,一些人物如衛斯理、溫寶裕等,都是跨故事的角色。不過內容上,卻又不能把故事完全抽離、重組成三個小故事看,因為當中的一些元素,是互為補充的,例如天工大王一脈的傳承和故事,便散落在不同故事之間了;這種故事編排手法之嶄新,竟不知應該如何命名才好。
《乍現》這書,內容極之豐富,卻又十分好讀,我中午收到郵件,也並非專注去讀,傍晚之前,也已經把書讀完了;但是若真要寫出所有對於這書的感想,則還有太多太多,只好就此打住了。
我跟朋友一直懷疑,以十冊「衛斯理回憶錄」的篇幅,是否足以替倪匡先生百多本「衛斯理正傳」中的全部錯誤甩漏解畫,但以現在進度──特別是經過《瀰散》中的「密集射擊」後──看來,卻又不是沒有可能。作者對於篇幅運用掌握之準確,實在是職業作家之典範,令人敬佩。